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美的艺术。它抒发美的情感,塑造美的形象,歌颂人世间的真善美。纪实文学《百面战旗红》之“临津江突破英雄连”,就是一篇优美的艺术佳作!它巧用龙的比喻贯穿全篇,极其生动的展现了我军的英雄形象。

  罗援将军在导语开头讲得好:“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以其威严、神勇、无畏而闻名于世。神话中的龙,能上九天,腾云驾雾;能潜深渊,翻江倒海。一往无前,势不可挡。现实生活中的龙,则是我军英勇善战、所向披糜的图腾。陆上是猛龙,空中是飞龙,海上是蛟龙。龙的特质,在中国军人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品读这篇纪实文学,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一种特殊的美,一种特别美丽的诗情画意。这是真正来自生活的艺术,是最好的诗,最美的画,有力地震撼着我们的视觉与心灵。


  一、大小标题美

  先看总标题,“四猛龙飞越临津江”。这个题目非常生动形象。它在我们眼前立刻展现一幅迷人的画面:请看,不但是龙,而且是猛龙,不是一条龙,而是四条龙。是迅猛飞越在临津江上所向无前的巨龙。这是一幅多么具有诗意和强烈吸引力的壮美的图画!

  再看小标题是:大战需要过江龙。四条猛龙现真身。确保猛龙过大江。第一条猛龙:“先锋龙”。第二条猛龙:“常胜龙”。第三条猛龙:“彰武龙”。第四条猛龙:“钢铁龙”。猛龙齐过江,威名天下扬。仅这些标题就充满诗情画意,让我们不得不满怀敬意和兴趣,把文章读下去。


  二、指挥语言美

  龙的比喻首先出自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之口。根据毛主席打破敌人缓兵之计,将“联合国军”赶至三七线的指示电,志愿军决定迅速发起第三次战役。彭德怀司令员在地图前沉思良久,把中央突破临津江的任务,交给39军,命令军长吴信泉,就是变作一条龙,也要给我飞渡临津江!

  听听这命令:“就是变作一条龙,也要给我飞渡临津江”。这是命令,也像诗的语言。彭总用龙的形象要求部队,要像龙一样的无畏,龙一样的神通广大,坚决飞渡临津江。

  吴信泉军长从彭总命令中,听出了领导的意图和决心。他立即把任务交给了具有“猛打、猛冲、猛追”三猛精神的116师。师长汪洋在作战会议上选定第一梯队346团1、4连,347团5、7连为尖刀连。并说,哪个连最先突破,就授于“临津江突破英雄连”荣誉战旗。这是军政委徐斌洲亲自决定的。

  汪洋师长最后说,“突破是关键,动作越快越好。志司首长要求咱们当过江龙,咱们绝不能当小爬虫。”

  要当过江龙,不当小爬虫。汪洋师长的话,字字掷地有声。表达了师领导的决心,完成任务的坚定意志,是对部队的要求,也是最美的诗句啊!这诗句,让我们读出了人民军队的耿耿忠心,读出了人民战士的大无畏,读出了攻必克,战必胜的士气和豪情。令人激动,使人振奋!这难道不是一种精神之美吗?!


  三、战备作风美

  遵循毛主席不打无准备之仗的教导,这个师为飞渡临津江,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准备。纪实文学让我们看到了部队的作风美,指挥员为胜利负责,为战士生命负责的思想境界美。

  师团领导都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培育成长,身经百战的优秀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他们深知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的军事辩证法。抓战前准备工作如同姑娘绣花一样周密细致。

  汪洋师长组织团、营干部连续三天潜伏在前沿,仔细观察,把敌方工事、碉堡、火力点看得清清楚楚。

  为解决过江后如何攀登悬崖绝壁,汪洋师长观察到敌岸壁上有雨裂沟可以利用,指示机关干部进一步观察,为尖刀连选择了跨江和攀登的最佳路线。

  他们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军事民主。让大家就如何搞伪装、防严寒、涉冰河、攀陡岩、抢占滩头阵地、向纵深发展,提问题,想办法。

  他们利用夜暗掩护,抽调大批兵力为进攻部队修筑了316个掩蔽部和团、营指挥所,80多个火炮发射阵地,在交通沟内修了可供2至3个人使用的3000多个防炮洞。全师一梯队7500余人和86门火炮分批进入潜伏。这就大大缩短了进攻出发的距离。

  汪师长还特别叮嘱部队要将电线、车辙、脚印都用雪掩盖。白天不准任何人员车马走动。

  正是这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了跨江作战行动的隐蔽性、安全性、突然性。尽管有的部队潜伏在离江边不过百米之处,敌人却丝毫没有察觉任何蛛丝马迹,怎么也想不到在其眼皮下,竟然隐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千军万马。

  周密细致的准备,不仅保证迅速过江赢得了胜利,而且最大限度减少了部队的伤亡。这次战役,116师飞速突破临津江,攻占敌师防御纵深阵地,歼敌一千多,自己伤亡700余人。

  笔者读到这些细节和战果,不禁对这个师的各级指挥员和政工干部们产生深深的敬意。这是真正的担当,真正的爱兵,真正的对党和人民负责,真正的好干部,这也是对现今某些懒官、慵官、昏官、脏官、无所作为官员的有力鞭挞!


  四、四龙勇猛美

  纪实文学生动描绘了四龙勇猛飞渡临津江壮丽图景。

  四龙,指四个尖刀连,都是有荣誉称号的英雄连队。一为先锋连,文中称为先锋龙。一为常胜连,文中称为常胜龙。一为彰武连,文中称为彰武龙。一为钢铁连,文中称为钢铁龙。

  四龙飞江,场面壮观。看吧!

  黄昏,我方阵地上三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无数炮弹嘶叫着飞向敌阵。炮火延伸,江北雪原上跃起成百上千的志愿军战士,伴随着冲锋号声,怒吼着,奔跑着,像四条巨龙,义无反顾地冲向江面,冲向南岸。江水冰冷刺骨,衣裤冻成冰筒,腿脚冻得麻木,但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冒着钢风弹雨,攀悬崖,炸碉堡,闯雷区,抢占制高点,真正成为大部队的开路先锋。

  猛龙连队无弱兵。

  一名战士在江面奔跑中,忽然掉进一个冰窟窿,他从冰水中爬上来。为了不让后面战友再掉进去,自己索性就趴在窟窿上,用自己身体架起人桥,让同志们从他身上冲过去。不一会儿,他就被冻结在冰面上。

  一名班长担任扫雷组长。部队发起冲锋,他毅然冲进雷区,用自制的扫雷杆,引爆一片地雷,身负重伤。醒来后,又滚进另一片雷区,为部队开辟了通路。战后荣记一等功,被授予排雷英雄称号。

  还有一名机枪手,站在冰冷江水中,利用一个冰块架设机枪掩护连队冲击前进。敌人炮弹落在不远处激起的水柱把机枪砸进水里。他俯身摸机枪时,江水从脖颈灌透全身。他为掩护战友们冲锋,冒着极度寒冷,顽强利用另一个冰块,架设机枪,把敌人火力点打成哑巴。

  纪实文学中记录的英勇事迹太多,举不胜举。仅从上面事例,就可以使我们明白猛龙之所以会猛,因为构成猛龙的每个成员,思想高尚。他们真正做到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他人第一,集体第一,祖国第一,胜利第一。为了祖国和人民,可以牺牲一切。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心灵啊!他们真正是最可爱的人,是精神世界最美丽的人。


  五、凯歌嘹亮美

  纪实文学记述的猛龙胜利渡江之后,各方面的评价也十分美丽动人。

  首先是39军领导机关的评价。鉴于四个尖刀连都很勇猛,都同时突破临津江的敌人防线,实在难以区分谁先谁后。于是决定,四个连队同授一面旗——“临津江突破英雄连”。这是一个创举,一个佳话。这个特例生动有趣,它向世人展示,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各个连队,个个都是了不起的尖刀、利刃与铁拳!党指向哪里,他们就会打到哪里。完成任务,不折不扣,毫不含糊!

  再看志愿军领导的评价。陈赓副司令员总结的语言精辟与精彩。他说,116师突破临津江敌人防线,有三险三奇:一是突破口选的险,但很奇。敢于把突破口选择在临津江弯面向敌方的地段,一反兵家的常规,出其不意而制胜;二是进攻出发阵地选的险,但很奇。即大胆地把近8000人的部队和武器,提前一天隐蔽在进攻出发阵地上而没有被敌人察觉,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三是炮兵阵地选的险,但很奇。即大胆的把50余门火炮配置在离敌人阵地前沿300米处进行直瞄射击,准确地摧垮了敌人工事。

  陈赓副司令员总结的多好啊!把116师领导的胆略和指挥艺术,概括的非常准确而又生动。这也是对这个师指挥员的大智大勇唱响的诗一般的激情洋溢的赞歌。

  1957年,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高级将领班组织的学习与研究经典战例讨论会上,对116师突破三八线,强渡临津江的模范战例评价甚高。院长兼政委刘伯承元帅听取汇报讨论情况后,作了精辟分析,最后说,“第39军这个突破口选得好,选得正确,应该打个满分!”

  “应该打个满分!”多么高的评价!这评价是出自我国杰出军事家、最高军事学府领导人之口。太宝贵,太难得了!读到这里,我们要为这份满分试卷的全体应考者,为用鲜血和身躯写出和描绘这部史诗和壮丽画卷的原创者,为116师包括四猛龙的全体指战员,点一百个赞!致崇高的军礼!

  同时也向这篇纪实文学的作者、编者的匠心和辛劳,致庄重的军礼!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