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提边防站位于原中苏边境西段新疆裕民县莽莽的巴尔鲁克山脚下,隶属塔城军分区边防某部管辖,站房距军分区二百余公里。如前所述,就在边防部队又一次扩充性整编中,我所在的骑兵部队分别列编塔城军分区各个边防站。其中一个排列编塔斯提边防站,该排在排长李永强的带领下,于1969年5月到达塔斯提边防站归建,该边防站于1991年被更名为“小白杨边防站”。

  (一)边防大建设中塔斯提边防站告别了土坯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在最初的几十年间由于政权初建,加之对外战火不断,后又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始终处于十分困难的状况。国防建设也始终处在非常低的水平上运行。在七十年代以前,我国西部边防部队的边防站指战员均住在部队自力更生建造的土坯房中,有的还住在“地窝子”内,边防一线的观察哨所也多是地堡式的建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为了准备同苏联打仗,国家挤出了一笔十分有限的军费,军委决定首先用在以中苏边防为主的边防一线部队建设上。为此总参谋部制定了“边防三年建设规划”,时间从1974年开始,边防部队称之为“边防三年大建设”。其建设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构筑作战工事,要在边防站遇敌突袭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防御阵地抗击敌人的入侵;二是营房建设,要把过去的土坯房全部改建成砖混结构的营房;三是边防哨所人员的住房改建成砖混房,把观察对方的观察哨所改建成有一定高度的哨楼。塔斯提边防站上述的这些工程到1978年已全部完工。

  (二)儿子探家回部队,母亲送上杨树苗

  塔斯提边防站更名的起因是新疆伊犁籍的一位锡伯族青年陈福森应征入伍后被分配到我部的塔斯提边防站服役。在八十年代初的一年,陈福森回他的伊犁老家探亲时,把塔斯提边防站官兵们卫国戍边的很多动人故事讲给了母亲听,在他休假期满后返回部队时,他的母亲精心挑选了十棵白杨树苗送给儿子(新疆伊犁地区因为河流多,雨水充沛,海拔低,是最适宜白杨树生长的地方),让儿子把这些树苗带回部队后,栽种在哨所上,并叮嘱儿子不要想家,要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为祖国守好边防。

  陈福森返回边防站后,把母亲送树苗的事讲给战友们听,战友们听后都非常感动,便和陈福森一起将十棵白杨树苗栽种在距塔斯提边防站三公里多的前哨高地上(边防站习惯地把建在边境一线观察对方情况的哨所称为前哨)。由于新疆地区干旱少雨,边境一线山区的暴风又四季不停,冬季气温又极端严寒,十棵白杨树苗忍受不了如此环境的肆虐,相继有九棵枯死,只有一棵顽强的活了下来。为了保住这棵小白杨树,战士们到距离哨所一公里多的布尔干河去挑水,节省一切生活用水,精心浇灌,在战士们用心呵护下,这棵白杨树苗也得到了茁壮成长,并日夜伴随着卫国戍边的战士们扎根在祖国的边防站前哨上,从此小白杨就成了卫国戍边军人们的象征。

  (三)塔斯提边防站现更名为小白杨边防站

  随着上述那棵白杨树苗的茁壮生长,战士们还写下了一首小诗,诗名就叫“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时间到了1990年,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创作组的同志们到新疆采风,在新疆军区听说小白杨的故事后,就驱车行程近七百公里深入到塔斯提边防站前哨现场,当他们具体了解到上述情况后,深深被小白杨故事所感动,返回北京后由梁上泉作词,士心作曲,最终形成了一首军旅歌曲《小白杨》。这首歌在当年的中央春节联欢晚会上由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由于歌词朗朗上口且含义深刻,加之阎维文的美好嗓音,很快这首军旅歌曲便唱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同时也激励着无数卫国戍边将士们的心。阎维文还万里迢迢亲自去到塔斯提边防站前哨,在现场演唱了这首《小白杨》歌曲,并被中央电视台报道。之后在基层官兵们的提议下,经过逐级认定,把以前的塔斯提边防站更名为小白杨边防站,把该边防站的前哨也更名为小白杨哨所。

  (四)小白杨哨所已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小白杨哨所产生后,它也成了边关将士们的精神家园,走上哨所,首先看到的是门外非常醒目的一行大字“卫国戍边无私奉献”,那棵小白杨树干上挂着“小白杨守边防”六个红色大字,上面刻着很多曾在该哨所服役现已经离开的战士们的名字。小白杨边防站每年的入伍新兵到边防站后,边防站领导都会带着他们到小白杨哨所进行宣誓,给他们讲述小白杨的故事。老兵复员时,边防站都要在小白杨哨所举行向军旗告别仪式,并把仪式连同小白杨哨所生活点滴制成光盘,发到每一位老兵的手里,作为军旅生涯的纪念。

  为了充分发挥小白杨故事的精神激励作用,上级对更名后的小白杨哨所进行了必要的重建工作。重建工程是在保留原有小白杨哨所设施的基础上,新建了一座综合性的展览馆。展览馆面积占地一千余平方米,内设塔斯提战斗展厅(对此次战斗本文下面接着阐述)、小白杨哨所展厅等。并采用了先进的灯光、沙盘、模拟技术,对塔斯提战斗的经过进行了还原,还塑造了塔斯提战斗过程中牺牲的女牧民孙龙珍烈士的蜡像。工程投资近500万元,目前已成为新疆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新疆自治区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专门拍摄了一部电影,电影名称就叫《小白杨》。小白杨哨所也因此吸引来了大批游客参观。

  (五)塔斯提战斗的起因及经过

  目前的小白杨边防站还有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就是上面提到的塔斯提战斗。那是在1969年6月10日,苏军数十名越入塔斯提边防站当面的争议地区,强行绑架我生产建设兵团的牧民张成山,并连同他的羊群向苏境驱赶。此时正好我塔斯提边防站的边防巡逻队巡逻到此处,在我方向苏军喊话提出警告无效的情况下,我边防巡逻队在排长李永强(陕西人,后任我们营教导员、边防检查站站长、阿里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和参加巡逻的建制班班长朱洪艳(河南人,后任连长、营长、武装部长等职)的共同指挥下,在我边防巡逻队卧倒隐蔽之后,向苏军开枪以解救我生产建设兵团的牧民。在我巡逻队向苏军开枪后,我兵团牧民张成山趁机跑离了现场。由于当时处于夏季,战斗现场的草长得非常深,当我军开枪后,苏军也很快卧倒隐蔽起来。由于事发突然,接下来双方均没有组织出击,又由于事发时已是半下午,故双方一直对峙到天黑,才各自隐蔽的后撤。兵团牧业连一女牧民得知上述情况后,便不顾一切地向边防一线跑去。就在她刚刚赶到以上提到的栽种白杨树苗的哨所下,就被当面苏军地堡内射出的重机枪子弹击中,当场牺牲。孙龙珍烈士的坟墓现仍埋在该哨所下,在这次边防武装冲突中,我军击毙苏军六名(苏军撤退时将尸体抬走),军马四匹(一直留在原地),我军人无一伤亡。

  由于事发突然,我边防站巡逻队又没有携带电台,无法及时向边防站报告情况。而苏军当时的通讯手段要比我们先进,故他们很快向他们的上级做了报告。对此,苏方巴克特边防站当天下午就通过我巴克图边防会谈会晤站以会晤的方式向我方提出了抗议。由于我方边防副代表尚不掌握上述战斗的任何情况,只能按常规的外交口径答复苏方:“对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会报告上级,并进行调查,待调查清楚后会及时答复苏方。”我们巡逻队直到半夜才返回到边防站,并将详细情况报告上级。当我塔城军分区了解到真实情况后,同样以会晤的方式向苏方提出了强烈抗议。我国外交部也于1969年6月12日通过广播电台公开向苏方发表了抗议声明。声明指出:“1969年6月10日,苏方武装军人数十名,在我国新疆裕民县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非法越入中国境内,强行绑架我牧民张成山,并开枪打死我女牧民孙龙珍。我边防战士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进行了自卫还击”。

  塔斯提战斗虽说规模不大,但它有力地打击了苏军在争议地区中时常制造事端的嚣张气焰,也对中苏两国总理1969年9月在北京机场的会晤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