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军在抗日军民的沉重打击下,由于占地较广加之给养不足,越来越感到日子不好过。于是,日军在正面战场停止了大规模作战,把重兵源源不断地转向华北和山东战场。所占之处,连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则不断进行封锁、蚕食和“扫荡”。反“扫荡”已经成为敌我斗争的主要内容,各地日军纷纷实施以扫荡为手段的抢粮活动。

葫芦山套里,运河独立大队的日子也不好过。葫芦山套的外围基本被日伪军控制,套里的老百姓的日子也很紧巴,随着队伍不断壮大,加之梁振远带领的一百多人暂时出不了山,还有上次袭击运河镇俘虏来的人,人员的吃粮问题成了当务之急。

  正是三夏大忙季节,骄阳似火,大地生烟。

  宋文学带领一百多人只好驻扎在旺庄和北许阳一带,帮着为老百姓收割小麦。而此时,盘踞在枣庄、峄县、台儿庄和韩庄的鬼子和伪军纠集在一起,也扑向葫芦山套外围地区,一下子抢了几十万斤小麦。他们将粮食集中放在南北许阳,打算运往各个据点。

  邵青莲和吴义举、梁振远三人在大队部商议着如何解决粮食问题。

  邵青莲拿过上次在运河桥头截获的文件袋,从里面抽出四张纸,在桌子上摊开,两眼盯着直发愣。

  这是四张不同颜色的纸,一张黑色,一张白色,一张红色,一张黄色,每张上面都画着一朵樱花图案。

  “这就是所谓的日军樱花计划?”

  梁振远再次拿起几张纸,正反面反正地反复看着,放下,又拿起,看了,又放下。他也看不出纸张里有什么要寻找的东西。

  吴义举拿起一张黑色的纸,嘴里喃喃地问:“这黑色代表什么?日本人在鲁南需要黑色的什么东西?”

  “矿材!”梁振远猛地一拍桌子:“是矿材!小日本要在鲁南掠夺我们的矿材,他们离不开矿材,这就是他们在太平洋战争中最需要的东西!”

  “那白色的呢?”吴义举问。

邵青莲似乎被梁振远提醒了,很自信地说:“白色的只能是棉花和粮食,现在棉花没有,白米、白面倒有。”

梁振远道:“对!就是粮食!”

  吴义举叹了口气道:“我们也正急需粮食啊!”

  “那就打一场夺粮战!不管他什么花,先把他这朵白花给他掐了!”梁振远一拍案子。

  邵青莲道:“好,这黑白红黄四种颜色的樱花就派人送给鲁南军区研究去吧,我们就先拿这黑白两种樱花做做文章,日本人越需要什么,我们就越不让他们那么轻易得到。反正只要和他们对着干,也定能粉碎他们的樱花计划!”

  大家正说着,外面报告说:“宋主任回来了!”

  宋文学走进屋,端起桌子上一杯水猛喝起来。

  这时,二中队队长宁学宏也进来了。

  大家一起坐下。

  邵青莲道:“正好大家都到齐了,先请宋主任说说情况。”

  宋文学说话了:“微湖自卫队那边已经服从了八路军的领导,湖西游击队的领导同志也都在那,那个南天祥这回是真的抗日了,他们已经研究了要夺回微山岛的方案,让我们配合他们行动就行了,也不需要宁队长的队伍回去了。”

  宁学宏问:“他们人手够么?”

  “行,微湖自卫队的人有好几百人,游击队的战士都被编入了进去,担当各个小队的负责人和骨干,有三挺机枪,七八十支短枪,一百多支长枪,自卫队员还有一些鸭枪,对付三百多伪军不成问题。”宋文学眉飞色舞地描述着。

  梁振远发问道:“如果湖东的日军进湖增援呢?”

  宋文学说:“这就是我要给大家说的。”

  邵青莲急切地问:“快说,他们有什么要求没有?”

  吴义举也道:“我们如何配合?”

  梁振远淡淡一笑:“牵制敌人。”

  宋文学说:“梁队长说的对,我们的任务就是牵制敌人,不让湖东的日军增援。具体办法由我们自己想,我们在这边开始行动了,他们就开始打响夺岛战斗。”

  这时,外面有个战士报告,说有个老乡要见宁学宏。

  “宁队长,阴平、古邵据点的伪军正筹集麻袋和牛车.将去运南抢粮,务请早做准备。”老乡进门就对宁学宏说。

宁学宏上前握住老乡的手说:“谢谢您!”然后对大家说:“就从夺粮作为切入口吧,你们先研究一下具体步骤,我随时配合行动,我现在就赶回旺庄,先去看看麦收的情况,到手的粮食决不能让敌人抢去。”

宁学宏说罢,带人一起随老乡离开了队部。

  旺庄村外麦地,一片繁忙的景象。

  战士们每人三耩飞快地割着,身后是一捆捆麦个子。

  运麦的独轮车吱吱嘎嘎往地头的大车上送。

  一群孩子拎着小篮在地里拾麦穗,送茶水的妇女热情地畔战士们喝“绿豆汤”。

  一排长权兴发和机枪手大牛两人展开竞赛,每人三耩往前割,通讯员小刘跟在他们身后捆麦个子。

  眼看权兴发被机枪手大牛甩出好远。

  “这镰刀还不如大刀片快,咋割得这么慢呢?”权兴发见追不上大牛,便找个借口说。

  “得了吧!你抡大刀砍小日本还行,使镰刀就不行了。再说了,你那把镰刀是磨镰专家磨的,自已不会割还怨镰刀不快,哈哈!”通讯员小刘抹了把汗说。

  “你也别夸嘴,看你捆的麦个子松松垮垮能抱不能拎哩!运不到场就散架了。”权兴发笑着说。

  小刘说:“要不,我来替你割,你来捆一个子试试。”

  “试试就试试。”权兴发放下镰刀,把一抱麦秆放在一起,捆了,一拎,散了。

  “排长,我教教你!”一个老乡过来说。只见他拿过两把麦秆把穗头绞成一条绳,横放地下.抱起一堆放在上面两手一勒、膝盖一压,再一挤一掖就捆好了。那麦个子捆得又大又紧,就是用木权挑起来摔打也散不了架儿。

  权兴发也学着捆了几个,果然结实多了。

  “这捆麦割麦都有学问哩!”权兴发感慨地说。

  这时,一个战士跑来向通讯员小刘耳语了几句,小刘起身对权兴发说:“排长,队长在村头场上召集开会,要现在就过去。”

  权兴发把捆好的一个麦个子一撂,说道:“来活了,走!”

  宁学宏等人正向村头打麦场走去。

  村头打麦场上一片繁忙景象:一位老大爷赶着牛,拉着碌碡吱嘎吱嘎地压着小麦;一伙妇女欢快地用木权翻晒着带穗的麦秆;场边几个小伙子用三齿木权飞快地向小山似的麦秸垛扬着脱完粒儿的麦秸。不知是谁带头唱起了小曲,男女老少都齐声唱起来:

  五月里来好风光,

  新麦上场老少忙。

  碌碡吱扭唱丰收,

  轧出金粒堆满仓。

  青驴拉得磨盘飞,

  大嫂笑着扫面忙。

  白面馍馍香喷喷,

  端午节里祭龙王。

  来年风调雨又顺,

  丰收不忘共产党。

  “哈哈哈哈!”三人都开心地笑了。

  这时,权兴发也唱着向这边走来:

  高粱青又青,

  麦子黄又黄,

  军民合力割麦忙。

  男女老少喜洋洋,

  割罢麦子呀,

  有呀有食粮。

  你呀你割麦,

  我呀我打场,

  一面干活一面唱,

  麦子粒粒赛金黄。

  场上有人接着唱了起来:

  有了麦和粮,

  不呀不饥荒。

  你呀你割麦,

  我呀我打仗,

  军民武装收麦忙。

  打罢麦子送公粮。

  军粮充足呀,

  抗战有保障。

  麦子收上场,

  快打快收藏,

  莫让鬼子来抢粮,

  大家起来反扫荡。

  打败鬼子呀,

  保呀保家乡。

  宁学宏笑道:“这小曲儿唱出了乡亲们丰收的喜悦,也唱出了保卫丰收和准备反扫荡的决心!有乡亲们的支持,咱们一定能打胜保护麦收这一仗!”

  权兴发过来向宁队长和两位连长行了个军礼,说:“一粒粮食也不能让鬼子抢去!队长叫咱开会,准是保卫麦收的事。”

  宁学宏说:“就你鹿大胡子精明,有你的好事干。”

  “嘿嘿——”权兴发憨笑着。

  很快,几个排长都到齐了。

  宁学宏让大家进了卖场边的一间草屋,屋里,老乡早为他们备好了凉开水。

  “快喝了解热,咱们商量事。”宁队长说着,把一张自绘的军用地图放在桌子上。

  这张地图是梁振远找人特意给宁队长绘制的,图上把微湖东部的枣庄、峄县、滕县、临城、台儿庄、韩庄、沙沟、运河煤矿等位置标得十分详尽,就连葫芦山套内部并周边诸如旺庄这样的小乡村以及道路、河流、山丘、洼地也注明了。他们对这里可说是了如指掌。

  宁学宏:“地下组织送来的情报说,阴平、古邵的敌人正征集牛车和粮袋要来运南抢粮食,咱们研究一下反抢粮的问题。”

  权兴发说:“我估计麦子一打完,敌人就来抢。一方面是敌人需要粮食,另一方面想困住咱们没饭吃,这是妄想。”

  宁学宏说:“运河镇一带也不容忽视,前不久,我们袭击了运河镇,抓来了杜尤贵的叔杜老二,运河煤矿的鬼子也蠢蠢欲动,这次杜尤贵一定打头阵,对运南各村进行抢劫。对付这部分敌人,可以由游击大队去办。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要盯住枣庄、峄县、台儿庄一线的日伪军,涧头集是运河南北的交界地,枣庄、峄县、台儿庄一线的日伪军抢的粮食必然要通过涧头集向北运,咱们可以集中兵力打他的埋伏。”

接着,他们研究决定:抓紧时间组织老乡,迅速将旺庄一带已经收割的小麦脱粒,让老百姓坚壁起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