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德善篇(九):杜绝“中国式过马路”行为】

  近日,哈尔滨市交管部门组织了由部分的哥、志愿者兼任的“文明交通劝导员”,在行人违章多发的市区内路段“上岗”,专门配合交警劝阻“中国式过马路”。(哈尔滨文明网)

  哈尔滨市的做法,彰显了一个重要信息:有关部门已经加大了对“中国式过马路”的整治力度。力争杜绝“不看是红灯还是绿灯,也不管有无车辆通行,只要凑够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

  近年来,“中国式过马路”问题日渐严重,由此而产生的交通事故不断增加。虽然交管部门也搞过“专项整治周”等活动,但收效甚微。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有些道路和交通设置不合理,人与车争道的矛盾突出。老区街道人多路窄;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数量少;通行信号灯留给行人时间短;划定的斑马线间隔远。二是管理者对解决中国式过马路问题,整治的力度不大。往往在多名路人同时违章,执法交警人手少情况下,显得力不从心。对那些蛮不讲理的违章人员,没有强制的制约手段。因此,常常是说管就是一阵风,风过就放松。三是 中国式过马路的当事人对危害性认识不到位。他们觉得法不责众:闯红灯的人多着呢。大家一起走,你一两名交警管谁呀?你警告,他不听。你罚几块钱,他不心疼。有人甚至强行逃逸……

  多年来,对“中国式过马路”的人“抓不能抓,判不够判,气死公安,愁坏法院”。解决“中国式过马路” 问题,成了交通管理的老大难。

  随着路面行车量的增大,“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更加突出。造成事故频发,纠纷不断的交通问题,成了影响实现中国梦路上的绊脚石。已经到了必须常年抓,严格管,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解决“中国式过马路”问题,要对症下药:

  一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车争道的矛盾。可增设人行的地下通道和天桥;划定斑马线的科学距离;调整交通信号灯设置等。

  二是政府要细化法规,把罚款提高到令被罚者心痛的额度,使法规起到应有的震慑力和约束力。交管部门要发挥主渠道作用,有关部门给予鼎力协助。要改变一阵风式的执法模式,坚持常抓不懈,依法严管。要凭借法规的尚方宝剑,对闯红灯当事人论责处罚,对带头者、逃逸者进行严惩严罚。让受罚者感到丢人现眼、心惊胆战,从而顾及脸面,不敢重犯。让那些惯于“中国式过马路”的人没空子可钻。

  三是教习育引导行人自觉遵守法规。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的工作,离不开市民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市民增强了责任感,自觉遵守交通秩序,使交通法规有着陆点,就一定能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搬掉实现“中国梦”路上的这块绊脚石。(哈尔滨文明网4月23日首发,中国文明网转发)


  【弘扬德善篇(十):讲公德讲友善 让座不抢座】

  在虹桥机场一航班上,一名博士旅客登机时,没有按照自己登机牌的座位号就坐,而是挑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坐下;但“靠窗座位的旅客不肯与其对调座位”。机组方面劝说了20多分钟,没有结果,只好中断该旅客的行程。此事,造成航班延误近2小时起飞,该男子被行政拘留。(东方网)

  让座和抢座,看似小事,它却能衡量出一个人的和一些地方的社会风气文明程度。对此事,媒体多有报道。让座好事屡见不鲜:平顶山大巴长途车上,一大学生给晕车的妇女让座;兰州市内公交车上,一女孩主动给孕妇让座;深圳公交车九成多的乘客会主动给老人、孕妇等需要帮助的乘客让座……这些让座者是积德、行善,传递文明的人,令人心情愉悦。

  虽然抢座的事不多,但是媒体也时有报道:广州地铁“老少抢座对打”;沈阳公交“10 人参与抢座互殴”,武汉一青年因抢座被对方打死……那些抢座者是无知、蛮横、不讲道理的人,令人不可理喻。

  乘飞机与坐火车和长途客车相同,实行“对号入座”是维护正常公共秩序,保障旅客安全的重要举措。显然与乘坐公交车有所不同:公交车路途短,上下车的旅客变化频繁,无法对号,因此,实行按先来后到的原则入座,是法定的规矩,也是众所周知的公理。可这位博士旅客,“为了方便观看窗外的风景,执意坚持公交车那种先来后到”的规则抢座。说白了,博士旅客是拿不是当理说,抢占他人的座位。

  一个堂堂的博士在飞机上抢座,更是让人感到不可理喻:飞机是个庄严的地方,必须按规矩办事。你想自己方便,就去抢别人的方便,若抢座可行,岂不是乱套了吗?难怪此事激起众怒,周围很多旅客纷纷要求该男子下飞机。还造成“飞机延误起飞,当事人被行政拘留”的严重后果。

  我们每做一件事,都应“拿人心比自心”,讲道理,讲道德,欲取之,先予之。多做好事,积德行善,才能好人有好报。做人要把良心放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会受到他人和公众的尊敬。如果背道而驰,必将自食苦果,受到他人和公众的唾弃。

  建设文明社会,就是要从讲公德,讲友善,多让座,不抢座做起。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讲秩序,守规矩,人间少了无情和冷漠,多了爱心和温暖,增进相互理解与尊重,人间就会时时有真情,社会就会处处有温暖。(哈尔滨文明网2015年5月28日首发,中国文明网转发)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