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回国休整、参观云南石林风景区王卫兵.jpg

  1966年10月,炮六十九师见学人员随同高炮六十七师一同从越南换防回国。部队摩托化行军到昆明,接到昆明军区首长的指示后,乘火车回济南军区。

  回国时,炮六十七师领导分配我同赵跃武副师长同乘一辆汽车。当汽车从麻栗坡踏上祖国的土地后,我两人计划中途经过石林风景区时,停车休息参观,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石林座落在弥勒县境内,分布面积四十万亩,包括大石林、小石林、外石林、芝云洞、奇风洞、黑松岩、藏湖等处。石林中心地区十分集中,石笋尤如万顷竹林、高低不等。高的直插云天,有几十米高,低的也有十几米的样子,笔直笔直的,成圆锥形,间隔三、五米不等。石林中有小溪流水,人行小路,奇峰危石,千姿百态。石林像竹林又像树林,成林成片,十分壮观,巧夺天工。大自然的造化,美极了,神奇极了。

  云南地质属石灰岩,经过千万年水流的冲击,太阳的照射,以及风吹侵蚀,逐渐形成今天的奇景。

  石林设有管理局负责维护、管理,那天我们就在管理局的食堂里就餐。食堂对外营业,汤、菜、饭都有,赵跃武同志请客,我二人美美的吃了一顿饭。

  进入昆明市后,炮六十七师师部住在城外原炮四师师部所在地,兄弟部队热情的给让房子。因工作十分紧张,没有外出活动的机会,我从驻地给周文龙同志打了个电话,表示欠意,不能登门拜谢了。

  炮六十九师见学团乘火车回程中,经过贵州境内,这里山高山大,山多,火车从山洞里钻出来后过铁桥,再钻进山洞内,如此反复,不知经过多少洞,经过多少大桥。

  火车行走在大山里,如同节日里群众耍龙灯,蜿蜒曲折,这和北方平原地区大不一样。


  王卫兵

  路是人走出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的坎坷和不平。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每个人的经历都与国家的历史密切相关。从旧中国的“国破山河在”,到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中,有困难,有挫折,也有伟大的成绩。新中国的发展史,符合社会学中所讲的国家发展道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并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功绩。

  我的父亲王敬斋在他写的《回忆录》中,讲了他从1938年参加八路军后,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基本情况。在我父亲后边写的《回忆录》中,开始讲“文革”中发生的事情,文章中涉及到具体的人物时,尽量用“XX”号来代替,涉及到炮六十九师的人物时,用“炮六十九师负责人”来代替。

  当然,历史就是历史,在《中共党史》中讲林彪、江青反党集团时,都是用真名实姓,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十年“文化大革命”,带来的不止是十年的动乱,同时带来了十年政治经济上的大损失。这个损失,直到1978年中共中央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为“文革”中被打倒的一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平反才真正结束。

  在《中共党史》第二卷第906页中讲:“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了大弯路,这是应该引为沉痛教训的。”

  “文化大革命”的后果是,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看《中共党史》第二卷958页的文章。)


  四十一、“文化大革命”动乱

  王敬斋《回忆录》:1967年7月初,高炮六十九师移防到长清县(从益都县移防)。自从1966年5月16日,中央发出开展“文化大革命”的号召后,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移防后,军区炮兵决定我师在长清县参加支农。为此,师党委常委分工由我和副师长王熙和带师直三个连队执行支农任务。

  “文革”开始后,各地成立红卫兵组织,以学生为主开始造反,并在全国各地进行大串连。各地方政府、地方党组织由于红卫兵组织夺权,造成地方党政领导机关瘫痪,不能正常的开展工作,影响工、农业生产。中央吸取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闹大饥荒的教训,命令部队开展支农的工作,协助地方党政机关抓好农业生产。

  十月,正值小麦播种期,是农村大忙的季节,我们部队每到一个公社,就召开各村的群众大会,动员农民把小麦种足种好,以保证明年夏季的丰收。同时,按照上级的要求,宣传“抓革命促生产”的重要性,确保农田里应该种小麦的地方,都能种上麦子。

  长清县,当时有八个人民公社,我们支农部队从一个公社到另一个公社,不断的做宣传动员工作,但我们不介入当地的群众运动,上级没给这项任务。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支农部队走遍了长清县所有的人民公社,完成了任务。由于解放军在广大群众中有着崇高的威信,对县里的秋种秋播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当然,农民也是明白人,不种地吃什么?

  1967年11月,部队由支农转为支左,奉命介入群众运动,这是一项新的、没有经验的工作。

  早在1967年的1月,王X文在上海夺权(看《中共党史》第二卷782页),并得到张X桥和姚X元(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的支持,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全国各地的造反派纷纷夺取了当地党政机关的权力,从而在各地区出现了无政府状态。

  对于夺取地方党政机关领导权的问题,当时在群众中出现了赞成与反对两种不同的意见,因而各地的红卫兵组织开始分裂,这就是后来称之为造反派与保守派的两种派别。但是,两派双方都说自己忠于中央的革命路线,都说自己是革命派。(在“文革”期间,毛主席称“王、张、江、姚”等人为“四人帮”。)

  很快,各地的文斗开始转变为武斗,强夺枪支,还出现了大的伤亡事件。这时的群众运动,已经走到中央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外,全国各地开始出现大动乱的局面。

  为此,中央决定由解放军派出工作组进行三支两军的工作。即:支农、支工、支左。两军是对党政机关、工厂和学校进行军管,以恢复社会秩序和生产秩序。

  (我父亲在“文革”开始后,除支农外,又先后在长清县和济南军区印刷厂支左,都取得了成功,平息了长清县和军区印刷厂里的武斗苗头,顺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支左任务。当然,“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是全国性的,决非军队干部可以管的住。对“文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中共党史》第二卷、第二十章:《“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一文。王卫兵注)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