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我和老伴参加了旅行社组织的幽谷神坛一日游。

 

       一、幽谷神坛 璀璨名珠

       幽谷神潭自然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椴树岭村北云蒙山南麓,是一处国家AAA级景区,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

       幽谷神潭是一条自西向东蜿蜒的大峡谷,溪流属于白河支流。山体与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了幽谷神潭的核心风貌。两侧山峰层峦叠嶂,山高林密,溪流潺潺,壮观的“飞瀑”和神秘的“神潭”,被誉为闪耀于“京郊后花园”的一颗璀璨名珠,成为游人寻幽探险、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漫步其中,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从景区的通天门进入峡谷,会看到一些由岩石形成的天然景观,如龟石、雷劈石等。景区的开发者根据石头的形状,开动脑筋,虚构出一些神话故事,给亿年顽石赋予了生命,增加游客的想象力和游趣。例如,雷劈石是一块巨石,有一条宽度7-8厘米直通底部的裂缝,犹如刀劈斧砍一般。于是人们编出了一个故事:传说,当年有一条鲶鱼精危害百姓,玉帝下旨捕杀。天网撒下后,鲶鱼精怕被网住,就跑到这块巨石下躲藏,结果还是被雷神劈死,同时巨石也被劈成了两块。

       而龟石本是溪流中的一块石头,因看似一只匍匐的乌龟,便取名为“龟石”,并编纂故事说:相传,此孤独小龟在雷公劈鲶鱼精时受到惊吓,被溪水冲到下游。现在还可以看到它的头正朝向东方,想要逆流而上寻找它的母亲。

       在山谷中,景区用五颜六色的假花、蘑菇和梅花鹿、仙鹤、红鹤等造型,布置了一段“绿野仙踪山水画廊”,给山谷装饰了鲜艳的色彩,吸引了一些游客驻足拍照,还有人在那里录像直播呢。

 

       二、景区深厚文化氛围

       我和老伴悠闲地漫步在溪边小路上,除了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美景之外,还感受到了景区中浓浓的文化气息。一路走下来,我把观看到的景区文化归纳为佛教文化、生肖文化、石刻艺术和中药文化,而这几种文化因素,大多以石雕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幽谷神坛景区的一大特色,也使游客产生不一样的美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一)佛教文化

       在佛教文化方面,景区内有三世佛雕像、观音菩萨雕像、双面卧佛雕像、十八罗汉雕像、济公活佛雕像和众多小和尚雕像等。

       (1)三世佛

   (三世佛雕像)

       三世佛像雕刻在山脚下的一块巨石上,有三尊佛像趺坐在三个石窟中。佛像面目慈祥,双目微闭,似在俯视人间芸芸众生。佛像胸前都有一个卍,这是佛教的吉祥标志。武则天长寿二年(公元693年),规定此字读“万”,含义为“吉祥万德之所集”。

       三世佛是石窟和寺院中常见的供佛格式。三世佛有两种组合:一种称为竖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般居中的是现在世的释迦牟尼佛,左右两旁分别是过去世的迦叶佛(寺院中特指燃灯佛)和未来世的弥勒佛;二是横三世佛,即表现中、东、西三个不同世界的佛,中间是现在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右两侧分别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2)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雕像)

       观音菩萨雕像伫立在一个石砌小平台的莲花座上。她右手前伸,五指并拢,左手托净瓶置于胸前,展示普度众生大慈大悲的菩萨心肠。

     (3)双面卧佛

   (双面卧佛雕像)

       巨大的双面卧佛其实是背靠背侧卧的两尊释迦牟尼佛雕像。卧佛是佛教艺术中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以释迦牟尼佛临终前躺在娑罗双树之间的姿态呈现,这种形象不仅具有深刻的宗教内涵,还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卧佛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致的平静与安详,象征着佛陀在达到最终解脱时内心的宁静。这种平静超越了生死轮回,是一种彻底的内在平和,代表着生命的终结和灵魂的升华。它提醒人们正视生命的有限性,并寻求精神上的永恒与超越。尽管处于涅槃状态,但卧佛依然散发出智慧和慈悲的光芒。这表明即使在生命的终点,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仍然普照众生,给予人们无尽的指引和安慰。它通过独特的形象和寓意,向世人传达着关于生命、死亡、智慧、慈悲和宇宙和谐的重要信息。

     (4)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雕像排列在双面卧佛雕像脚部两侧的平台边上。每尊罗汉都有着不同的面貌姿态,雕像下面注明了罗汉的名号。

  (十八罗汉雕像1)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组成。他们都是历史人

物,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就盛行十八罗汉了。这十八罗汉为:乘鹿罗汉、喜庆罗汉、举钵罗汉、托塔罗汉、静坐罗汉、过江罗汉、骑象罗汉、笑狮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布袋罗汉、芭蕉罗汉、长眉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伏虎罗汉。(十八罗汉雕像2)

                                                                    (5)济公活佛

   (济公活佛雕像)

       鞋儿破 帽儿破

       身上的袈裟破

       你笑我 他笑我

       一把扇儿破

       无烦无恼无忧愁

       世态炎凉皆参破

       走啊走 乐啊乐

       哪里有不平哪有我

       鞋儿破 帽儿破

       身上的袈裟破

       笑我疯 笑我癫

       酒肉穿肠过

       天南地北到处游

       佛祖在我心头坐

       走啊走 乐啊乐

       哪里有不平哪有我

       游本昌主演的1985年版电视剧《济公》及其片头主题曲《鞋儿破帽儿破》,塑造了济公洒脱不羁的僧人形象。其实,在历史上,济公是真实存在的。他出生于1130年或1148年,卒于1209年,俗名李修缘,号湖隐,是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他是南宋高僧,法号道济,后人尊称他为“济公活佛”。他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中国禅宗临济宗分支杨岐派第六祖。他有很多著述和诗作。济公懂中医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喜好打抱不平,息人之诤,救人之命。他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

       在幽谷神坛的济公雕像下方的石壁上,刻写着济公成佛后的尊号:“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并刻有一副对联:破帽破扇破鞋破袜破衣褴褛貌似疯癫,拯危济困彰善惩恶学识渊博得道高僧。

                                     (作者临时抱佛脚)

     (5)小和尚雕像

       在整个幽谷神坛景区,到处摆放着石刻小和尚雕像,估计不下百座。这些可爱的小和尚雕像,神态各异,活灵活现,每一座似乎都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看上去充满喜庆之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