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日23:00我们乘专列从中国最西边的边境城市伊宁出发,经过乌鲁木齐、库尔勒、若羌、格尔木等城市,历43个小时,于8月4日18:00抵达此次北京——新疆青海游的最后一站西宁。第二天一早乘大巴直奔此次旅游的最后一个景观青海湖。
作为我国最大的湖泊, 青海湖也许是西北诸多景观中名气最大的一个,与新疆相比距北京也近得多,但我们旅游团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光顾青海湖。老徐过去曾乘车环湖兜过一圈,那是35年前的事。
游罢青海湖,我们有两个突出印象,一是壮美,二是神秘。
在去景区的约150公里途中,当地导游结合路边景物给我们讲了一些故事。
途经日月山附近时,导游说,这座山虽不大,但名气不小。它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分界岭,也是农区和牧区分界线,还是汉族聚居区和藏族聚居区的分界线,两边自然景观和民风民俗差别明显。东边是黄土高原,农业区,汉族聚居区;西边是青藏高原,游牧区,藏族聚居区。
路过文成公主塑像时,导游介绍说,相传公主当年离长安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行至日月山(当时叫赤岭)时曾驻足小憩。她回眸东方,但见炊烟袅袅,杨柳依依。转身西望,则是草原茫茫,山峦逶迤。这时公主思念家乡、思念大唐之情油然而生,忍不住潸然泪下。
当路过一座已废弃的天葬场附近时,导游给游客介绍了藏人的几种丧葬形式,其中天葬是最常见的形式,适用于普通农牧民。简单地说,天葬就是把死者遗体肢解剁碎后喂食秃鹰,象征灵魂升天。因为担心对大家太刺激,导游没有介绍其细节。
水葬仅用于孤寡者、未成年者和经济困难者。尸体用白布包裹后投入河湖或绑上石头沉入水中。
土葬是对地位最低者的葬法,用于罪犯、传染病患者。尸体用白布包裹后埋入集体坟场。
此外,还有火葬和塔葬。火葬用于高僧、贵族或富人。遗体火化后骨灰或撒向高山,或制成小泥佛供奉在寺庙。塔葬是最高级葬法,仅限于达赖、班禅等高僧圆寂后使用。遗体经防腐处理供奉于金银灵塔内,象征精神永存。
青海湖景区和老徐1990年所见已经大不一样。那时旅游还不风行,沿湖景观非常自然、原生态,现在有了各种非常现代化的设施,人工打造痕迹明显。不能说哪种更好,毕竟时代不同了,经营者和游客的追求也不同了。
据导游介绍,现在青海湖最受游客青睐的景区有二郎剑景区、鸟岛、沙岛、仙女湾湿地和黑马河日出观景区等处。此外,环湖自驾游、骑车游也颇受欢迎。
我们旅游团选择了位于青海湖东南部的二郎剑景区,这是青海湖的核心景区,规模庞大、设施齐全、品位高档、自然与人文融合,7、8月旺季日均游客超过3万人。
我们凭票进入景区大门后,排队分乘景区观光车到达换乘站,再乘坐“小火车”(实际上没有铁轨)前往目标地二郎剑。
坐在小火车上看左右两边,真是一派独特的风光:右边是看不到边的大湖,深蓝色的湖水席卷而来,层层巨浪拍击岸边,卷起千堆雪,与大海无异。一群群灰色的水鸟贴着岸边飞翔。远望,水天一色。左边隔着栏杆是平坡草场,一群群牛羊低头食草,持鞭的牧人骑马徜徉。
小火车行进近6公里到达了二郎剑景区的精华部分。呈现在游客面前的是一条宽约百步、狭长得一眼看不到头的沙堤,一直延伸至湖中。原来这是一个长达25公里的半岛的一部分。据称,从空中俯瞰,它酷似一把宝剑、又像一款褐色的丝带漂在茫茫的水面之上。民间相传,二郎神杨戬与恶龙在此鏖战,结束时二郎将折戟的宝剑扔到水里,最后化为一个半岛,后人便称此地为“二郎剑”。
沿着这条沙堤前进,可看到许多景观。高耸路中的一座驮着经书飞奔的骏马雕塑被称为“风马四缘”,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观赏。风马是指“风马旗”,一种写着经文、颜色丰富的经幡。“四缘”则是指佛学说的四缘(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雕塑顶端是个马踏飞燕的造型,马的身上有座佛经塔,寓意佛光普照,富裕兴隆,人间和睦,众生安乐。
沿着经幡掩映的“彩虹道”继续前进,最后就到达漂浮在水上、四周被湖水包围的“高原圣湖坛”,这是为举行祭海仪式而建的巨型水上分阶层平台,游人可踩着塑料浮筒登坛观赏或祈祷。坛顶由数百根拴有彩色经幡的绳子与较低的圆柱牵连,形成巨大的伞状物罩在坛的上方,非常壮观,几公里之外都能看到。据介绍,藏民们定期在这里举行祈福仪式。祈福人口诵《青海湖颂》,将装有五谷的宝瓶掷入湖中。据入口处的碑上《大事记》记载,自顺治十年(1653年)五世达赖开始到1980年共举行过正式祭海仪式20次。
祭海区还有一景观引人注目,那就是在湖边广场的“西王母雕塑”。相传,青海湖是民间信仰的神话人物王母娘娘的瑶池,而王母娘娘具有賜子赐福、消灾解难的神性。这座雕塑是尊年轻、端庄的女性形象,形体高大、丰腴雍容、通体银白,背靠大湖,双臂张开,欢迎来客,尽显母仪天下的风姿。
“青海湖飞羽”是给游客带来许多愉悦的景观。二郎剑景区长长的的湖边沙滩聚集着的众多游人被飞翔的水鸟逗得前仰后合。有些游客将随身带的食物撒向空中或投向湖里,引来一群群水鸟竞相争夺。它们好像吃惯了这口,哪段湖滩有人它们就往哪里飞。我们去的时刻正赶上蒙蒙细雨,但人们还是争相与这些可爱的水鸟合影。
据介绍,青海湖是中亚—印度,东亚—澳洲国际水鸟迁徙的重要节点,也是青藏高原水鸟的重要越冬地,斑头雁、棕头鸥、渔鸥、鸬鹚是在这里栖息的主要鸟类。据统计,每年途径青海湖迁徙的水鸟达10万只,其中有11—14种水鸟的种群数占全球种群数的1%,越冬水鸟超过1万只,大天鹅超过500只。青海湖最出名的水鸟聚居地是湖西端的鸟岛,但出于鸟类保护的原因,那里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自由进入的。
在二郎剑景区向湖的深水区望去,可以发现湖中有码头,有船只,水上有游船和游艇或快或慢地行驶着,空中还有大型气球飘动,那是为又闲又有钱的游客提供的服务。
在游览过程中,大家都为二郎剑景区的宏大和设施高档感叹。后来才知道,这个5A级景区并非从零开始打造的,它是在已退役的我国第一个鱼雷试验基地基础上改造而成的。据介绍,1965年,国家在二郎剑建了首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当时对外称151厂。1984年该基地退役,后逐步转型为旅游景区。现仍保留若干军事设施遗址。
青海湖不仅是我国退役的第一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其湖畔不远的海晏境内还是我国废弃的第一个原子弹试验基地。
在游览期间,我们还获悉不少有关青海湖的其它有趣信息。如,青海湖近年传出好消息,它的面积在扩大。青海湖海拔3196米,是世界有名的高原湖泊之一。它2024年底的面积是4650平方公里,比20年前的2004年的4245平方公里增加了400多平方公里,差不多出十分之一。水位平均每年上涨20厘米。西王母雕塑原高8.5米,如今已被水没过大半,修建时距湖边60米,现在已完全被水包围,游客再也不能和她合影了。
青海湖连续20年长高长大的原因是:气候变暖引发降水增加,冰川融化加速,生态保护措施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专家说,湖变大变深固然好,但也有隐忧。
青海湖产一种独有的鱼叫裸鲤(又称湟鱼),味道鲜美、独特,是上乘佳肴,但生长缓慢,前些年捕捞过度,成了濒危物种,现在禁捕,游客享用不到了。
还有,青海湖有40多条河流汇入,有一条发源于日月山西麓仅40公里的小河,其长度最短,但却最有名,很多地图上标有,只因它与众不同,是自东向西流,所以得名“倒淌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