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砭时弊篇(二十五 ):住宅“养老钱”要有明白账】

  2013年年底,北京市住宅公共维修金,累计金额达到350亿元,使用额约8亿元。使用比例仅为2.3%。收的那么多,使用的那么少,这笔钱的问题真该好好关

  注!(京华时报)

  住宅维修基金,本是业主为自己的房屋准备的“养老钱”和“治病钱”。花多少,怎么花? 存在哪里,谁管理?应该当有明白账,让业主说了算。但是,业主不知道,也说了不算。问物业,物业不知道,问区里,区里叫不准。北京是这样,其他地方也大同小异。住宅公共维修金大都变成了糊涂账。

  哪个省市都有几亿、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住宅维修基金。这是一笔大账啊!仅利息就是一笔惊人的数字,何况还有那么多的本钱。对谁来说都是一块肥肉。我们不会忘记,发生在上海的社保基金挪用案:当年,上海市不法商人为获不义之财,盯上了社保基金的这块肥肉,采用行贿等手段,诱得官员帮助,挪用社保资金数十亿,涉案包括市长陈良宇在内的大小官员数十人。试想,如果再出现陈良宇案件,住宅维修基金还会有保障吗?

  善良的人们,特别是业主,一定要主动参与监督管理,与政府有关部门做好配合,管好、用好住宅维修基金,千万不能让我们住宅的养老钱变成糊涂账。笔者认为,要把糊涂账变成明白账,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收钱,政府严格法规,用一把尺子丈量:谁该交费,交多少。范围明确,金额清楚。依法把该收的钱,都收上来。二是管钱,把收上来的钱管好,做到专款专用。既不能让钱永远趴在帐上,又不能被占用、挪用。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经营,让钱生钱,实现保值增值。三是花钱,要有统一的原则,该花的钱,需要就花,花多少不心疼。不该花的钱,谁也不能花,花一分也不行。按规定,对房屋损坏造成渗漏、电梯故障等六大类维修使用基金的使用进行简化,随时可用,确保住宅功能的正常使用。让业主感到顺心、方便。(中原网2014年2 月8日首发,商丘日报转发)


  【针砭时弊篇(二十六 ):“挖根”“掐尖”治理涂鸦】

  近日,有人爆料,3000 多年的埃及神庙浮雕出现了中文“到此一游”的涂鸦。网友通过人肉搜索,挖到了“根”:涂鸦者是我国某地一未成年的孩子,此事被炒得沸沸扬扬。网友骂声一片。大有不掐这个尖,气就难消的架势。“到此一游”的孩子,在家里哭了一夜,其父母还代表孩子通过媒体公开道歉,表示了深刻反省之意。

  未成年孩子在千年古迹上涂鸦,折射的是社会问题,应该引起我们反思:孩子怎么了?周边成人的言传身教又怎么了?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否也有什么责任?怎样整治不文明的行为?

  人们在探寻涂鸦历史时发现,涂鸦不是孩子“首创”,《西游记》中说:500 多年前,孙悟空曾经在如来佛祖的“五指山”涂鸦了“到此一游”。笔者在莫高窟壁画上也亲眼见到了明代、清代的先人们留下的“到此一游”的涂鸦。在此留墨者,还包括当代“参观考察”的“高级记者”等政客们的涂鸦……他们涂鸦都远远早于这个孩子。但它们比起后来居上的“办假证”涂鸦者们,还是稍逊一筹:东北解放纪念碑和福州南门圣庙路的孔庙门前下马碑等名胜古迹,被人涂上办假证的电话,造假广告贴在环保局墙上等报道,更是屡见不鲜。

  涂鸦泛滥成灾,其危害尽人皆知。涂鸦不治理,损害的不仅是一处古迹或一座大楼,更是丢掉了文明,破坏了城市和国家形象。

  笔者旧事重提,不是想为孩子的过错解脱,而是要告诉人们,涂鸦是一个存在已久的社会问题,古人、成人尚且如此,孩子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简单的效仿而已。 不应一味地指责孩子。社会和公众更应负起责任。

  治理涂鸦,需要政府和市民共同行动,紧密配合,对涂鸦问题,依法惩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手软。见到涂鸦的露头,不仅要拽住尾巴“掐尖”,还要顺藤“挖根”,让涂鸦者无处藏身,不得安生,从而,不敢再“涂”,不能再“涂”。(哈尔滨文明网2013年6月4日首发,中国文明网、河北新闻网转发)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