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系果敢警察报案之前,为了能和果敢民族地方武装的警察良好沟通,避免因为触及当地军阀派系的敏感问题,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我还重点对果敢的军阀割据的原因和错综复杂的武装力量做过一个认真的调研。
缅甸北部之所以形成今天军阀割据的状况,和昂山素季的老爹昂山将军是分不开的,我就称他为老昂山吧。
在资料调研中,我发现:其实在抗日战争以前,缅甸各民族之间并没有这么深厚的仇恨,后来形成民族对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却与缅甸的国父昂山将军独特的“抗日”经历有很大关系。
1942年,日军攻陷马来西亚以后,开始了入侵缅甸的军事行动,缅甸的多数少数民族都拿起了武器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比如当时的果敢土司杨文炳,在目睹了日军攻入老街后的暴行后,率部参加了中国远征军,被改编为中国远征军果敢抗日自卫队,竖起了抗日的旗帜。
此时的老昂山却在日本的扶植下组成了“缅甸独立军”协助日军攻克了仰光。“缅甸独立军”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皇协军”,与中国汪精卫的和平救国军、和满洲国的伪军本质上是一样的。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老昂山的军队为日本立下的战功是其他伪军望尘莫及的。比如老昂山协助日军打败了中国的远征军后,又设计把远征军逼入了死亡谷,造成了大量的中国军人殉国于缅北。事后他还以极其残酷的手段折磨远征军的俘虏,造成了一千五百人的远征军伤员宁可自焚也不当昂山部队的俘虏。
除协助日军攻克仰光、残杀中国远征军以外,老昂山还有一点是中国的汪精卫与溥仪都难以比肩的。上文说到,自从日军入侵以后,缅甸的各少数民族都揭竿而起,组织各民族的抗日武装。于是,日本就把打击这些民族抗日武装的重任压到了老昂山的肩上。
因为他熟悉缅北的情况,在中国的海南受过日军严格的军事战术训练,所率部队的装备也来自日军,可谓装备精良,所以他能在围剿缅北少数民族武装的战斗中屡立战功,屠杀了大批缅北各少数民族的抗日志士。为了表现对日本鬼子的绝对忠诚,老昂山还亲手枪决过缅北克伦族和克钦族抗日武装首领。
因为老昂山的赫赫战功,日军对其大加赞赏。1943年3月,日本天皇召见了他,并授予了他三级日升勋章。同年8月,日军陆军参谋本部还授予了他少将军衔。从此,他就成了昂山将军!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么一位双手沾满了中缅各民族抗日志士鲜血的主儿,却走上了“反满抗日”的道路!(反满一词在这里可能不很合适)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昂山将军的这一壮举震惊了缅北乃至整个东南亚反法西斯战场。缅甸的各个抗日武装都惊得瞠目结舌!此时距离日本投降还有五个月,那时恐怕很多缅甸抗日战士都期待着战后审判昂山吧!?
然而因为昂山将军的“起义义举”,他不但没成为战犯反而一跃而起,成为了缅甸反法西斯联盟的领导人!
不能不承认,昂山将军的政治嗅觉是极敏锐的!他一直密切地观察着欧洲战场。就在诺曼底登陆接近尾声的时候,他决定了自己的站队,秘密结盟了抗战最坚决的缅甸共产党,组成了缅甸的反法西斯联盟。
1944年3月,驻缅日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中将调动了十五万精锐进攻驻印度中英美联军。牟田口廉是一名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外号“小东条”,在北京的卢沟桥一带策划“七七事变”的日军指挥官就是这老小子。
牟田口廉的军事才干还是很高的,靠狂热和战功升任了日军驻缅甸的中将司令官,所以他是很欣赏同样“战功卓著”的小兄弟昂山少将的。但这老鬼子做梦也想不到,就在他精锐尽出与中英美联军在印度大打出手的时候,他的小兄弟昂山在缅甸宣布起义了。
乘着驻缅日军后方空虚,昂山将军亲任“抗日前敌总指挥”率部大举进攻侵缅日军,参加了缅甸版的“对日寇最后一战”,一定程度上策应了印度乃至整个东南亚的反法西斯战场。
印度之战以牟田中将败北而收场,陆军参谋本部把他从现役军人转为了预备役,调回了东京。退出现役的处分对老鬼子牟田来说固然是个耻辱,但是在东京每每想起他苦心扶植的缅甸小兄弟昂山那更是糟心。终于有一天,老鬼子又想起了缅甸小兄弟昂山少将,咬牙切齿之后拔枪自杀,却和东条英机一样被他人救下,结果是“小东条”牟田口廉也弄了个自杀未遂,战后被当作战犯逮捕了……
就在牟田口廉被捕的时候,他的缅甸小兄弟昂山少将此时却春风得意。日本宣布投降后,他竟然一跃而起,成了缅甸反法西斯同盟的主席。尊重历史,昂山将军还是为推动缅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战后,他与缅北各少数民族签订了《杉龙协议》,肯定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政治中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并且规定各个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享有民主国家公民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和特权。
综观昂山少将的一生,缅甸族人将其视为缅甸独立的英雄。昂山的政治竞选团队也极力把他打造成缅甸的“国父”,但是缅甸其他各少数民族对此并不认可,特别是那些家里有人曾被日军杀害过的少数民族群众都很难认这么个“爹”。
战后的半个世纪,缅北的各民族并没有认同缅甸中央政府,隔阂在《杉龙协议》签订时就形成了。这就造成了缅甸“国中有国,军外有军”的局面。反观相邻的中国,政府在边疆推行民族团结和扶植少数民族经济的政策不但成功地稳定了国家的边疆,也感动了境外缅北的各少数民族。
因此缅北四个特区的多数领导人还是亲中的。这些领导人中就包括果敢的彭家声和白所成。尽管彭白二人互撕,但是他们对中国还是有深厚的感情的。
说到两代果敢王——彭家声与白所成,就不能不介绍一下2009年发生在果敢的“八?八事件”。
历史上,缅北大地上曾经活跃过国民党残军、缅共人民军及毒枭武装。果敢的王位也在军阀混战中几易其手。直至1995年,彭家声再次入主果敢后,果敢才进入了十多年相对和平的年代。缅北的四个特区的经济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但是持续了十多年的和平时光,却在2009年被打破了。这就是果敢历史上著名的“八?八事件”。
导火索是代表缅甸中央政府的十七名政府人员视察果敢时,发现位于杨龙寨的工厂里有武器,因此双方产生了激烈的争执。我猜想代表中央政府检查地方的这十七个人在当地一定是相当的飞扬跋扈。他们或许还想着:视察后果敢同盟军的陪同干部们能敬上一条“华子”(缅北地区对中华烟的通称),再边吃着萨尔温江里的鱼,喝着大理V8啤酒,趾高气扬地给果敢同盟军的指战员们指导指导工作。
但是谁也没想到,陪同的果敢同盟军军官才不吃这一套,在这些缅北战场上征战多年的老兵眼里,丛林里的杀戮法则同样适用于果敢市镇。这些缅甸中央政府代表们很快被缴了械,并关进了一间旧厂房里,后来的故事有几个版本:
一个版本是:中央政府的代表们被关押后,领队的嘴还不老实,他咆哮着回去后要血洗果敢,于是看押的果敢同盟军军官一声令下,守卫的战士们隔着窗户扔了一排手雷,一阵巨响后,屋内恢复了平静……在缅北民族地方武装的军人看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争执是一排手雷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再扔一排……
另一个是版本是:这十七个代表被关押后,原本彭家声并没想和中央政府翻脸。彭家正商议该如何与中央方面谈判时,果敢同盟军内部高层却有人悄悄开始行动了。这个人就是时任果敢同盟军高级将领的八爷。这位八爷堪称果敢同盟军中的第一猛将,据说在他的书屋正中央挂着一副当代某书法家的真迹,内容是一首诗:
果中民族史悠悠,
两江合抱是春秋。
社稷设在铜墙内,
滇外蓬莱小神州。
这首诗表面平静,内部却暗含惊涛骇浪,充分显示了作者一统缅北的雄心。
这位八爷可以说是足智多谋,在战场上也从不按常理出牌却屡建奇功,被称作“萨尔温江的战鹰”。请大家记住 “八爷”这位豪杰,因为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发生的故事中,这位“萨尔温江的战鹰”虽然没有出场过一次,但却是故事真正的核心人物。
坊间传闻,就是这个八爷一手策划了谋杀被押中央代表的行为,目的就是激化彭家和中央政府的矛盾,促使中央政府出兵果敢,打破原来的金字塔格局,为自己上位创造条件。
除了上面两个版本外,坊间还有类似果敢同盟军的副司令白所成策划了谋杀的传闻,目的也是驱逐彭家声。
这次谋杀的真相已经淹没在了历史的烟云里,但是炸死中央代表的这两排手雷却改写了果敢甚至整个缅北的历史。
“八?八事件”之后,中央政府很快调集重兵占领了果敢老街市的几个重要制高点,一场大战不可避免的地发生了。就在中央军大军压境的时候,果敢同盟军内部却分裂了,白家和八爷向中央政府表达了忠心,调转枪口配合缅军进攻忠于彭家的果敢同盟军。
在内外夹击下,彭家声的部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一部分撤退进了山区继续打游击,其他部分纷纷撤入了佤邦、克钦邦和中国。
中国对外实行不干涉内政原则,但是对因为战争涌入境内的果敢同盟军官兵和大量因为逃避战乱的果敢老百姓还是给予了人道主义救济。
此后,白所成被缅甸中央任命为了果敢自治区的主席,白家成为果敢首府老街市最有势力的旺族。果敢的内战,引起其他三个特区以及更多的民族地方武装的警觉。这些民族地方武装再次拿起了武器对抗缅甸中央政府。从此整个缅北战乱不断,军阀政权与中央政府之间,军阀与毒枭武装之间,甚至地方军阀政权与军阀之间,在各个地区大打出手。
在“八?八事件”以后,缅甸中央军基本控制了果敢地区。原来的果敢同盟军一分为三,一部分在果敢农村红岩地区建立了政权继续和政府军对抗,归属仰光政府的同盟军一部分追随八爷改编成了国防军,另一部分追随白所成副主席新成立了果敢警察21营和果敢民兵大队。
这里额外介绍一下果敢民兵大队。一般情况下,民兵的战斗力要低于正规军。在果敢不是这样,果敢民兵脱胎于果敢同盟军,本来就骁勇善战,民兵大队的最高首长叫白应仓是白所成的儿子,其实就是白家的禁卫军。所以白家花重金打造这支部队,装备和给养都非常好,训练比照特种部队,管理效仿中国军队,官兵们最爱唱的歌是中国的《军中绿花》。
我要报案的对象就是果敢老街市警察局,实际的领导者是果敢警察部队21营副营长白应发,也是果敢第一特区老主席白所成的儿子。
在初步了解了果敢各武装力量的前世今生后,我开始用电话联系果敢警方,因为他们使用的是中国电信,所以在北京可以毫无障碍地打通缅甸第一特区警察局办公室的电话。
最开始接待我的是警官中文不是很好,他很不耐烦地听我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情况后,当即表示拒绝受理!
他用带着浓重的云南保山口音的中文冷冰冰地告诉我:“我们只受理中国警方的通报,你不要再联系了。”就匆匆挂断了电话。
第一次联系受挫,我并没有放弃。虽然我不太了解缅甸的法律,但从常识判断,无论哪个国家警察的职责都应该是打击犯罪吧。不过,因为警察所属部门不同,可能对待同一案件做出不同处理的方式,所以我决定把网上能查到的老街市警察机构的电话都打一遍,连交警都联系一下,最坏结果就是所有部门都拒绝受理报案。
不过,即使是这样,我也能让果敢的众多警察部门知道,我的同胞宫自强被绑架了,有位北京律师在关心他的安危。
事情的进展没有我想得那样艰巨,打到第六个电话时,有位警察终于接待了我。他是果敢老街市警察局指挥中心的警官,听到我是中国人,态度非常友好,表示愿意帮助我。他告诉我:“昨天中国镇康县公安局的协查函已经到果敢老街市警察局了,案情基本了解了。”
我心里不觉得一喜,看来我的搭档——被害人的姐姐宫倩已经向中国云南镇康公安局报案了,镇康公安的工作效率非常高,很快就发来了协查函。这让让我非常欣慰,我不是一个人在工作,我的背后是强大的祖国!
这位警官告诉我,老街市内的情况非常复杂,除了军人和警察外还盘踞着很多私人武装,城外还有虎视眈眈的同盟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寻找被害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营救工作的沟通一时陷入僵局。
不过,我这个人有个特点,特别喜欢和警察聊天,从小有个警察梦,长大以后见了警察就高兴。这时,我正好开启了和这位果敢警察的聊天模式。
我试着问这位警官:“您贵姓?”
这位警官也很开朗,他很爽快地回答我:“我姓鲁!”
因为对方是有浓重的云南口音,我听得不是很清楚,于是笑着问他:“您姓鲁、陆还是卢?”
这位警官提高了嗓门说:“我姓鲁!与鲁迅是本家。”
这一问一答,让我们的谈话气氛变得轻松了很多,电话这头的我忍不住笑了,因为大文豪鲁迅根本不姓鲁,不过我不会傻到戳穿人家。
“你是干什么的?你是中国的边防武警?”老鲁也开始问我了。
“很可惜不是!”我悻悻地回答着。我的北大同学里从军从警的人很多,对我来说,那人家同学们闪耀的青春,不是我的。
“中国边防武警好!太好了!”老鲁激动起来了。
听到了一位外国警察真心称赞中国武警,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问他:“您与中国武警一起工作过?”
“没有!中国武警救过我们!”老鲁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激。
“救过您?”我有些不解地问。
“我以前也是同盟军!后来打败了,逃克(去)中国,边防武警太好了!没跑克(去)的兄弟,死在了中国的南伞口岸外!他不克(去)南伞!!”提起过去,老鲁竟然有些哽咽。
老鲁真是一个性情中人!
他用浓重的保山口音说得这些话,可能大多数国内同胞是听不懂的!但是,老鲁想表达的意思,我却听明白了。
事情还要回到09年的“八?八事件”之后,缅甸中央军协同八爷的部队共同进攻果敢同盟军。战火一起,很多缅甸的边民涌向了中国的南伞口岸,中国方面依照国际法,给予了人道主义救援。
以下讲得就是果敢同胞逃难时发生的一个故事,针对这一故事也有几个版本,但是大同小异,因为故事来自坊间传闻,没有经过考证,所以仅供大家参考。
据说经过几日激战,果敢同盟军不敌纷纷撤出果敢,其中一部分干部战士随难民撤向了中国云南的南伞口岸。同盟军司令部对这部分人下达了向中国军队缴械的命令,正所谓“宁向同胞缴械、不对外族投降”。
在战斗中,原同盟军将领八爷“火线改编”将忠于自己部队当日改编成了缅甸国防军。他发现了部分果敢同盟军撤向中国以后,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斩草除根”是这位“萨尔温江战鹰”的一贯作风,他立即派出了麾下最精锐的突击队汇合缅甸中央军一个营的兵力依仗对地形的熟悉追击向南伞撤退的果敢军民,企图占领通向中国南伞口岸的大桥,扼住同盟军及老百姓撤入中国的咽喉要道。
“萨尔温江战鹰”的军事才干的确是卓越不凡!从缅甸中央政府的角度来看,八爷的行为是在协助中央“平叛”!从法律的角度看,编入国军的八爷部队打击曾经的战友果敢同盟军也无可厚非!这也许不是某个人的错,而是果敢之殇!
面对携轻重武器压上来的缅军,为了掩护其他撤退的果敢军民,已经逃到了南伞口岸外的二十几名同盟军战士在口岸的边境桥上,以桥体为依托阻击追杀的缅军。
战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有人中弹就被战友背着撤向中国口岸。中国口岸的边防武警严正以待,防止有人借机破坏我方边境安全,对入关的同盟军干部战士,在收缴了其武器后,给予了多种人道主义救援,但面对境外的战斗,只能保持中立,因为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
据说桥上的战斗异常惨烈,桥面上已经染上了同盟军战士的鲜血。桥上剩下了最后一名战士后,他也准备沿着桥撤入中国。就在此时,这名同盟军战士回头发现还有一些逃命的果敢群众通过身后的桥逃往中国,那是一条逃出升天的路,那是一条通往和平光明的路,路的一侧飘扬着五星红旗!一旦这条路被缅军夺取,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这名同盟军战士离中国国门只有几米,但他没有入关,而是最后看了一眼飘扬在南伞的五星红旗,那面旗帜下庇护着和自己一样的落难同胞。这位汉族外籍战士向着中国敬了最后一个军礼,然后竟然只身返回了桥面阵地,对着几十名八爷麾下的神枪手和几百名手持各种轻重武器的缅军射出了一串串仇恨的子弹……
没有考证真伪,据说当时守卫南伞的中国武警拍下了这位战士最后战斗的身影。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