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幸福的老人,在喜度八旬本命年的欢喜日子里,迎来了祖国母亲的七十五华诞。在这双喜临门、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喜迊国庆日的幸福时刻,我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国泰民安、雄踞世界之林而自豪与高歌。我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与共和国同步成长起来的老者。八旬高龄还能为祖国庆祝七十五华诞,我真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我是幸福的老人,还在于退休离岗即加入老年志愿者行列,选择了“助老服务、传承正能、为民谋利、奉献余生”之路,二十余年如一日,我坚持用笔墨、相(手)机和剪报作品,颂扬新时代、赞美新生活、高歌新时代新老人,为冰城双文明建没和老年事业的发展奉献余热,践行“初心”和报国之志。退休至今的二十余年,我为助推冰城老年事业甘洒热血,无私奉献,主要做了如下几件事:

把冰城集报推向全国。2005年以来,在哈尔滨民间活跃着一支由藏书集报爱好者组成的“革命红史”宣传群体,初始叫“剪报沙龙”(由哈报集团读者俱乐部组建)。2011年12月26日,由原道里剪报沙龙分会孙荣嘉、于喜顺、唐治民、梁志海、韩国民等五人(皆是中国集报分会会员)提倡,吸纳道外、南岗、太平等分会“中集报”会员,统一成立“哈尔滨太阳岛集报联谊会”,挂靠道里区关工委,由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周广生兼任会长,五位倡导人均为副会长。由最初9人,迅速发展到36人(平均67岁,最高龄者83岁)其中,共产党员占63%。这些退休的老党员、老工人、老军人、老教师、老干部组成的集报队伍,个个都是爱党爱国者、践行雷锋精神的“活雷锋”。他们满怀对党、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限热爱,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富起来、强起来的惊世巨变,特别赞美的心情,带着用集报剪报制成的“宣传四史(党史、国史、军史、改革开放史)、赞颂新时代”的精美展品,深入到社区、敬老院、学校、军营以及机关等部门宣传展出,传承红色基因,传播正能量。他们以“义务宣传,敬老爱少”为己任,以雷锋为榜样,坚持发扬“不讲条件、不惧艰苦、不避寒暑、不计回报”的“四不”精神和连续作战的作风,与时俱进,无私奉献。每年的元旦、春节、毛泽东主席诞辰日、学雷锋宣传月、“七一”、“八一”、“十一”及国家、省市区及街道的重大活动,如抗战胜利日、抗美援朝纪念日、长征胜利日、哈尔滨解放日,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神舟飞天等等,集报老人都到基层举办报展,送去精神食粮、传承正能。初略计算,从2005年9月成立剪报沙龙始,至2019年底(新冠疫情前)的14年里,共举办大型统展、小分队义展、三、两人联合办展及个人专场展等约160余场(不包含率庆华在社区百余期板报宣展和申永滨每年数次的街巷流动宣传展及多次中小学巡展),年均12场之多,最高的2015年展出26场。直接受教育者逾十万人次。涉足道里、道外、香坊、平房、阿城等区的数十家社区、敬老院、中小学及武警中队,足迹遍及大半个冰城。深受市、区及基层单位有关领导的重视与好评、广大中老年人的欢迎与热赞。敬老院孤寡老人激动地说“谢谢集报老人为他们送去了精神食粮,足不出户就知道天下大事!”,小学生们尊称集报人为“剪报爷爷”。省报社社区党组织连续多年庆“七一”,都请本社区集报老党员孙荣嘉办专场集报展,为党员干部上“党课”。他们是一支战斗队,也是一个学习型群体。他们集集报、读报、剪报、研报、展报于一身,在集报展报的实践中提升自我。其会员中,收藏书报3—5万份(册)、自制剪报展品千余件者十数位之多,被国家授予星级家庭书报馆6家、首批荣获“中国最美集报人”提名8位,被市评为学习型家庭6家,荣获国家、省、市、区及街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30余人次。有8位报友先后担任中国集报分会理事、常务理事及副会长。

我2008年底参加道里区剪报沙龙,就爱上了这个群体,找到了晚年报党报国之途径。哈尔滨太阳岛集报联谊会成立,副会长分工时,我主动担任会刋《太阳岛集报》主编,并先后被选为中国报协集报分会理事、常务理事。我将全部身心投入到集报展报事业上,极力为冰城集报走上社会、跨出域外、推向全国呐喊。

我加入剪报沙龙的第二年,被几位耄耋之年的剪报前辈们的酷爱集报展报精神与品德深深感动,我写了《道里区剪报沙龙活动侧记》,投出后,先后被《金色夕阳》报(区老龄委主办)和区关工委《工作简报》刋发。冰城集报首次被区级官宣和认可。紧接着,我连续撰写了《一支用剪报传播“红史”的“银发轻骑兵”》(2015.3.20)、《改革春风吹艳集报花》(2018.10.30)首发在会刋《太阳岛集报》,让道里区百家社区和中小学了解冰城集报,全国集报同仁赞美冰城集报。我没间断地采写和拍照优秀集报老人、支持集报的基层领导、关注集报的新闻记者和展报活动纪实、典型经验及社区、敬老院老人热情观展等文稿与美图,发至《老年日报》《新晚报》《金色夕阳》《全民健康》《中国集报信息》(中国集报分会会刊)及我主编的《太阳岛集报》等6家报纸和《哈尔滨党史研究》《晚霞》(省老干部局主办)《退休生活》《双阳红》(省关工委)《哈尔滨关心下一代》(市关工委)《枫叶正红》和《工作简报》(均为区关工委主办)等7份刊物上,逾二百篇(幅)。仅2010、2011两年刊发在《老年日报》上的剪报图片新闻就21篇,这多年为13名集报老人作传写故事逾20篇。我还编著《集报赞歌》一书和《冰城集报人的骄傲》《闪光的足迹》两册相集,记录冰城老人用剪报传正能的光辉瞬间,留下珍贵资料。颂扬两任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孙荣嘉和于喜顺藏书集报事迹的《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大爱》(孙老88岁,2023年病故)和《冰城集报园林不老松于喜顺》两篇文章,分别刊载在2014、2015年《中国集报信息》的“中国最美集人”专拦,深受全国集报同仁的热赞。其中,歌颂于老(现任常务副会长,89岁,仍在三亚集报办展)那篇,2024年被收录到国内知名文网“银河悦读中文网”出版的《人间重晚睛》一书。2020年5月,《中国集报信息》刊发我为庆祝国庆70周年写的《冰城剪报人的“爱国颂国”情》均为冰城集报事业的持续发展助力和加油。

我虽已八旬,每天都在读报剪报、制作“剪报专辑”和“冰城集报人”美篇,在网络上宣传,传承红色基因。我酷爱冰城集报事业,更热爱共同奋斗的集报报友,我曾作《剪报健身歌》(2009)和《志愿者之歌一献给冰城集报老人》(2016),抒发对集报事业的赞美和对集报老人的大爱。

为南北文化交流塔桥。从2012年10月至2019年5月,我飞至海南.乐东县山海湾温泉家园(位于乐东县抱伦农场)度过七冬候鸟生活,我亲历和目睹了在党的十八大精神鼓舞与照耀下,来自北方18省市近万户候鸟老人的欢快祥和、幸福美滿的“候鸟”生活和当地汉黎族人们和睦相处、富裕安康的朴素生活。

老年公寓所在小镇,虽然远离三亚、海口、乐东等大城市和大海、交通不便,但山青水秀、园林环抱、百果(盛产芒果、香蕉、木瓜、槟榔、椰子、波萝、百香果等)飘香、气候宜人,候鸟老人尽享天然氧吧,我赞之为“养老佳居胜伊园”(诗.《美家园山海湾》)。候鸟老人们组建十几支文体团队,终日花姿招展、载歌载舞,其乐无忧。我完全沉醉在这舒适安逸、欢快多彩的生活氛围里,被沫浴新时代阳光下的快乐老人所折服。我边参与太极拳团队晨练和表演活动,边挥笔、执机歌颂新时代候鸟老人的美满幸福生活。我是最先把美好家园和候鸟人幸福生活,反馈家乡亲友的候鸟人、是最早走进农村(含黎寨),调研民俗,与海南人交朋结友的候鸟人,也是最先把海南的经济文化风俗,撰文摄景编书传递给家乡的人,还是为快乐的候鸟人及当地的平民百姓作传写歌拍照的人。我冬栖海南第一个冬春就写文章十余篇、诗歌三百首,拍摄美图逾千幅,编著《夕阳霞辉》《夕阳红韵》姊妹篇,热情歌颂“候鸟”人欢乐幸福生活和介绍海南人的民生民俗。《夕阳霞辉》,收录候鸟人故事8篇、海南民俗风情8篇、诗歌213首、图片92幅。2013年10月出版,带去海南家园。经常在家园会館书报阅览室读书的老人竞相阅读,先睹为快。闻讯慕名去阅读的人,络绎不绝,无不惊喜称赞。内蒙古候鸟朋友、民俗学者孔某,得知书中有写他的文章,给我来信说“感谢给我写了一篇文章及诗,我有机会将此(文)收入我的书中”;山东枣庄某小学校长诸某,竟把他的任《枣庄日报》总编的儿子的姓名和电话写给我,让我与之联系、投稿;追着向我要(或买)书者不乏其人。在家乡,《金色夕阳》《全民健康》《南图诗话》《晚霞》等报刋,多次转发有关海南民俗风情文章和诗。《夕阳红韵》(诗集)中的三百首配照诗,一照一诗,图文并茂,更引人入胜。这两本“候鸟书”,首为南北文化交流铺路搭桥,为新兴的候鸟文化开辟新篇。看到这两本书如此受候鸟老人的青眛和南北方人的喜欢,更加激发我积极主动的为候鸟老人拍照、写歌、作传、制作美篇和相册服务。每天从早到晚地的忙碌,无休止的奉献。2019年6月回哈后,我把在海南七年多写的诗文、图片,整理编著新候鸟书一《春到山海湾》(编校中),收录候鸟老人故事105篇、当地汉黎族人故事17篇、海南风情文章23篇、诗歌10首、图片200余幅。我在海南结识的新朋友近半千(含青少年)、好友逾百、知心挚友十数位,知己多尊。我为他们拍照个像、集体照、夫妻照、全家福及制作美篇、相册千百计,为其留下候鸟生活美好记忆和给家园珍存宝贵资料。为了丰富候鸟老人的晚年生活,我还用剪报册,举办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21华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两期剪报展和两期《美家园.候鸟人》摄影作品展。我到海南第18天,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我的学习心得《共产党员要自覚的学習践行十八大精神》,第一个被张贴在家园“学习园地”。我连续七年被家园党支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赞颂身边的阳光老人。新时代英雄模范辈出,新人新事层出不穷。他们是为建没美好家国挥汗流血之功臣、党和人民大众的骄子。他们的言行风范闪砾着新时代新思想的光芒。学习宣传新时代英模和身边的好人好事,是每个党员干部的义务与职责。我退休至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没间断的搜寻与撰文、拍照,宣传身边的好党员、“活雷锋”。他们有的是健在的革命战争时期的老前辈,有的是我的老领导、老同事、老同学以及参加诸多社团活动新结识的朋友。我的做法是:

其一,撰诗文 颂扬“老雷锋”。我省13岁参加抗联的老战士、原省政协副主席李敏老人,离休后一直为宣传东北抗联精神,呕心沥血、奔走呼号。她高举“东北抗联精神宣传队”大旗,带队重走抗联路;她建抗联事迹馆、编抗联歌曲集、写回忆录、讲演宣传,还最先提议将中国抗战历史由八年改为十四年,曾受到习近平主席的亲切接见和被授予“普京勋章”等殊荣……故事多多,功绩卓著。

她九旬高龄仍宣传红史育后人的革命精神与高尚品德,深深地教育和激励着我。我先后五次从不同的角度,在《太阳岛集报》上宣传李老的故事。2018年8月我得知她病逝,悲痛不已,写了《我敬重的老人走了》(长诗)以悼念。

2012年11月20日傍晚,我省鹤岗市72岁候鸟老人任长纯,在山海湾家园河岸拾到一个钱包,直到深夜,费尽周折才找到失主。我闻讯,跟踪采访,写了《美家园里的活雷锋》,上交家园党支部。此文在“龙江艺源”文网发表时,题名改为《龙江雷锋在海南》。后,又应家园篮天艺术团之请,创作了《美家园里雷锋多》(快板),供团内排练。《全民健康》报,开辟“老梁故事汇”专栏,先后刊发我写的好人故事30余篇。我用文章与诗歌赞颂新时代好老人,媒体采用约150篇(首)之多。

其二, 拍美图 为老留印记。我2000年底退休后,才开始学摄影。一直用小傻瓜相机和手机为中老年拍照留影。为剪报老人和太极拳拳手以及候鸟老人们拍的最多,达数万幅。 哈尔滨太极拳第七辅导站站长刘凤池(现年84岁),少时习武,拜师省市武术名家李呈祥,是其十大弟子之首。1983年在建国公园举旗建站,至今40余年。同时期哈市首批建的八个太极拳辅导站,唯他雄立健在,授徒逾两万众。他曾被评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多次荣获省市大赛奖项,为在民间普及中华武功立下汗马功劳。自2008年10月,我加入该站练举并与刘站长相识,我多次为其撰文和拍照,在多家媒体宣传刘风池的故事和风采,无数次地制美篇宣传他和他的团队,仅2024年就有七、八次之多。我还把他及其有关队员的故事推荐给多家报社记者。我在海南.山海湾家园七年,经常到河岸观赏候鸟渔翁垂钓(每天垂钓的人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几乎每次都给垂钓人拍照。特别是拍照他们钓上鱼摘钩时喜悦瞬间的画面。2018年,我整理出100幅较理想的垂钓美图,制成美篇,名曰《凌河鱼光曲》,深受候鸟渔翁的热赞。我还用身边的新老朋友(70岁以上)的图片,绘集一影册《百老图》。其中,八、九十岁者居多,最髙寿者102岁。

其三,制“专辑”  作老人“史记”。我以《老年日报》为主,兼顾其他报刋,把报纸上刊载的阳光老人的文章,剪裁下来,分类造册,制作成剪报专辑,取名《剪报书》。分类有,孝老篇、学习篇、关爱篇、奉献篇、文体篇、养生篇、寿星篇等。我还制作了《共和国娇子》(国家荣耀获得者)、《法官风采》(法官手记汇集)及《民警故事》等诸多剪报专辑,累计达40册之多,用众人之手,为新时代好老人立传,编制新时代老人《史记》。此作法,颂扬新肘代好老人,工省效宏。

其四,作美篇 传老人风采。2019年以来,我学会用微网宣传好老人美篇。我把新时代幸福老人的风光画面和各种活动图片,或老年朋友拍照的美图,用智能手机制成美篇,传到朋友圈和多家微信群。有的冠上“早上好”,送福朋友,传承正能,为新时代、新生活、新老人高歌。我平时在街巷散步和到公园健身活动,遇到新人新事,我及时抓拍下来,伺机作美篇,在网络上宣传。冬季严寒里的清雪环卫工、卖报老人、为郊区村民做好事的警官;公园里,扭秧歌的、唱红歌的、跳舞打拳的、玩乒球踢毽的、玩牌做健身操的……快乐老人,我也拍下制美篇,彰显新时代国泰民安、老年人晚年愉悦幸福的美好生活。

我爱新时代的幸福老人,永远为他们唱赞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