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喜逢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家父百年寿诞。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经觉醒、坎坷、抗争、决胜,波澜壮阔;我的家族一世纪苦苦追寻、前赴后继、救亡为民、微波涟漪。在党的指引下,我家四代人,走过军旅历程的大有人在,军族魂像一根红线,萦绕着党和家族,谱写了一篇篇小家连大家,与党同呼吸、共命运的美文。
据表弟阎明所著的《往事不忍成历史》一书记载及长辈们的介绍:我家祖籍山东蓬莱,祖父兄妹四人均受过良好教育。时世动乱,民不聊生,祖父带领弟妹闯关东,由营口到奉天(现沈阳)安家落户。靠制售衣帽为生,在北行一带有“帽头孙”雅号,祖父还做了私塾先生,维持家计。
我三爷孙继述是家族革命引领者。16岁时受父母之命,听媒妁之言,与比他大一岁的三奶成亲。洞房之夜,心中忐忑:不知新娘丑俊?掀开盖头,眼前一亮:嚇!长得还挺漂亮!三爷从沈阳电报学校毕业后,从事国际电报行业,月薪80块现大洋,生活温饱有余,但国难当头,舍小家顾大家,三爷把家小托付给祖父,冒着九死一生,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临别时向家人发誓:“打不倒日寇绝不回家!”到延安第二天,就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毛主席说:“欢迎你们来延安参加革命哟。首先,要学会做好三件事:第一件已经做到了,你们步行八百里,走到延安,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不简单,很了不起哟!你们还要学会开荒种地,也要学会打草鞋……。”由于三爷有无线电专长,成了队伍中赫赫有名的“电讯大拿”,很快便从分管司令部电台、电讯工作,升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通讯参谋、培训队长。抗战胜利后,又受中央军委委派,进驻双辽,由李富春政委指令筹建地方管理局,成立后被任命为东北邮电管理局局长,兼哈尔滨、沈阳地区电讯局局长。在陈云直接领导下,打通了东北各局线路,开通了北京一一莫斯科干线,抢修了12000公里国际电信线路及中朝通讯干线,为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建国后党的电讯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文革”中被打成“特嫌”,身陷囹圄,其罪名是:“解放前在邮电部门做报务员的,不是军统,就是中统”。还把因职务需要安放家中的电台诬陷成“与蒋介石联络的工具”。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后,在中组部、邮电部积极过问下,三爷得以平反,恢复工作。离休后,三爷写字绘画、制作工艺,用遥控器调节的彩灯点缀鱼缸五彩斑澜、美仑美奂。他制作的盆景多次在市级比赛中获奖。组织分配给他的独楼,“文革”中被侵占,只留给三爷一间北向小屋,但他泰然处之。旧社会的磨难、参加革命的生死考验,更可贵的是对党的忠诚,使他始终保持着荣辱不惊的心境。三爷离休后晚年生活很丰富快乐,部领导亲自过问,在北陵公园附近安排了较宽敞的住房。我拜访他老人家时,他总会乐呵呵地指着桌上的木耳、海米,风趣地说:“我这可是山珍海味俱全哟”。三爷2013年去世,享年95岁。
爷爷唯一的小妹、我的姑奶奶,幼年病毒感染,痛失左手,但身残志坚,胜过常人,被选为全国劳模。姑爷爷是“红小鬼”,曾任兰州军区师长,转业后任西藏自治区邮电局局长。他们的两个女儿考上上海同济大学,两个儿子也双双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1959年秋,姑奶的大儿子请假陪姑奶进京参加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群英会”,顺路回老家探亲。那年我12岁,对姑奶和大舅的音容笑貌记忆犹新。那是我与这位英雄奶奶最后一次邂逅。
祖辈功勋显赫,父辈也战绩卓著。
我父亲孙澄宇,1921年6月生,与党同龄,毕业于南满医学院生药系(现中国医科大学),受父辈影响,1950年毅然参加抗美援朝救死扶伤。胜利后,又随后勤部队转战吉林梅河口做救治伤病员善后工作,待父亲胸佩“朝鲜解放纪念章”荣归故里时,我已上学,小妹也会撒娇喊爸爸了。父亲一生从医,曾在最艰苦的条件下,自主研制“麻黄素”等中药。父亲2002年去世,享年82岁。
姑姑孙碧英(后改名孙杰),1929年生,46年国共拉锯战时才17岁,就同四爷身穿粗衣,脸抹锅灰,装扮成农家妇女坐着老乡小驴车,穿越敌人重重封锁,到敌后投奔革命。解放后被上级党组织保送到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深造,与学长郭树才相恋,毕业后分配到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姑父曾任化工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在焦耐科研领域业绩卓著。
三爷大女儿大儿子,也追随父亲到了延安。大女儿孙碧琏与时任司令部作战参谋阎仲川日久生情,不好意思捅破窗户纸,还是罗荣桓政委夫妇看破天机,主动充当红娘,由刘亚楼参谋长证婚,在罗荣桓政委家举办的婚礼。后来,每每有人当三爷面夸奖这位乘龙快婿时,三爷心里美滋滋的,嘴上还调侃:“哼!他在我们老参谋眼里不过是个只会接电话的小参谋而已。”爱惜之情,溢于言表。
二姑父阎仲川,1922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杨树镇。他是我们孙氏家族的骄傲。17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训队,深受120师女将军李贞的影响,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长达半生的革命生涯。从任冀中军区司令部作战参谋开始,一生与“参谋”结了缘一一曾追随吕正操将军,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作战参谋;随刘亚楼司令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直接“参谋”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海南战役、中南剿匪等无数战役。奉命赴朝,参与分析预测对美作战形势。在二姑父乘车刚驶到鸭绿江桥时,眼看着前边的车被敌机轰炸,车毁人亡。真可谓戎马倥偬,战功累累。1969年荣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文革”中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关押了8年,全口牙被打掉,无法进食,但还坚持一天不落地写日记。这九本用鲜血写就的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二姑父对党和人民矢志不瑜的忠诚和热爱。
二姑听闻姑父身体状况,心急如焚,迫于无奈给重病的周总理写了封信,周总理立即作了批示:“总参党委研究一下,是否把阎仲川的问题看得太严重了?”并委派北京軍区司令员傅崇碧亲自接二姑父到北京军区医院治病镶牙。1979年二姑父平反后,我和家人专程赴京看望,只见二姑两鬓斑白,安祥地织着毛活,二姑父正踏梯修剪葡萄枝叶,看见我们,赶忙健步走下木梯,笑脸相迎:“欢迎、欢迎,远道来的贵客!”组织上为了照顾二姑父的身体,还专门安排了司机、警卫。二姑育有三子女,都曾参军入伍,大儿子阎明现为职业作家、出版工作者,二儿子阎力清华大学毕业。二姑父2002年6月22日去世,享年81岁。追悼会上,送别的官兵络绎不绝。总参作战部为二姑父送了上联“戎马一生认认真真”、下联“驾鹤西去清清白白”、横批“无怨无愧”的挽联。
我的妹妹孙彤,豆蔻年华,上山下乡,破灭了当兵梦,就另辟蹊径,口出狂言:“非军不嫁!”天遂人愿,果然嫁入军门一一婆婆是38抗战老干部,公公是老红军,三子一女都是部队院里长大的兵。妹夫转业后,在《辽宁日报》社工作,他们的小女儿美丽聪明,5岁时被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刘枫棣选中,在军旅片《蓝鲸紧急出动》中饰演了朱时茂扮演的海军舰长的女儿。
革命自有后来人。家族后代不乏接旗扛枪、人才辈出。1980年哥哥孙实的独子孙珠岩到位于长海县海洋岛服役,转业后在公安局任职,2016年参加的退转军人大聚会,轰动了整个长海县,振了军威。
更可喜的是,1988年,我的二儿子也身穿绿军装、胸佩大红花,向我敬了军礼,雄赳赳、气昂昂地到沈阳军区当兵入伍,实现了我“三子中定要送一子保家卫国”的夙愿。儿子在部队摸爬滚打、好学上进,很快入了党,受了嘉奖。退役后把部队作风发扬光大,在银行工作忠于职守,多次被评为“十大杰出青年“、“先进工作者,还在全行作过经验介绍。
光阴飞逝,一眨眼,不经意间,我的孙辈“小军苗”也茁壮成长起来了!他们最爱唱的歌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最爱玩的游戏是磨拳擦掌、舞刀弄枪。每当我问他们长大做什么时,都会响亮地回答:“当解放军!”我拍手称快:“太棒了!真是奶奶的好孙孙!”
对!好男儿就是要当兵!我家四代的革命传统不能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有千千万万像我的小家一样对党、对人民忠诚热爱的家,才使我们的党根基永固、发展壮大;有了党百年来带领无数小家英勇壮烈,铸就辉煌,才有我们家族的生存、发展和荣耀。
我们这个小家定将一如既往地发扬革命传统, 让“孝当竭力,忠则尽命”的家训传家济世、生生不息。
孙颖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