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铁流出天山

        1624501453660279.png郭如勤:江苏省响水县人,中共党员。1980年11月入伍,历任塔城边防炮营战士、分区通信站通信员、乌鲁木齐陆军学校、武汉军事经济学院学员、陆军第七师后勤部助理员等职。1985年8月调入新疆军区第八侦察大队炮兵连赴南疆轮战,荣立三等功。1994年9月转业在江苏省灌南县人民法院工作。

        1985年7月,我从乌鲁木齐陆军学校毕业,分配到驻伊犁新源县陆军第7师20团2营炮兵连任司务长。8月19日,中央军委命令,新疆军区组建第8侦察大队赴云南前线轮战。大队编制786人,为正团级单位,下设3个侦察连,一个炮兵连,一个特种连和大队部。其中:侦察一连163人(由陆军4师组建),侦察2连163人(由陆军5师组建),侦察3连163人(由陆军8师组建);炮兵连107人、特种连65人(由陆军7师组建)。大队部指挥和参谋人员从军区机关和各野战部队抽调,集聚了新疆军区的精锐。

        1985年9月4日,新疆军区第8侦察大队在陆军第5师13团驻地完成集结,6日召开成立大会并进行阅兵。随后用10天的时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越南北部地区地理概况及越北地区军事力量部署、特工力量、作战能力、对越作战经验等知识的学习,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地战术演练。9月18日17时30分,齐装满员的第8侦察大队军列从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出征,驶向血与火的南疆战场。历时15天,横穿五省,行程万里,27日到达昆明,换乘汽车继续向西南前行,10月2日顺利到达中越边境老山八布地区。八布地区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东北方向56公里,东距者阴山20公里,西南距老山50公里。第八侦察大队属特种部队,没有特定的阵地要守,作战任务主动性、机动性很强,随时开展侦察、突击、捕俘、防御作战任务。到达防区后,部队迅速进入紧张的临战训练,熟悉地形地貌、当地的民族习俗和各种军事数据。为适应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区的作战需要,部队把体能训练作为重点,先徒手行进在蜿蜒曲折、或陡或缓的灌木丛林环抱的山路上,后每人负重30 — 50公斤爬山训练,以适应高热高湿气候环境,增强人体的耐受性。

1624501478911327.png

        (一)“801”破袭战斗。经过前期反复侦察,掌握了作战区域内越军的驻防地点和兵力部署、火力配置等情况。大队决定把首次作战确定在敌一个加强连驻守的1336高地地区。1336高地距国境线约一公里,山势陡峭,林密石险,观察不便,易守难攻。大队决定以侦察3连为主,炮兵连和二个侦察连各一部对该敌实施破袭。1986年1月5日,我军600余名官兵,利用夜暗通过了暴露地段进入战斗位置,最近距离越军营房只有80米。经过二昼夜的潜伏,对敌人的动向已了如指掌。据前沿观察所传来的信息,该敌连队中有军官家属来队探亲,说明对我方的行动无觉察。7日凌晨7时56分,我各种火器集中射向正在安睡中的敌人。炮兵射击首群覆盖目标,慌乱中的敌人企图反扑,当敌高射机枪、60迫击炮刚开始射击,即被我直瞄火器摧毁。工兵在侦察兵的配合下,伺机前出,利用爆破筒炸毁了敌弹药库;炮兵在前指观察所的指挥下,密集的炮火覆盖了敌整个营区,死死地压制住敌人的还击。战至8时31分,敌暴露目标全部被摧毁,战斗各组在炮火掩护下交替撤离战场。此次战斗摧毁敌营房18幢、帐篷2顶、地堡7个、暗火力点8个、连指挥所1个、炮阵地2个、摧毁敌高射机枪2挺、60迫击炮3门、轻重机枪各2挺,毙伤敌159人,敌官霸4营4连基本被全歼。激战中我3连代理1排长姚风雨同志英勇牺牲。1月8日,成都军区云南前指总指挥廖锡龙副司令员,率前指人员来大队祝贺胜利,并给《侦察兵报》题词“首战告捷报”。总参谋部向全军通报了此次战斗情况;兰州军区、新疆军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分别发来了贺电,庆祝首战告捷。

        1986年1月27日至28日,炮兵连、侦察3连对驻守在1336高地的敌人,实施了一次炮击战斗,毙伤敌20余人、催毁敌驻兵房2栋、地堡2个、观察所1个、班用机枪1挺。我方无一伤亡,粉碎了敌恢复防御企图,有力的配合了主战场行动。

        1986年3月2日至16日侦察3连先后3次对受恩坪、八家弄及其东侧岔路口地区实施渗透作战。查明了上述地区敌官霸4营主力的部署变化、工事构筑、活动规律等情况,为上级提供了宝贵的敌情资料,并于柴金湾东侧俘敌3名。在撤回国境过程中,战士康继祥不幸踩中地雷而牺牲,受伤2人。

        (二)“810”伏击捕俘战斗。1986年5月9日至11日,侦察3连、炮兵连在873高地实施了一次捕俘伏击战。该战斗采取伏击抓捕,由侦察兵潜伏到离敌兵营较近处敌人经常出没的地点,伺机实施擒拿。侦察分队在潜伏到第3天时,发现越军2名人员到伏击圈内打草,抓捕小组在离敌人几米远的时候采取行动,战斗随即打响。在炮兵连强有力的火力压制下,捕俘组毙伤敌15名、俘敌1名。战斗中,我方战士王新民在抓捕时被敌人刀砍中腹部,致肠子外露壮烈牺牲。已潜伏3天3夜的战士,因高温高湿,有的人患上了腹泻,为不暴露目标,拉到了裤子里。在撤回到我方国境线时,这些身体虚脱的战士几乎是被抬着回来。撤到后方后,因皮肉肿胀,衣服和皮肤紧紧地粘连在一起,无法脱下,不得不用剪刀将衣服慢慢剥离。

        第8侦察大队共执行过10次出境作战任务,我参加过两次,即“801”和“810”这两次规模最大的战斗,第一次被称为“拔点”作战,意在清除敌人的据点,使其所在部队失去战斗力或力争全歼。第十次是“捕俘”战斗,意为抓捕俘虏,从俘虏口中得到情报。其他几次战斗为炮击战、渗透作战、侦察战斗。在这两次战斗中,我的任务是负责全连的后勤保障工作。具体包括军需物资前送、战地热食保障、弹药补给、伤员救护与后送、打扫战场等。根据作战规模计算出参加战斗人员的给养量、弹药消耗量,组织马帮提前将所需物资运送至指定位置。大队所在的作战区域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森林密布;有的山体独立,截面呈锐角三角形高耸入云、有的山体相连但无山脊连绵;有的山垭口怪石林立只容单人通过,无道路可言。前运物资时,只有雇请当地马帮或请当地组织安排向导。 “801”战斗时,我带领炊事班和一个战斗班人员,压着马帮前运物资,下午从驻地出发,利用夜暗进入炮阵地。途中经过一段山路时,脚下湿滑、山体陡峭,每前进一步都要手脚并用。马匹无法独立前行,只能一人在前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拉着山体上的藤蔓,另一人在马后面用肩膀顶着马屁股推拉着前进。我在推着一匹马前行中,因马蹄踩滑倒退,猝不及防的我被马背上驮着的弹药箱角撞击到左肩,人马一起倒地,动弹不得,在四名战友的齐心协力帮助下,才将马匹抬起。强忍着剧痛的我,决定改变通过方法,采用一人在前面牵马、二人在后面连抬带推着马身上的弹药箱,以减轻马的压力。安全抵达炮阵地时候,已是深夜。卸下物资后感觉肩膀既痛又湿,脱下衣服看到两道较深伤口,军衣后背已被鲜血染红,只能用急救包作简单包扎。

        为不暴露目标,战前的夜晚实行灯火管制,不得发出任何响声。炮阵地上的全体人员一律不得搭帐篷睡觉,就地隐蔽就寝。有的寻找山洞、有的在天然形成的“石盆”中用树枝或灌木枝条作伪装、有的在石缝中“栖息”。那夜,我感觉特别的漫长,脑海中思绪万千,纷繁复杂,平时想不到的、没想过的事情一下子全都冒了出来,无法抑制,难以入睡。战斗打响后,各人根据自己的职责紧张有序地展开,任何人没有丝毫的懈怠,心里只想着如何完成好自己的任务,没有半点的私心杂念。“现代战争就是打后勤“,这句话只有在战时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炮位上的炮弹打了部分后要立即将炮弹箱后运,同时要进行补充,以保证炮火的持续性,才能有效压制敌人,不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来组织反击。当战斗接近尾声时,战场打扫已完成大部,部分炮位已撤离,越军有零星炮弹打了过来,在附近的山上爆炸,前方后撤的侦察分队已有伤员运了下来。当炮火间隙时,山里像死一般的寂静。这时,我命令炊事班长带领第二组人员继续打扫战场,第一和第三组随我与军医、卫生员接应伤员后送。当抬着伤员顺着山坡前行时,只听头顶上方有“咿”的响声掠过,越军的一发炮弹打到离我们约50米的左前方山体上爆炸,各人本能地卧倒隐蔽,雨点似的沙石打落在后背上。所幸敌人的炮火不密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每次战斗的胜利,都离不开前期的周密计划和精心准备、离不开严密的组织实施、离不开全体战友的协同配合。30多年来,对参加第八侦察大队赴云南前线轮战的经历,特别是亲历两次战斗,历历在目。对牺牲的战友,永远难以忘怀。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