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哈尔滨师范学院历史系(1959-1963)读书时,正值我们党和国家遭受到国际上“帝修反”的反华大合唱的激浪如洪水猛兽般的凶猛袭击,国内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极度困扰,国民经济由跃进发展转向紧缩低谷。工业原材料和生活用品供应紧缺,人民生活异常艰难,是我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三年困难时期”。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仅用两年,国民经济就走向恢复与发展之路。1656039672129211.jpg

  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学校也受到冲击和影响。学生中存在严重畏难、消极,甚至恢退情绪,对于前途、信仰迷茫动摇,有的借故辍学。尽管院党委、院领导在经济生活方面千方百计改善,文化生活方面开展多种多样活动(周末放电影、演歌(话)剧、组织舞会及球类、田径赛等等)及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等,仍有学生消沉、低落和恢退。我读大学时,连续四年担任班长,困难时刻,我相信党、相信共产主义。我积极协助党团组织和老师,积极做同学思想政治工作,乐观地带头参加院系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和热情为同学服务,团结全班同学克服困难、刻苦读书、共度难关。

  “现在,可算是艰苦的年代了,我要毫不怀疑地听党的话,胜利度过这一时刻——我们的一生将要在艰苦中度过,我们的后代是幸福的。我相信党,更相信共产主义事业,所以,不能为暂时的困难、眼下的艰苦所动摇,如果我动摇了,我的事业将一事无成,我将是背弃我们的事业。只要有坚定远大的理想和志愿,有明确乐观的革命精神,一切困难都可以战胜——“怕”则是不坚定的“革命者”,要为信仰而斗争,为信仰而死”(《日记》62.5.15)。“多么好的时代啊!但在困难面前却有很多人低下了头,叫苦连天、满腹牢骚。前进吧,同志,抛弃一切顾虑、抛弃一切幻想,踏实、勤奋,努力培养自己”。(《日记》62.6.12)我不止一次地这样鼓励自己,相信党、坚定信仰,胜利渡过难关的。

  就是在这艰苦困难的危难时刻,我加倍努力学习马列经典著作和毛主席的书,用革命理论武装头脑。贪读马恩列斯和毛主席的传略及革命先辈李大钊、方志敏等的光辉事迹,越发感到共产党人的伟大,对共产党更亲、更热爱了。读大二时开始酝酿,大三时明确地大胆地向党组织表示,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渴望和恳请。1962年4月28日,我把经数月深思熟虑写成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交给了历史系党支部。(入党申请书包括:入党申请和对党的认识,两部分,共3700字)“我入党是为了更多地为党工作,为了进一步受锻炼,为了实现我宏伟的抱负——献身无产阶级教育事业,考验我吧!日常生活、轰轰烈烈的运动,……哪怕是什么惊险、意外的打击也好,……共产主义的信念(仰)永不动摇”。(《日记》62.5.3)。紧接着,在建党四十一周年的前夕,我又撰写一篇《青年人的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一周年而作》的短篇,以我和同窗挚友于嘉隆两人的名义发表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文中说,“做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是多么使人振奋的志愿啊!有志于继承革命先辈之志,不辞劳苦、不惧牺牲、不图报酬的人都会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为自己行动的规范。……我们就要树立这样的志愿,做名彻底的革命者,做名共产党员”。(62.6.29)

  我炽热的敬党爱党心和强烈地加入党的渴望,向党组织和老师同学们公开后,我的心犹如装上一盏灯,心明眼亮,学习、生活、工作更有方向、更有劲头儿了,为同学们服务的热情更高涨了。

  早在1961年10月,我与同班学友于嘉隆在“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共同理想下,结成了革命友谊。我们携手立誓听党话、并肩同席读马列,义愤填膺听《九评》,慷慨激昂学雷锋,并共同商定“对党忠实、为人朴实、学问踏实、身体结实”(《日记》62.3.17)的共勉句。(1966年6月,我们通信商定。補加“工作扎实”,成为我们终生遵循的“五实”座右铭)我和嘉隆的纯真友谊,有力地助力我对党的敬爱心与感恩情,加速我革命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

  我出身孤苦,能进省的高师学府读书,并是为党和国家培育建设人才的教师职业,我深感幸福和自豪!特别感恩党和毛主席。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安心学习,除规定的课程外,我还自修了有关教育与教学方面的书刊和论著。为早日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人民教师,将来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献身做准备和感谢党和毛主席的一份厚礼!我读了毛主席《给徐特立的一封信》和《徐特立》传略后,更觉教师的职责光荣和重要。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的传记和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及多部国内外赞颂教师的电影,都是我,为党的事业和报答党恩的自我修养、磨练的精神食粮。“为了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中学教师,我要全面发展自己,训练自己,以致“为人师表”,不误人子弟,为革命造就人才”(《日记》62.3.23)

  大学毕业前夕,我一再向党组织和系领导表示,听从党的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凡是祖国需要知识青年的地方,我都去,别人能去的地方我去,别人不能去的地方我也能去……要把文化带到农村”。(《“五一节”寄语》)我没食言,我高兴地服从组织分配,到了“别人”不去的偏僻山区贫困小县延寿从教,这是我又一次“把个人的志愿融入党的人民的利益之中”(《谈志》62.11.1)的实际行动。

  大学读书的四年,是我坚信党、感恩党、坚定信仰的四年,也是我为献身党的事业,刻苦读书、磨练自己的四年。我曾撰文《理想风帆从这里启航》(1975)和编书《大学时光》(2008),赞美那段难忘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热爱党胜过一切,感恩党朝朝暮暮。一个贫苦孤儿能成为一名大学生和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全是党和毛主席给我的新生和幸福,我要再活八十年。加倍谢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