碎片之三:马迭尔宾馆的枪声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的当天,朱德总司令发布命令,任命刚刚在党的七大当选了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的乌兰夫担任了绥蒙政府主席兼归绥市(今呼和浩特市)市长。因绥远省尚被国民党政府控制,绥蒙政府暂时设在了绥远南部的一座小城商都。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又转移到了到了晋察冀军区所在地张家口,并成立了“内蒙古民族运动自治联合会”,组织领导了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内蒙古地区的民族工作和对敌武装斗争。
这一段时间,乌可力身边有不少同学,陆陆续续地去了乌兰巴托学习。乌可力看着眼热,就向父亲乌兰夫提起了这个事情。乌兰夫斩钉截铁地告诉乌可力,你想都别想!父亲说,现在抗战刚刚胜利,毛主席要求我们尽快在内蒙古完成工作展开。我这次从民族学院带出来了一百多名蒙古族干部学员,人手还是远远不够。你的大姐云曙碧和大哥云曙光虽然刚刚过了二十岁,但毕竟也是经过了延安抗大和党校的培训,所以我也把他们当作壮劳力派到蒙区开展工作去了。乌兰夫看了看乌可力接着说道,你虽然13岁,但个子已经一米七多,也是个大小伙子了,你先到张家口军政学院参加培训,然后也到蒙区干活去吧。
乌可力很不情愿地在军政学院速成培训结业后,父亲乌兰夫送了他两匹蒙古战马和两只日式步骑枪,指派他到刚刚成立的锡林郭勒盟政府机关当了骑兵通信员。自此,13岁的乌可力算是正式“参加革命”了。有了两匹战马和两支步枪,乌可力心里平衡了许多。再加上在那一段时间战事紧张,乌可力几乎三天两头都要在锡林郭勒盟的大草原上换马乘骑上百里地,传送机要信件,也就没有功夫和心思再去琢磨到乌兰巴托上学的事了。
乌可力老爷子回忆说,从1945年8月到1947年5月的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乌可力耳濡目染,亲历了父亲领导着内蒙古民族自治联合会连续做了几个大动作,一举改变了内蒙古东部地区敌强我弱的战略态势。
1945年10月,父亲乌兰夫一行十三人先是在温都尔庙快刀斩乱麻,兵不血刃地端掉了蒙奸分子补英达赉搞得所谓“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1946年3月底,父亲乌兰夫又在冀热辽中央分局所在地——热河省首府承德,与哈丰阿、特木尔巴根,以及博彦满都等人进行了推心置腹的深入交谈,陈述利弊后最终说服了对方放弃了刚刚成立的“新内人党”和所谓的“东内蒙古自治政府”,实现了内蒙古民族自治运动东西部地区的“四三大联合”。不仅为下一步全面展开蒙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彻底打通了从冀热辽方向抢占东北的陆路通道,确保了我们党派出的两万干部和十万大军迅速兵出黑土地抢得战略先机。
仅仅过了一年时间,乌兰夫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发展了近千名党员,建立健全了党的基层组织,掌握了五个骑兵师、一个卓盟纵队和十个独立团总计三十余万人的作战兵力,基本肃清了国民党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残余力量,草原经济也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乌可力老爷子说,父亲多次告诉他,毛主席派乌兰夫回到内蒙古前曾经特别交待,眼睛里绝不要只看着内蒙古自己眼前的那块一亩三分地,视野要宽一些,要特别关注我们党在东北与华北的动态,要有随时支援配合东北与华北作战的心里准备。
1947年3月3日,乌兰夫率领由奎壁、刘春、博彦满都、哈丰阿、特木尔巴根、乌力吉敖其尔和克力更一行组成的代表团,来到了哈尔滨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招待所——马迭尔宾馆,专题研究汇报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相关问题。乌可力老爷子说,他做为代表团的机要通信员随同前往。临行前,代表团专门为每个工作人员配发了崭新的苏式“1944莫辛钠甘步骑枪”。乌可力爱不释手,每天都把枪擦得铮亮,片刻不离身。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高岗,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东北局副书记李富春与中共中央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罗荣桓在马迭尔宾馆与乌兰夫一行举行了会谈。
高岗副书记代表东北局传达了党中央关于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指示和要求。高岗副书记说,从今年开始,我们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要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我军在东北战场和华北战场也会有大的动作。所以,党中央和东北局,以及华北局对你们内蒙古同志们的期待就是加快步伐,早一点把自治政府搞起来,为我军的东北战场和华北战场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援。
乌可力老爷子回忆说,高岗书记的讲话前,出了个小小的意外。一声突然的枪响,惊动了会议现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会议室的后排。原来,是我摆弄那支爱不释手的莫辛甘纳步骑枪不慎走火,引发会议推迟了几分钟。会议结束后,高岗书记走到我身边,笑着说,乌斌啊,你刚才的那一枪打得好啊!这是宣布我们的内蒙古自治政府就要成立了!乌可力老爷子说,那一刻,他看到罗荣桓、李富春首长和会议室的工作人员都开心地笑了,只有父亲乌兰夫一脸铁青在狠狠地瞪着我,连续一个多月,都没给我一个好脸色。
5月2日,内蒙古自治政府终于在草原重镇——兴安省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成立了。乌可力老爷子说,从那一天开始,父亲乌兰夫就顾不上给他看脸子了,因为内蒙古自治政府刚刚问世,就已经开始忙活更大的事情了。不久,自治政府就向我军的辽沈战场和平津战场提供了四个骑兵师和上千万吨作战物资的支援,保障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顺利实施,实现了毛主席提出的把内蒙古地区建设成为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全中国的战略后方基地的大目标。
每逢回忆到这里,乌可力老爷子也总是不无用得意的说道,所有这一切,都是从哈尔滨马迭尔宾馆我打的那一枪开始的。有人问过乌杰,乌杰说,马迭尔宾馆开枪走火,那是二哥捅的娄子。二哥虽然到处宣传,可就是从来不敢在父亲乌兰夫面前提一个字。因为只要一提起这件事,父亲乌兰夫就非常生气。
碎片之四:小胡子学员“火线入党”
1949年3月,毛主席率领党中央进驻北平。根据毛主席的建议,内蒙古自治政府暂时搬到了察哈尔首府张家口。一天,乌兰夫把乌可力叫到张家口,说,国家很快就要转入和平建设了,你趁着还年纪不大,继续读书去吧。已经当了四年兵的乌可力遂脱下军装,来到了北京101中学高中部,重新开始了学生生活。那一年,他17岁。
乌可力老爷子1939年6岁开始,就在新三师骑马打枪,解放战争的三年更是枪不离身,马不离鞍,练得了一身马背民族的看家本领。但是,乌可力的读书能力也不差。在101中学的三年时光,不仅学习成绩不错,还写出了一手兼容蒙汉文字特点,颇具书法大家风范的钢笔字。1954年9月,乌可力各项高考成绩优异。其中,他和一道从解放区过来的同学杜玠,俄语高考成绩位列全国前五名,两个人分别被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和装甲兵工程系录取,为第101中学争了一个大大的彩头。
也是巧了,乌可力准备去哈尔滨报到的前一天,刚刚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的乌兰夫,请贺龙副总理到家中作客,吃涮羊肉。席间贺龙看着乌可力眉清目秀的脸上那修剪齐整的小胡子,说道,乌斌,你脸上的小胡子很漂亮啊,但是比起我贺龙的胡子你还是差了不少,你还要继续努力。乌可力说,贺伯伯,我这就把胡子刮了。贺龙说,你不要因为我开个玩笑就要刮胡子嘛。乌可力解释,明天就要到哈军工报到了,学员是不允许留胡子的。贺龙笑了,说,这样吧,你是少数民族,可以照顾。你入学后给陈赓院长写个报告,请求保留胡子。乌可力入学报到后,还真的给陈赓院长写了个报告,陈赓院长当天还真的批复了:同意。
乌可力老爷子说,虽然自己的小胡子保留了下来,但是学员队领导对此很有看法。所以,尽管自己很快就写了要求加入党组织的志愿书,并没有被列入重点培养对象,倒是经常性地对自己进行敲打。好在乌可力是当过几年兵的军人出身,懂得自我严格要求,组织纪律性和群众关系把握得很好,再加上有一个善于学习的好脑子,学员队的领导和同学们很快就对乌可力有了认同感。
1956年夏天,松花江遇到了几十年不遇的洪水泛滥。哈尔滨附近的松花江水库大坝出现了随时可能崩塌的濒危险情,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派出近千名师生参加了抢险救灾。他们乘坐的大卡车刚刚抵达水库,学院的副院长刘居英站在大坝上高声说道,现在大坝多处出现管涌,很危险。自愿参加“敢死队”的同志请站过来!乌可力一个箭步冲到了“敢死队”的行列,接过一碗东北烧锅子仰头干掉了一大半。身上绑了一条绳索,扛起一只大沙袋,纵身滑入了大坝的管涌区。
乌可力老爷子说,那个时候年轻力壮,浑身是劲,扛着沙袋向管涌的口子拼命扑堵。很快,堵上了沙袋就被拉上了大坝。乌可力又是仰头几口烧锅子,然后再一次扛起沙袋纵身滑入水中,再一次奋力把沙袋堵在了大坝管涌处。实施突前指挥的刘居英副院长说道,这个小胡子学员的党员作用发挥得不错,要表彰!空军工程系主任唐铎说,这个小胡子叫乌可力,还不是党员。刘居英“喔”了一声,说道,是乌兰夫同志的儿子。好啊,有乃父之风!
乌可力又一次被拉上了大坝,他又一次喝了半碗烧锅子,又一次扛起了大沙袋,准备第三次滑下大坝的时候,学员队领导叫住了乌可力。刘居英副院长和唐铎主任走到了乌可力身边,刘居英副院长拉住了乌可力的手说道,小胡子同学,你很勇敢。你写过入党申请书吗?乌可力说道,我已经写了三次了。唐铎主任说,乌可力同学,你经受住了党组织的重大考验,空军工程系党委决定批准你火线入党!大坝上响起了一片掌声。
20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党中央给每一位入党五十周年以上的老党员颁发了“光荣在党五十年”证书。乌可力老爷子抚今追昔,又一次说起了自己“火线入党”的往事。他说,当年我如果没有提出留下小胡子,可能早就加入党组织了。可是贺龙元帅和陈赓大将偏偏批准我留下了小胡子,历史又偏偏让我在松花江水库大坝这个特殊的人生坐标点上经历了一个特殊的“火线入党”的洗礼,这也算是党组织对我乌可力进行的特殊的考验吧。我呢,没有辜负这个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