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科的人,一般对金融,货币,经济等不大感兴趣,因为那些翻来倒去的数字,还有复杂的游戏规则让他们头疼,他们甚至根本搞不懂这些中间的行行道道,但每个人又都无不生活在经济当中,每个人都少不了和金钱打交道。

很多年前,读过宋鸿兵的《货币战争》,读得惊心动魄,也因此了解了国与国之间的博弈。热战也好,冷战也罢;科技战也好,贸易战也罢;舆论战也好,情报战也罢,到最后,其实都是为了资源,为了经济。

所以,拿到杨军的《货币密战》,我是充满了期待和阅读兴趣的。杨军是我二十多年前的朋友,当时他是银行的一名写作者,此后他去了西安,再后来他写电影剧本,当编导,出版多部作品,创作上可谓硕果累累。这些年,虽从不同的侧面知道了他的情况,但几乎没有见过面。

人们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认知,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小说,一旦题目中有了“密战”二字,会即刻想到间谍,想到特务,想到暗战。而杨军的《货币密战》,一定和货币有关,一定和金融有关,一定和经济有关。果然,他写的就是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货币战争。国民党以“兔子计划”,通过给延安输送假币,企图扰乱延安的经济秩序;日本侵略者也用印刷假币破坏延安经济。而以沈东方,陈诗雨,白亮,黄丽丽等为代表的一批热血青年,在各自不同的战场上,利用不同的身份(他们虽之前相识,但后来有的是国民党特务,有的是日本特务,有的利用国民党特务的身份给共产党干事……)但最后似乎都有一颗保护延安经济之心,他们阻止和反对来自敌人的经济破坏,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彼此的猜忌、怀疑和误解。

就题材而言,这部小说是新颖的,也是抓人的,他写了很多人不大熟悉的一个领域,也写了很多作品没有涉猎的一个范畴,而这些,又是历史事实,所以,很有意义。

就小说的故事推进而言,是简洁而明快的,这与杨军懂得编剧艺术,写过不少电影剧本,懂得蒙太奇镜头在小说当中的运用有关。故事推进的画面感强,跳跃性比较大。

就小说的主题而言,是一部反映抗战时期红色金融战的小说,这在当下是吸引人的。特别是在美国和中国大打贸易战、科技战和金融战的情况下,比较有意义;在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当下,同样有意义。

谍战作品所以吸引人,所以扣人心弦,是因为这类作品一般具有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巨大的悬念,剧中人物的扑朔迷离,真假难辨,故事发展的云山雾罩,柳暗花明,从而吸引读者因为要弄清到底怎么回事而欲罢不能。当然,小说要达到这样的阅读效果,作者本人必须具备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具备各方面比较扎实的知识,具有设置和结构故事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因为对于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描述要合情合理,还要对读者的阅读心理有相当的把握,要牵引着读者,让他们在一种欲罢不能的心理驱使之下,读完作品。否则,作品就很难抓住读者,特别是在现在很多人并不怎么读书的大背景之下。杨军在金融系统工作,了解金融运作的底层逻辑,也了解金融战的操作方法,他依据曾经的历史事实,写出这部作品,是值得肯定和祝贺的。

四十多年前,我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偶尔读了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便一下子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那精彩的语言,丰富的知识,强大的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以及神奇精彩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杨军也称,他也是受柯南道尔的影响,决定写这本小说的。所以,一部经典的,好的作品,对后来读者的影响,大约也正在这里,它让喜欢读书的人读得津津有味,它让喜欢写作的人跃跃欲试,也想写出那样精彩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同样要祝贺杨军。

因为和杨军是二十多年前的朋友,所以得到这本书以后,我是怀了十分认真的心,去读这部作品的。读的过程中,甚至不时地做旁批,写随感,力争想要较深刻地读懂和理解这部作品。

小说故事不复杂,就是共产党的特工要摧毁国民党的“兔子计划”;人员也简单,就是沈东方,陈诗雨等一群人和执行“兔子计划”的特务们进行斗争,中间有牺牲,有误解,有委屈,有受了误解却不能说的委屈,这些都符合谍战作品的共性特点。让读者觉得复杂的是这中间的人物身份,以及他们互相的怀疑和猜忌。作者也许是清醒的,但是在读者看来,那些人物每个人似乎都是一团迷雾,每个人都飘忽不定,每个人都在防范着别人,每个人似乎是战友,又似乎是敌人。

谍战作品当然可以这样写,作品的设置也可以充满悬念,让读者一时间摸不着头脑,看不清真假。但我觉得,作品中的人物彼此之间,可以不明白,不清楚。但随着故事的推进,一定要让读者通过作品的逻辑力量,逐渐地看清每个人物的面目,而不是让读者始终感到糊涂。作品开始就介绍了沈东方是货币专家,是共产党的特工,但后来在追查“兔子计划”的过程中,他和陈诗雨合作,但是他们始终互相怀疑,互相猜忌,却又彼此相爱,让读者觉得,一会儿沈东方是真正的特务,一会儿陈诗雨才是特务,还有那个貌似憨厚正直的常有福,直到最后才暴露出他才是最大的特务。而这个特务居然是沈东方和陈诗雨的直接领导,领导着他们共同追查和阻击国民党的“兔子计划”。作者本人心里也许是清醒的,但是小说因为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交代清楚或者故意把每个人说的捉摸不定,因而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迷惑感,也让读者对每个人物突然的变化感到莫名其妙,感到突兀不解。作者尽管在后来不断地解释人物所以变化的原因,或者通过小说人物自己事后诸葛亮式的强调,读者依然还是觉得突兀,觉得费解,这无疑影响了小说的精彩。

另外,整个小说,只是单方面的描写了叙述,只是从延安,从共产党这一面去写,并没有写国民党和日军那一方面到底是如何想要破坏延安经济的,以及如何制定实施破坏的计划的。这种单方面的描写,同样影响小说的精彩和吸引力,也让故事显得单薄和扁平。因此,有些人物,貌似复杂,一眼看不透,比如那个真正的特务常有福,他是领导侦破“兔子计划”的干部,也一直对沈东方,陈诗雨很支持,很关心,甚至撮合他们的婚姻,但最后却成了最大的特务。而作者对这个人又缺乏必要的背景交代,让读者觉得他的变化没有实事支持,因而也不大可信。感觉作者是故意为了制造这种出乎意外的效果而刻意为之。

如果杨军能在这些技术方面有所注意,这部作品一定会更精彩。但是,尽管存在这些瑕疵,我依然要说,这部小说,是有意义的,在小说题材的拓展上,它甚至有着开创性的意义,所以,再次祝贺杨军。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