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小说信息

练笑坊(The House of Mirth——by Edith Wharton)

曲新同

256504|3387总点击|1收藏|2闪星
最新章节:“练笑坊”书名来历|更新时间:2017-10-07 11:42:57

  作者及作品:埃迪斯.华顿,生于1862年,纽约的上流社会家庭。作为一个小说家,这给她提供了丰富的取材;然而她成为一个艺术家却并非在此。从小接受家庭教师和女教师的良好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女人的职业:嫁人。1885年,与爱德华.华顿的婚姻,是一场情感的失意,如果还不是一个灾难的话。她在1894年经受了一生中一连串精神崩溃的开始。尽管婚姻不幸,也许缘由在此,她开始小说创作,第一部作品出版于1889年。

  她初版的书籍是关于内部装修的指南。接着她出版了几个小说和短篇集。这是写于华顿夫妇居住在纽波特和纽约,旅行于欧洲,安家于马萨诸塞州、里诺克斯的名为“大山”的豪宅期间。在欧洲她结识了亨利.詹姆斯,成为最好的朋友,旅伴,一个她小说作品最严厉而认真的评论家。“练笑坊”写成于1905年,一部颇具反响的成功之作和畅销书。1931年华顿夫妇离异,艾迪斯此后定居法国。她的题材永远关于美国,尤其青春那段纸醉金迷的纽约时光。她的作品还有与本书齐名的“以桑.弗洛姆”(1911年);“讽刺小说“乡村习俗”,1913年发行;1921年“纯真年代”使她荣获普利策大奖。

  在她的晚年,成为二十世纪新一代作家崇拜的偶像,包括像辛克莱尔.莱维斯和F.斯各特.菲兹杰拉德等大家。她总共创作大约三十余部作品,其中有她的自传,“回首瞬间”(1934年)。1937年她逝世于巴黎城郊的别墅。

  她的这部作品“练笑坊”,一般翻作“欢乐之家”,之所以到如今为止我没有见到译本的原因,我认为是它语言的纯正特色、由此也就有了一定难度的这个原因;这方面的情况我已经在自己的几篇关于翻译这部作品的随笔里边、发自感触地表述和解说过了;而这部作品的内容却不是国内所疏忽过的,有诸多的介绍作者的、以及接触文本的研究者都有相关的论文著述,由作品所改编的电影更为大家所熟知,可见其影响之深。我不是说有对原著最好的呈现,也不期待自己的译作进入经典的殿堂,却期望能借作者作品本身的成功、给读者以原著以外另者的享受。我称自己的译笔如“翻如不翻”就是指的在语言方面对其特色的保存,而内容由于翻译至今还没有封笔,只是大概了解故事情节、也就不好做出本身的详解;只是可以断定这是一部悲剧,可惜可叹的人生结局。(最近通过网络消息,女主人公莉丽最终服药过量死去,在作者写给友人的信件中解密,可以断定是作者安排的自杀,但是原作却留给读者的是深可回味的一个不解之谜。)其最突出的作品风格,却在于分析人物内心活动的精准的特色、独到的神来之笔,这是其最具实力的根本所在。

  作者自己的人生,就是一个磨难和奋斗的过程,虽然身处二十世纪前期纽约的上流社会,但烦嚣的社会环境、以及女性本身的悲剧,造成了人性和物欲、道德与恶行的激烈冲突、矛盾是难以解脱的痛苦。这在莉丽这样一个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却不甘心堕落的年轻女子身上、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另一方面,作者自己几度的精神崩溃、也足以说明写作的状况和出发点,其实她创作文学作品,正是由于一些文人朋友建议她以此来舒缓精神压力、抒发内心痛苦的原因。一个人可以升华灵魂,而全力创作惊世之作,这就是人格的精珍可贵、人性的惊人伟大。一个世纪以来,人们的称颂和文坛的赞许,使作者和作品经久地处于不可磨灭的崇高地位。


标签:  

【编者按】

翻译作品最大的难度在于思想性的把握和语言习惯的调整。很多的约定俗成,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如何穿透文字解读出深层次言外意,才是重点。有些不同的翻译本出来,会五花八门,甚至面目全非。新同这篇不曾翻译先见解说,初初让人诧异,仔细想想却又释然,并深以为然。算是连载译作的一则开篇序言吧。唯有深切了解作者的心态和状态,对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悲欢苦乐才能感同身受。很多作家坎坷的历程,恰好也是作品深邃的缘由。对这部作品而言,作者磨难和奋斗的人生,烦嚣的社会环境,以及女性本身的悲剧,人性和物欲、道德与恶行的激烈冲突都会在作品里呈现。一个深陷在矛盾和疼痛中难以自拔,却又不甘心堕落的年轻女子,通过全身心投入写作来纾解压力,缓解内心痛苦,其人格之可贵、其作品之惊世已见端倪。在新同精致的笔力引诱下,如我这般的懵懂读者,明明不了解的,却也不知不觉,就有了急切等待的心情。那么,这部备受作者称颂和赞许的著作,有着怎样的精彩呢?好吧,静等新同翻译更新。推荐阅读。编辑:金豆豆。
分享到:

作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