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14日 

【今日汛情】松花江干流木兰段水位8时109.36m超警戒水位0.56m 

【抗洪纪实】

08:00财政局会议室。主持县高级中学校长竞聘大会。

10:10与竞聘人选于海峰和秦长有两同志谈话。

11:30在县卫生局长岳玉峰陪同下,到人民医院、中医院看望医疗救护队员并向他们提出严格要求:随时待命、闻令而动、救死扶伤、防疫治病。

13.00松花江堤红光堤段。与张思荣、马春祥、李华全等同志到实地踏察了解堤防情况、交通情况和附近洪泛区村屯地理方位,便于指挥这些村屯群众科学转移。

14:00踏察途中。江里风浪大起来,看到护堤农民扎放防浪草龙效果很好。別看这个办法很简单,但很管用。县林业局护堤人员用塑料布和沙袋把江提迎水面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这一做法后来在全县所有的提段都采用了。否则,20年一遇抗洪能力的沙基土坝,是抵御不了百年一遇特大洪水长时间浸泡。

1622257055179399.jpg

    14:30在江堤上遇到负责红光江堤抗洪抢险的县政协主席张耀忠同志。张主席开玩笑说道:“负责群众转移工作的组织部长怎么到红光江堤来了?”笔者答道:“不了解江堤和这些村屯相互的位置和距离,不知道万一出现险情,洪水从哪个方向来,就不知道组织群众提前往哪个方向转移啊?再说1991年抗洪时,县武装部张政委可是功臣。我得多多向您请教啊。”一番话把张耀忠主席给说乐了。

江风劲吹,江涛轰鸣。笔者为张耀忠主席(中)民政局长张思荣(左)和农委主任马春祥(右)拍照留念。今天,在踏察过程中,根据笔者的请教,马春祥主任提出了按等高线指挥群众转移的宝贵建议。这个建议解开了笔者心中的疑团,使木兰县九八年抗洪转移群众的工作牢牢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对此马春祥同志功不可没。后来,马春祥同志被评为哈尔滨市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1622257151639624.jpg15.00在江堤遇到来木兰县指导抗洪的哈尔滨市副市长李春成。

17:00经过4个小时的实地踏察,步行26里。身体虽然感到有些疲倦,但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心里可踏实多了。

17:30走下江堤时,恰逢巿委组织部五处处长曹晓明。他们一行前来检查防洪工作。 

【抗洪随笔】

为掌握木兰县沿江险弱堤段即位于吉兴乡境内的红光堤段的全貌,从而为科学指挥这一区域群众安全转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决定对这段江堤进行全程踏察。

下午,我和县安全转移组的3位同志,历时4小时步行往返13公里全程,踏察了这段江堤。通过这次踏察,转移组全体同志对于这一带沿江村屯的地理位置、地势特点、交通状况以及江堤抵御洪水能力均有了全面的了解。这样,不但对于今后组织这一区域村屯农民安全转移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而且对于堤坝抢险工作当前的进展情况也有感性认识。

这次实地踏察,看到了沿途护堤人员气势高昂的精神风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切实可行的防洪措施,感受到巿委、市政府对木兰县抗洪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从而更加增强了战胜松花江特大洪水的勇气,增强了圆满完成安全转移群众任务的信心。

前几天,我和安全转移组的几位同志主要是根据汛情在沿江村屯指导乡村干部实施转移群众的工作。那些村屯由于没有国堤的护卫,松花江洪水的水位随着洪峰的逼近而逐日抬升。不过,洪水对于这些村屯老百姓生命及房屋财产的威胁程度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加上通过每日汛情的即时预报,完全可以掌控这些村屯群众转移的最佳时间和最佳范围。也就是说,在转移时间上完全能做到不早也不晚,在转移范围上也能做到不大也不小。这样就有把握做到该转移的不落一人,不该转移的一户不搬。

然而,今天在红光江堤13公里的徒步踏察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像。

绵延的江堤像一把长剑从天而降,从西到东将大地裁成两截。南部所见是大海汪洋一般的滔滔洪水滚滚东去,北部则是灿烂阳光之下满目良田和错落其间的村庄、校园以及勤劳勇敢的木兰乡亲。

面对如此情景,我的心里顿时紧张起来。提前转移或者扩大转移范围,固然可以减轻我们的工作压力和避免罪责,但是这样做必然给乡村干部增添压力,必然给老百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若是转移工作稍有迟缓或者范围覆盖不足,万一遭遇到堤毁坝垮之险情,那么其严重后果简直无法想像。

想到这里,我肩上的担子顿觉沉重起来。江堤万一出现溃堤垮坝的险情,依据什么标准组织动员群众转移?群众转移的预案应该怎样制定?洪泛地域内的村屯转移群众应该怎样具体实施?群众转移的最佳时间该怎样掌握?一系列问号接二连三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停下脚步,向走在后面的县农委主任马春祥同志挥手示意。

接下来,我们俩并肩走着。行走间,我一一说出这些问号,向马春祥主任虚心请教。

马春祥笑着和我说道:“周部长,1991年木兰是按等高线指挥群众转移的。”

“好个按等高线指挥群众转移!”马春祥主任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瞬间获得木兰九八抗洪转移群众的金钥匙!

接下来,马春祥主任一边走,一边解答了我提出的那些问题。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我算不上什么好汉,工作中更离不开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

今天在红光江堤实地踏察,最大的收获就是掌握了抗洪转移群众的金钥匙。这把金钥匙哪里来?是真心实意从同志们那里学习、请教而来。

这个亲身体验,我会终生铭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