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古城记:一砖一瓦皆岁月

  夏初时节,驱车往鲁北去,未及滨州无棣古城,先闻一阵隐约的槐花香。那香气不似城市里的馥郁,倒带着些旷野的清冽,像极了这座古城给人的初印象——不张扬,却自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

  穿过题着“无棣古城”的石牌坊,脚步便不自觉慢了下来。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缝隙里嵌着新落的槐花瓣,踩上去软乎乎的,像踩着半阙未写完的旧词。路两旁是青砖灰瓦的老屋,飞檐上的瑞兽虽蒙了些尘,却依旧挺着脊梁,仿佛还在守护着百年前的晨昏。

  有老人坐在自家门扉前,手里捻着针线,见人路过,便笑着递上一句“来逛古城啊”,乡音里满是暖意,瞬间卸去了陌生感。

  循着香气往深处走,竟撞进了一片槐树林。古城的槐树不似公园里的规整,枝桠肆意地向天空伸展,绿叶间缀满了米白色的花串,风一吹,花瓣便簌簌落下,落在肩头、发间,连呼吸里都浸满了甜。树下有石凳,坐下来歇脚时,恰好看见一只灰雀从枝头掠过,鸣声清脆,惊起满树花香。恍惚间竟觉得,这风、这花、这鸟,都还是几百年前的模样,未曾变过。

  再往前,便是古城的核心——县衙署。红漆大门敞开着,门内是一方天井,青石板铺就的地面干干净净,两侧的廊柱上刻着楹联,字迹遒劲有力。迈进正堂,只见案几、惊堂木、官帽架一一陈列,阳光从窗棂里斜射进来,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指尖轻轻拂过案几的木纹,仿佛能触到旧时县太爷断案时的审慎,听到堂外百姓的诉求与期盼。这里没有喧嚣的讲解,只有岁月沉淀下来的安静,让人忍不住放轻脚步,生怕惊扰了沉睡的历史。

  从县衙出来,拐进一条窄巷。巷子里多是手作小店,有卖剪纸的,红纸在老人手里转着圈,片刻便剪出一幅“年年有余”;有卖泥人的,指尖捏出的小娃娃眉眼鲜活,穿着红袄绿裤,透着浓浓的民俗味儿。

  最妙的是一家酿枣酒的铺子,门帘一掀,醇厚的酒香便涌了出来,掌柜的热情地递上一小杯,抿一口,先是枣的甜,再是酒的烈,最后余味里竟还带着些槐花香,满口都是古城的烟火气。

  暮色渐浓时,古城的灯亮了。红灯笼沿着青石板路一路挂过去,像一串跳跃的星火,将青砖灰瓦映得暖融融的。晚风又起,槐花瓣落在红灯笼上,红白相映,美得像一幅水墨画。

  站在古城的高处回望,只见灯火点点,人影绰绰,野花香混着饭菜香飘过来,让人忽然明白,这座古城的精彩,从不是靠雕梁画栋的华丽,而是靠这一砖一瓦里的岁月,一饭一蔬里的烟火,以及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守。

  离城时,又望了一眼那座石牌坊,暮色里,它依旧静静地立着。忽然觉得,无棣古城就像一位温和的老者,不急于向人展示过往的辉煌,只是用花香、用烟火、用岁月的温度,悄悄告诉你:何为时光,何为传承。

  题无棣古城地标巷

  洛钊

  古巷苔痕砌旧砖,铜图漫卷物华篇。

  晴光偷入鬓边蝉。

  裙曳蓝波摇浅秋,香凝粉靥映晴川。

  地标深处拾流年。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