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

  ——题记

  《青春之歌》,是一个关于前赴后继的故事,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一个关于革命者如何炼成的故事。而在我看来,这更是一个讲述革命青年在一位位英雄榜样的影响、激励下,如何从摇摆不定、踌躇满志到矢志不渝的认知、认可到认定崇高信仰的历程。《青春之歌》以主人公林道静的革命成长史为主要内容,讲述的便是林道静信仰铸就的过程。林道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稚嫩学子、热血青年转变为坚强执着、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者的缩影。

  林道静出身在小资产阶级的家庭,复杂的身世和悲惨的遭遇使她养成了执拗、倔强的反抗性格。这种性格也为后期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促使她走上革命道路、产生坚定信仰的更离不开她身边的一位位榜样。他们,是道静心中仰望的英雄,亦是良师、益友。正是他们,带给道静一次次直击内心的成长力量,使她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一名坚强成熟的革命者,始终坚守信仰,亦把自己站成了他人仰望的榜样。

  卢嘉川——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在林道静的革命的旅程中,卢嘉川是启发她、引导她的第一人,他是道静革命思想转变的启蒙者,亦是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可以说,没有卢嘉川就没有后来坚定、成熟的革命者林道静。小说也通过林道静和卢嘉川的几次接触而被引导加入爱国学生的偶然事件,反映了时代召唤青年走上解放道路、走上共产主义信仰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卢嘉川对林道静主要影响则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影响,主要是在林道静第一次偶遇卢嘉川之后产生、酝酿并启发、改变她的。林道静在学校教书时,她虽然也为中国的前途担忧,但也仅仅是想想而已。她会可怜穷苦人,接济有困难的人,但这种行为也仅仅只能帮助少数的人,不能让中国绝大多数人脱离水深火热的生活。在第一次见到卢嘉川之后,她就被这位少年所吸引。不论是他的目光眼神,还是谈吐见识,都点燃了她内心的那团“爱国火”和“反抗火”。这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她认同卢嘉川所说的“爱国不一定都拿枪打仗,还可以进行宣传,唤醒人心”。当经过第二次的偶遇之后,林道静的革命思想也成熟了起来。卢嘉川送给她的红色书籍,她如饥似渴的阅读。从书本里,她看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前途,看到了真理的光芒和她个人应走的道路,她生出一种强大的革命热情。这份热情的火焰也驱散了她那么多年的悲观情绪。卢嘉川使她明白,真正的革命不是一个人的,而是集体的。她开始参加反动运动,从开始的害怕到后来的兴奋,即使有被捕的危险,但她内心仍然是快乐的。她投入了满腔的热情。但是此时她的思想仍然带有小资产阶级的属性,正如卢嘉川所说,是具有自己的私心的。并且,林道静在这时虽然已经看清了余永泽的真面目,但她仍然受爱情的羁绊,不忍心丢下自己顽固的丈夫,在真要分手时,又感到缠绵惆怅若有所思。

  第二阶段是在卢嘉川入狱前后,林道静的思想和行动迎来了明显的变化。林道静因卢嘉川被捕使她迅速成长起来。她终于痛下决心,离开与自己信仰不同道路不同的余永泽。而正是卢嘉川被捕前嘱咐她要坚定信仰、顽强斗争的话给了她力量!她牢牢地记住,并进行了无畏地斗争。为了宣传革命思想,她不顾危险也不顾别人的眼光,假扮妓女将卢嘉川交给她的传单以及红色标语发放、张贴了出去。不再犹豫,不再彷徨,内心的“革命火焰”愈演愈烈,她终于真正迈出了一大步!在后来,即使受到胡梦龙的威胁,她仍旧不屈服,乔装打扮逃跑后继续她的革命生活。

  卢嘉川在道静生命中如绚烂而短暂的流星划过,却在道静思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与卢嘉川短暂而刻骨的接触的过程中,林道静实现的不仅是崇拜、敬仰等感情的转移(从前是救了自己的余永泽),更重要的是生命理想的逐渐转化:把自己对卢嘉川的个人感情与自己对革命理想的憧憬结合起来。

  林红——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先驱者的火炬被风雨熄灭,但被她唤醒的觉醒者代替她成为了新的火炬,薪火相传,前赴后继。林红,这位壮烈牺牲的女性革命战士成为了继卢嘉川之后又一位对道静思想产生巨大影响、砥砺她更坚定地走在革命道路上的榜样。道静被捕后,目睹了这位老布尔什维克在惨无人道的酷刑、残忍凶恶的敌人、艰苦卓绝的狱中的坚守,强烈震撼了她的精神,更理解了对自己的信仰要有坚定不移的信赖、始终不渝地追求、持之以恒地实践,并无怨无悔。革命之火,也因此生生不息。

  林道静被捕之后,经受了严酷的拷打,在昏迷三天醒来之后,她看见林红那又大又黑的眼睛,在黯淡的囚房中,宝石似的闪着晶莹的光,在那一刻她仿佛看见了“希腊女神”。林红一出场就带给毫无求生欲望的林道静一丝光亮,当林红叫喊着看守为她治疗时,林道静却说“谢谢,不要治了,反正也活不了了……”。但这时的林道静已经丧失了革命的信心,她想“这个日子是到了,我什么也不想,就准备这最后的时刻”,林红却告诉她“不要以为监狱里是你最后的终点,在监狱里我们也能做工作,我们要亲眼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快乐地迎接这个日子……”。林红像老师一样,深刻而真诚地教导着林道静什么才是真正的革命。她为林道静出谋划策,告诉她只有死咬自己只是一个失业青年,她才能获得生的机会;告诉她只有不屈服于国民党的反动势力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为人类和平奋斗的战士;告诉她红旗终会随着太阳照遍全球。

  林红受刑很重,满身伤痛,但没有撼动她对党的信仰,她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用尽自己的生命来启发她所遇到的每一个人。从苏州监狱到宪司令部的秘密监狱,长达四年的监狱生活没有磨灭林红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在苏州监狱里她与狱友们一起上“马克思主义”,即使被判死刑,他们也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努力地学习,他们相信共产主义是不死的,他们选择为大多数人的幸福努力奋斗,这样的人是不死的,是永生的。林道静贪婪地听着林红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至此她终于明白卢嘉川所说的“还没有斗争就想到了死,是不对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革命生涯,她开始发现自己的灵魂深处还有许多脆弱的地方,没有做出真正的事业,却想着成为一个杀身成仁的英雄。林红的行为让林道静开始反思,让她渐渐明白怎样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推动着林道静由“小我”走向“大我”。

  林红教会林道静作为一个革命者最重要的道理:斗争至死,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直至死亡的前一刻没有做到坚守自己的信仰,并用它去影响更多的人。直至死亡的前一刻,林红还在高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林红死了,但她却将革命的种子留在了林道静的心中,鼓励着林道静的灵魂向上,让林道静在接下来的革命道路中无所畏惧。

 

  江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如果说林道静是卢嘉川坚定不移的追随者,那么江华,这位第一面让道静产生“十分可敬”的感觉的同志,则是她在多次的革命实践中的引路人,正是在江华对道静特意设置的考验下,道静才得以加速成长。

  江华曾是北大学生,在学校与工人中开展运动,积极投身革命,具有丰富的革命经验。在卢嘉川牺牲后,作者便主要将江华、林红等树立为林道静身边成熟、坚强的革命领导者形象。江华在道静其后的成长路上贯穿始终,他几乎是以手把手、结帮子、一对一的亲密战友兼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道静身边。我们例举三个场景将江华对道静的影响串联起来。

  一是在林道静隐匿定县、名教书暗革命时期。深入群众,转入实践,这是江华在定县为道静指派的主要任务。在定县,他们初次见面虽值沉沉深夜,但江华在林道静心中俨然树立起了高大的形象。“你知道现在中国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吗?”“你认为中国的革命将要沿着什么样的道路发展下去呢?”“你认为中国能战胜日本吗?”江华的问题让天真的林道静狼狈不堪,却也让她“异常快活”,她第一次觉得自己任重道远。谈话中江华为林道静指明了具体的革命方向,即深入革命群众,接近一些学生家长,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革命实践。江华的建议为迷茫中的林道静点燃了灯塔,赵毓青的革命热忱,学校学生的报国理想都在林道静的实践中得到激发。江华为林道静指明实践的重要性,在她的思想中留下了深刻影响。

  二是江华派遣林道静潜伏在财主家中教学,这是道静第一次几乎独自面对积累实战经验。虽说是安排,但却让林道静认清了严酷的真实:王老增爷孙被地主不公对待,郑德富妻遭佃主父亲欺辱都让她思想更加地转变,坚定了成为一名共产党的决心。尤其是她自觉无颜面对郑德富,深刻认识自我身上还存留着身份带给她的、不可推诿的原罪,而木屋中的道歉反应了她不再逃避过去,而是选择直面遭遇,故而彻底洗清了因地主出身留在她灵魂上的污点。她亲眼见证麦收革命,“在不甚明亮的闪闪灯光中,有无数黑点在浮动。这不是幽灵,也不是萤火虫在夜风草莽中飞舞,而是觉醒了的农民像海燕一样正在暴风雨的海上搏斗。”这场麦收革命让她见识到党的伟大,她在思想深处佩服他们的勇敢,以及最后身份暴露仍说服陈妈帮她拿到名单。一次次的亲身实践,感化陈妈,见证麦收,获得老郑原谅和出逃宋家,林道静经历的一系列都是思想进步的体现,她由之前不愿接近地主老财,到出色的完成任务,这份考验成为林道静思想进步的阶梯,也可以说是源自江华对她的刻意考验而促使她加速凝练。

  小说至江华与林道静成为革命恋人后,林道静已经在江华的指点下开始独立。在北大进行学生工作尤其能表现道静渐趋独立、成熟,基本成长为了一名独当一面的无产阶级革命领导者。

  来北大进行组织动员工作的林道静已经不再是那个天真的、需要人启发和保护的女学生了。她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轻信,也不会鲁莽行事,在她身上多的是一种沉稳的气质。刚到北大工作的她在看到北大党支部学生不抵抗、寻求安稳的情况,革命者像蜗牛一样睡在壳里,她立马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下一步的部署,她要努力发动进步力量把学生会夺取过来。在北大开展的第一次活动受阻后,自始至终她没有说一句不满的话,她用柔和的充满自信的声音竭力安慰自己的战友,此时的林道静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在林道静遭到反动派威胁时,侯瑞劝她离开北大时,道静坚决地说“党给了我这个任务,多么困难我也要坚持下来。”“目前,正是我们工作最困难的时期,也是工作转折、决定胜负的时候,我不能离开你们。我要尽我的一份力量帮助你们。”“反正团结进步、争取中间、孤立反动,这个方针我们应当是确定不移地去执行。”已然也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了。除此之外,林道静还拒绝了许宁的请求,去陕北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连做梦都想去。但是在道静心里明白,她不能抛下这里,敌人马上就要进攻华北了,她一定要尽快并尽一切力量发动群众救国图存,这是她身为革命党人必须要做的事情。林道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切的一切都可见林道静真正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党员。最终,林道静成功了,北大的一潭死水终于又泛起了美丽的涟漪。林道静变成了理想中的“卢嘉川”,也成为了无数奋战在救亡图存战线上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榜样!

  总之,江华循循善诱、步步引导,既指引了道静的革命实践,又是道静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无产阶级革命领导者的见证人。从仰望榜样到与曾经的榜样并肩作战,林道静终于实现了个人成长的转型。

 

 

  先驱者的鲜血变成了觉醒者的热血;觉醒者的热血变成了革命者的希望;希望之火在革命功成途中变成了蜿蜒的火炬。薪火相传,前赴后继,星星之火汇集在革命的大熔炉中,团结一心,百炼成钢,铸就了拯救和解放这个民族、国家的力量!这其中,无数革命先烈以血与牺牲、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海洋般的智慧熔铸成——榜样的力量。它像一面旗帜,鼓舞“林道静们”的青春斗志;又似一座灯塔,指明了中国革命和解放的正确方向!有榜样的地方,就有进步的力量。多么庆幸!道静的成长历程中有卢嘉川、林红、江华的指引。多么庆幸!新民主主义革命涌现了无数如卢嘉川、林红、江华的英雄儿女。正因如此,我们的时代仍需要榜样,仍需要信仰,以它来激励向上的力量,以此来抗拒平庸、立志进取!

  去年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既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谆谆良言,殷殷嘱托,敦促着沐浴新时代光辉的我们去书写精彩青春,也不禁让我去追寻萦绕在心头上的“青春之问”: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坚定怎样的理想信念?又以谁作为自己的榜样?

  当我阅读《青春之歌》,回味林道静的成长点滴时,便已感受到了这份跨越时空、直击人心的成长力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就是创造未来。这是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大机会。

  我们会向党所树立的时代楷模看齐,不断感悟他们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自我超越,立志进取,在追梦与圆梦征程中,涵养激情和理想,不懈奋斗和奉献,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绽放无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