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这两个字有着无上魔力,所谓“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讲的就是编制的魅力。
范进从20岁到54岁考中秀才,57岁中举,用经历诠释“考老的童生,从生考到老。”这句至理名言。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当了山东学道,官至四品。
朱买臣的运气稍好一点,50岁蒙汉武帝召见,得授中大夫,62岁任会稽太守,在闹市上演了“马前泼水,覆水难收。”的名场面,为怕老婆的男人们争了一口气。
姜子牙比他俩幸运,80岁遇到文王,不仅搞到了编制,还搞到个伯爵,封地齐国,混了个“太公”的尊号。
编制有虚有实。比如孙悟空虽然有个牛逼的老师,由于没有展示实力,被太白金星忽悠上天当弼马温。这官职虽未入流,却是上了天箓的正式编制,有福利待遇。猴子不满足,大闹天宫,玉帝无奈,封了个“齐天大圣”的虚衔,福利待遇一点没有,猴子却当个宝,逢人就吹自己是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
后来由唐僧出面组建了取经团队,名义是把经书传到东土,其实是护卫队唐僧考编。佛祖比较大方,为了自己的二弟子,慷慨地拿出斗战胜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和八部天龙马的编制安抚随行保镖,算是皆大欢喜。
这么多编制中,有种编制最为可怕,那就是替死鬼编制。根据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溺水鬼、吊死鬼、虎伥都需要取代才能脱离苦海,转世投胎,因此这些鬼终其一生都在害人,想找个替死的取代自己。
《聊斋》里面记录很多这样的故事,古人笔记里这样的故事更是汗牛充栋,数不胜数。
受编制限制,每一个冤死鬼都要找到替身才能脱身,不知上天安排这种编制的目的和逻辑是什么。按王蒙的说法,这是一种逆向竞争,每个人都争取不做最差的那一个。
这或许是种无奈,是人们向加诸己身锁链的一种抗争,只不过这种抗争带着残酷与无情,少了一些人情味。
至于《聊斋》里的王六郞因为放过替死的孕妇感动上天,被破格提拔为土地神的故事,不过是夏瑜坟头的小花,给人们些许飘渺的希望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