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水火无情,这是小孩子都知道的事。五十年前的五大连池真的着火了,也许我们是火山的边民,得益于它的威严,几乎每年都要着上几场大火,不着火来不过年。

1972年的春天,五大连池像往常一样,冬雪褪去,万物复苏,不一样的是我的好朋友乔玉梅要去上大学了。大家都替她高兴。班长于亚彬提议全班去德都县城照相馆照张相,留个纪念。那天风很大,到处尘土飞扬,恶劣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兴致。平时大家忙着干活,难得有这么个机会出去玩,何况又都是十七八岁的女孩子,爱美是天性,大家欢呼雀跃,积极响应。

德都县城照完相,我们坐着解放汽车往回走。车到1连时,大家就看见南泉子方向浓烟滚滚。我马上有一种不祥之感:我家就在那边,不会是我家着火了吧。从汽车连拐过弯,我的心都跳出来了,那冒烟的地方正是我家啊!

车还没停稳,我便跳下车,像疯了似的,一气跑到家门口。可哪里还有从前的家呀,我家这一排和后面一排的几栋房子,连成了一片火海。那时家属房都是拉合辫的草房子,春季天干物燥,风助火势,火借风力,燃烧着的房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分明有部分房屋开始塌架了。孩子们挤作一团,嘈杂的呼喊声与哭叫声掺杂在一起,凄惨之状无以言表。

惊恐的禽畜四处乱跑,现场景象混乱一片。……,……,救火的钟声在连队上空急促响起,正在午休的知青们被惊醒了,他们纷纷冲出宿舍向火场跑去。有的手中拿着盆,拎着水桶,有的奔井台打水救火,有的扛着铁锹扫把,为了救火,情急之中能抓到啥就拿上啥。这场火惊动了团部机关和周围的连队,赶到现场救火的有几百人之多。火势凶猛,危险万分,知青们除了救火,还从屋顶刚过火的老职工家中往外抢东西,帮助转移小孩老人。那时我小弟弟才九个月,我妈把他抱出来后还想回屋再取东西。大家知道,那时家家都很穷,无非有几件平时穿的衣服,一床棉被就是家中贵重的财物了。妈妈心里起急,迎着大火,非要进屋拿东西,眼瞅屋顶马上要塌,连里的知青拦住了妈妈,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现在想到这件事仍旧心有余悸。怎奈当天风大,火势凶猛,大家眼看着火烧连营,没多久,无情的烈火吞噬了我的家,2连几栋连接的家属房顷刻化成了一片灰烬。

我的家没了,衣服没了,就连家里平时没舍得吃的一坛腌肉都被烧焦了,唯一抢出来的东西就是爸爸妈妈结婚时买的座钟,作为那场大火的见证,至今还保留着。妈妈是光着脚跑出来的,脚上什么时候烧起了泡她都不知道。有句老话是“火烧当日穷”,这场大火烧得我们一无所有,让一个原本就贫寒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妈妈无助地坐在地上哭泣。北京知青魏曼华见此情景,把自己的解放鞋拿来给妈妈穿上,妈妈才不至于光着脚。

一双解放鞋在今天的孩子们看来,可能会不屑一顾,可那时是何等的弥足珍贵啊!后来连里给我们找了临时住房,知青和邻居们又送来了衣服和日用品,这让我们艰难的日子有了希望,心里得到了很大的安慰。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曾经年轻的战友们已是花甲之年。往事历历在目,回想起我们共同走过的时光,总让我心潮起伏。那时我们一起劳动,虽然辛苦但很快乐;我们吃的虽然是粗茶淡饭,但觉得很香。特别是那场大火让我终生难忘,大火无情人有情,知青们奋不顾身救火的身影,对我家的无私帮助和关爱,至今仍历历在目。时光逝去了我们的青春,却带不走那段记忆。


作者:韩淑芳,1954年12月27日出生,女,五大连池农场中心学校1971届初中毕业生,1971年7月到二连,在造林班工作,1973年调到试验站工作,同年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进修土壤化验,2004年8月五大连池农场退休。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