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开抚远的那天早晨,我和好友李进登上东极阁,观赏了照进祖国大地的第一缕曙光。在离开抚远的那天早晨,我和好友李进登上东极阁,观赏了照进祖国大地的第一缕曙光。       

  东极阁位于黑龙江抚远市南山公园的的山顶,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交汇处。这里也是抚远市的制高点,海拔266.5米。东极阁是一座仿唐纯木构建筑,采用传统榫卯工艺,由主体楼阁与四座抱厦组成,三重檐十字歇山顶形制。

  那天一早三点多钟,我们便乘坐预约的出租车前往南山。这里的日出时间比较早,凌晨四点就可以看到日出前的那一缕晨光。到了山顶,已经有许多人在翘首等待。登上东极阁,左手边的大片水域,波光粼粼,有一块块滩涂露出,这便是乌苏里江;右手边是黑龙江,看上去江面很宽,江水较深。当东方晨色泛红、曙光渐渐亮了,一轮红日蓬勃而出的时候,听到的就是人们的惊叹声,纷纷拍照留念。随着太阳渐渐升起,抚远城的壮丽景色便一览无余,包括城市、江河、森林、田野等在内的多元素景观尽收眼底。

  当然,这里也是观赏日落的最佳位置。在我们刚到抚远的那天傍晚,我们就到了山顶,观赏这里的落日余晖,同样令人陶醉。

  从东极阁一边的1762130643693691.jpg步道下来,就进入了西山公园。这是一座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在这里散步休闲,可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沿着山巅行走,一条弯弯曲曲的战壕延伸着,下面便是陡峭的山壁,是一个易守难攻的位置。这些战壕是抗联部队在白山黑水坚持抗战的典型防御工事,战壕呈“之”字形,深度达一人多高,四周设有射击口和火力点,每个火力点配备三个射击口,形成环型防御体系。战壕轮廓清晰,但部分区域因自然侵蚀已圮塌。

  从山顶下来,就看到了“苏联海军英雄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周围古木参天,青松滴翠,山、水、树、碑相映成趣,形成了庄重而优美的景观。

  纪念碑始建于1945年9月,纪念在抗日战争解放抚远战斗中牺牲的27名苏联海军将士。1960年,抚远县人民政府易地重建花岗石碑一座,高达30米。主碑两侧各有10米高的陪塔一座,四周为宽敞的石铺平台。石碑正面铭刻“苏联海军英雄烈士纪念碑”11个金色大字,背面铭刻原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同志题词:“中苏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万古常存 ”。

  纪念碑前,有两束鲜花,上边写有俄语,说明这里经常有俄罗斯人前来祭拜。那天,我们在拜谒纪念碑时,恰好有位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女郎也在鞠躬祭祀。李进上前与女郎边上的当地导游打招呼,我们便跟俄罗斯女郎在纪念碑前合影存照。

  据资料,在抗日战争时期,苏联海军在抚远的战斗是苏联对日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8月8日,苏联根据《波茨坦公告》对日宣战。苏联远东方面军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指挥下,分三路挺进中国东北。苏联远东第二方面军在苏军海军阿穆尔河区舰队的配合下,于8月9日在抚远打响了出兵东北的第一枪。苏联远东第二方面军的陆军与阿穆尔红旗舰队的部分指战员密切配合,在抚远境内200多公里的乌苏里江、黑龙江边境线上发动了海陆空三军紧密配合的立体式进攻。

  当时,进攻抚远县城的战斗最为激烈。日军守备队与伪满傀儡军队依托险峻山崖工事拼死抵抗。苏联海军阿穆尔舰队的炮艇搭载陆战队员驶向抚远江岸,陆战队员冲上岸后,与日军展开激战。苏联海军阿穆尔舰队的尼古拉耶夫斯基少尉等27名官兵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其中,尼克莱·尼古拉耶维奇·高鲁布果夫表现尤为突出,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用手榴弹炸毁日军碉堡,为苏军的胜利铺平了道路。这场战斗,毙伤日军172人,俘虏150人,苏军在抚远登陆战中取得了显著战果。

  1945年8月8日至8月20日,在东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苏联红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共有3.2万将士英勇捐躯。这场战斗是中苏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作战的重要见证,体现了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