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民已经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有些农村地区甚至超越了城市的生活水平。在生活无忧之后,必然要考虑的是身体健康以及精神健康的问题,也就是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过渡。那么,在这一“过渡”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

  08章 农民也会患上职业病

  曾经,许建华以一手过硬的大棚黄瓜种植技术,成为了当地的富裕户。可如今,年仅63岁的他整日与拐杖为伴,走起路来步履蹒跚。家人把他送进医院,大夫说他得了“大棚病”,一种典型的农业类职业病。

  一

  许建华家住郯城县马头镇科技村,在这个只有60多户人家的村子里,和许建华一样拖着双腿走路的人不是少数,他们有着和他几乎相同的经历——长期种植大棚蔬菜。

  1984年,科技村(当时名为高楼村)开始种大棚。“一斤黄瓜能卖两块多,两三斤就能抵上一个小工一天的工钱。”当时,许建华家种了4个大棚,年纯收入近2万元。

  因为种植大棚蔬菜有方,许建华和同村的两个人在1991年被选派到江苏一家单位指导大棚生产,一种就是10多年。其间,他发觉身体出现了异样。

  “1996年开始腿疼。”许建华说,最初并没有放在心上,疼时就到单位的医务室拿点药吃。慢慢的,光吃药不管用了,开始打针;再后来,间歇性的腿疼变成了持续性的。

  医生告诉他,病是由于大棚内高温高湿的环境造成的。“适合黄瓜生长的温度为28摄氏度左右,湿度为80%~90%。冬天时,大棚内外温差能达到三四十度,而且要长时间干活,不得病才怪。”当许建华明白这些道理时,“大棚病”已经死死地缠上了他。

  如今,许建华吃药就跟吃饭一样,一日三餐顿顿都不能少。“这病让我从村里的首富变成了贫困户。”而且,因为许多药品不在新农合报销范围内,多数只能自己承担。他的老伴在家长期种大棚,也患上关节疼痛的毛病,肩膀、手腕、手指上都贴着止痛膏。

  在科技村,患上“大棚病”的不只许建华夫妻。

  “种大棚时间越长,病得越厉害。”李明洋已经69岁,从1985年开始种大棚,他和老伴两个人也是长年服药。

  看到笔者在采访,听着同村人的诉说,村民付信霞嚎啕大哭:“终于不用往大棚里跑了!”三年前,她因为腿疼便挑了大棚不干了。但是,只有53岁的她,还是丧失了劳动能力。

  二

  被“大棚病”缠上的不只是科技村的菜农。

  在济阳县崔寨镇老洼村,收菜的车已经开到地头,家家都在忙着摘西红柿,村民孙淑萍却坐在地上不动。“动弹不了了。”她说自己腰疼得厉害,只好停下来歇会儿。

  腰疼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她在两年前患上了这毛病,厉害的时候,躺在床上一动都不能动。“腿也麻,颈椎也不行了。”由于老公在外地打工,两个大棚由她一个人打理,实在忙不过来时才雇人帮忙。

  一些大棚种植户向笔者表示,疼痛、憋气是最普遍的,而且严重程度会随着种植年限及劳作时间的增长而增加。

  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大棚病”已经成为农民健康的杀手。他们在2010年从寿光市11个乡镇中随机抽取1018位农民,调查发生在过去12个月内与职业劳动有关的损伤,结果是伤害发生率为71.9%,其中最多的是疼痛(关节痛占24.8%,腰痛占22.9%)。而据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2006年数据显示,相关伤害发生率仅为6.77%。

  “农村地区‘大棚病’的发病,与大棚的高度、温度、湿度、土壤细菌含量、农药喷洒次数,以及大棚种植者的劳作防护程度直接相关。”山东省中医药大学讲师崔宁说。

  “大棚病”的表现不只是腰酸背痛。省立医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说,在该院的白血病患者中,农村患者较多,其中从事过大棚种植的人占很大一部分。他分析,有50%左右的这类患者是由大棚中喷洒农药中毒引起的,主要病因是在很多农药、杀虫剂、除草剂中,苯类衍生物会抑制人体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从而导致染色体突变,破坏造血系统,引起白血病。

  “我这应该算是职业病吧?”许建华满怀期望地望着笔者。如果能确诊为职业病,他就能够从原单位获得工伤补偿,减轻一点家里的负担。

  然而,我国现行的《职业病目录》却不支持他的想法。据了解,我国现行《职业病目录》中的职业病有10大类115种,却不包括现在已广为发生的这类农业“职业病”。

  山东省职业病医院副主任医师宫梅说:“在潮湿的工作环境中确实容易发生骨关节病,但目前只能说是职业多发病,还不属于我国法定职业病的范畴。”

  根据规定,只有进入《职业病目录》的疾病,职业病诊断机构才能做出相关诊断,患者才能获得相应的职业病待遇。“大棚病”没有纳入目录,许建华就不能被认定为工伤,所有的医疗费用只能由个人承担。

  宫梅向笔者表示,到医院来看“大棚病”的菜农也有不少,主要原因就是大棚内潮湿密闭的环境造成的。“我们也一直在呼吁,希望把农民职业病纳入目录,但仍然没有结果。”

  三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对“大棚病”的危害缺乏了解。

  许建华所在的郯城县马头镇科技村,种植大棚蔬菜的历史很长。“当年,县里、市里甚至省里的领导都来参观,各地来学习的人也很多。”回想起当年的风光,许建华很是自豪。当时,这个村子里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农户种大棚,但如今风光不再。许建华说,“年前又有一家把大棚挑了,满打满算,现在只有4户在种了。”

  究其原因,“大棚病”是一个重要因素。

  许建华的女儿三年前就挑了大棚改养猪,“遭不了这罪。”她挽起裤腿,让笔者看她弯曲变形的小腿,“关节也疼,幸亏中间出去打了几年工,没天天待在大棚里,要不现在也会和他们一样。”

  李明洋有3个孩子,没有一人愿意种大棚。他说:“我就是前车之鉴。有我这个例子摆在这里,3个孩子谁也不愿意种大棚了。”

  但仍有许多菜农没把“大棚病”当回事。山东大学医学院对寿光市农民的抽样调查显示,当地不少菜农有“大棚病”的症状,但却不知道自己已经得病。当身体出现不适时,以为“累了,要休息一下”的占83.3%,表示要“看医生”的只占2.6%,其中53.8%的大棚种植户认为“大棚小气候”对自身健康“完全没有影响”。

  “其实,许多职业病是靠预防而不是靠治疗。”山东省职业病医院副主任医师宫梅对笔者说,比如菜农最容易患的腰腿疼,只要工作时在腰部戴上护围,就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工作后要摘下来,以免引发肌肉萎缩。再比如,工作一个小时之后,倒退着走几步,这样会让腰肌得到放松。

  山东省中医药大学讲师崔宁表示,从医学角度来看,关节疾病是由于长期反复劳损引起的,所以在大棚劳作最多不要超过2小时。另外,打农药时要穿防护服,以免中毒。

  但对专家提出的这些建议,不少农民表示行不通。

  “棚里都30多度了,湿度又大,估计穿上防护服就会中暑。”孙淑萍只是把普通喷雾器换成了电动的,以缩短打药时间,但不接受穿防护服的建议。

  “忙起来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还干2小时就歇歇?”陈永芬听完笔者转述的专家建议,“呵呵”直笑:“晌午前和晌午后的菜价就不一样了,为了抢时间,就是腰疼得要断了也要忍着,哪还有时间歇?”

  在济阳县崔寨镇老洼村西那片白色的“海洋”中,有刘兴武和老伴的两个大棚。弯腰穿过一个大约1.5米高的小门,再经过一个十分狭小的空间,终于走进了大棚。随之,潮湿、闷热的气体迅速将人包围起来,笔者的相机镜头上也蒙了一层浓浓的雾气。

  在大棚内站了一会儿,笔者就有种喘不上气的感觉。“我们夫妻都患上了风湿病,腰和腿都疼。”刘兴武夫妇种大棚已经20多年,“大棚病”自然不会绕过他们。“疼厉害了就去药店买个止痛片吃。”刘兴武说,虽然夫妻二人都腰酸腿痛,但都没有进过医院的门。

  “看我这胳膊,有时候麻得就和没有了似的。”老洼村村民陈永芬说。该村种大棚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腰酸背痛、憋气、感冒对菜农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天天都有活,忙不过来时还要雇人,哪有工夫上医院。”

  像刘兴武、陈永芬这样的菜农有很多,即使患上“大棚病”,因为“耽误不起”和“看病心疼花钱”等原因,只得能拖就拖,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去医院。

  菜农对“大棚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很让人担心,但更令人忧虑的是相关职能部门的推诿。为了解“大棚病”的发病情况及职业病鉴定的问题,笔者多次联系相关部门,但结果是劳动部门推给卫生部门,卫生部门推给农业部门,农业部门又推给劳动部门,笔者最终一无所获。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