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颂好人篇(九):“鞋垫奶奶”的小奉献发挥大作用】

  河南新乡县七里营镇七五村,年过九旬的村民蒋宗梅老人,从2000年开始每天手工制作鞋垫免费赠送给乡邻,十几年来,她已累计为乡邻送出鞋垫近3.5万双。七五村党支部书记董成良说,老奶奶做的鞋垫如今已成了七五村的“村礼”,而蒋宗梅老人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鞋垫奶奶”。(中国文明网)

  一个耄耋老人,生活能够自理,不给他人添麻烦,就已经令人羡慕了,然而,年过九旬的“鞋垫奶奶”蒋宗梅“就是爱干活,一辈子也闲不下来”。尽管年龄越来越大,干起这些工艺复杂的活计也越来越吃力。但是老人却把做鞋垫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她家生活并不富裕,做的鞋垫,都是免费赠送。她时常说:“能干活俺高兴,看见别人垫上俺做的鞋垫,俺更高兴!”她不变初心,默默坚持,让小奉献发挥了大作用。

  “鞋垫奶奶”把做鞋垫、送鞋垫当成“高兴”的事,默默做着奉献,给村民献爱心,送温暖,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爱劳动、讲勤俭,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人。她不仅成了家人的“一宝”,传递了好家风,更带动了好村风、好民风,成了村民学习的榜样。街坊邻居也向她学习,变废为?。纷纷把不穿的破旧衣衫送给“鞋垫奶奶”当作鞋垫原料。

  一副鞋垫,在我们生活中是件小事,小的就像一滴水那样微不足道。然而,它却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品。送副鞋垫,也算不上惊人之举,但是,正是“鞋垫奶奶”的坚持,十七年时间里,竟然制作、送出了鞋垫近3.5万双。让小鞋垫由少变多,让滴水汇聚成暖流,不仅温暖了村民的心,甚至成了人人喜爱的“村礼”,走向了他乡。也将她的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传播得更广、更远。

  “鞋垫奶奶”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大启示:献爱心不在年纪老少、能力大小,关键在“莫以善小而不为”,要主动去作,去为。我们想想,一个耄耋老人的不懈坚持,居然干成了如此大的事业。如果我们都像“鞋垫奶奶”这样坚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日积月累,让小能量,发挥大作用,滴水也能聚成江河。(哈尔滨文明网2017年4月5日首发,中国文明网转发)


  【赞颂好人篇(十):坚守诚信锲而不舍替子还债】 

  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农民王月申,为替儿子还清经营面粉厂倒闭欠下数万债务,他挨累受罪,无怨无悔,搬石头、下灰窑、捡破烂、打零工……20年如一日,舍不得吃,舍不得喝,锲而不舍地挣钱、攒钱、还债。终于还清欠款。(中国文明网)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规矩。农民王月申家却遇到了“欠债无力还钱”的特殊情况:儿子办的厂子倒闭后,欠了一大笔债,选择到新疆种棉花挣钱还债,结果又意外破产。由于儿子压力过大,过度劳累,又患上重病身故,无法还钱。债权人见不到欠债人,既担心,又无奈。虽然有“父债子还”天经地义的传统道理,但是“子债父还”,既没有先例,也没有法律依据。王月申此刻却想到,儿子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儿子走了,债不能“烂”。如果不替儿子还债,这辈子心里难安生。于是,他主动担当起替儿子还债的责任。

  王月申面对家庭困难和收入微薄的现实,不可能有还钱的大作为,但他决心坚定:小作为也要为。他竭尽全力,想方设法挣钱还债,靠一角一分积累,靠一点一滴努力,锲而不舍。20 年如一日的坚持,终于,积少成多,实现了用点滴的小作为,办成了替儿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部时代巨著,那么诚信社会建设就是不可缺少的篇章。子还清债务的大事。

  王月申替子还债的行为,点亮了一盏诚信的明灯,树立起一面诚信的旗帜。不仅让自己对得起良心,挺直起了腰杆,更让村里人感动,让社会公众感动,被人们赞誉为“诚信老爹”。

  诚信是金不换的无价宝。做诚实守信的人,就会受到社会的尊重。我们都要像诚信老爹王月申那样,锲而不舍地坚守,用每个人信守承诺、汇聚成强大道德力量,为社会文明建设、国家民族进步奠定基石。(哈尔滨文明网 2014年9月17日首发,中国文明网转发)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