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8月中旬的一天,北京知青来到了五团,加工连也增加了不少的北京知青。

我和北京知青相处是很融洽的,我的年龄比他们大一两岁,在生活上、工作上免不了照顾他们,他们对我也很尊重。

国庆节前夕的一天,有几个北京知青找到我,希望我能和他们一起去德都县城玩一趟,快过节了,顺便去县城买一些自己需要的物品。

说心里话,自从下乡分到加工连之后,天天上工,到团部去的机会都不多,何况到县城玩。一拍即合,大家都很高兴。当即向连里请假,安排好了各自的工作。加工连就临公路道边上,凡坐车去县城,这里是必经之路。我数了一下人数,男女知青加在一起,没有十来位,也得有六七位。

我们当即拦下了一台去德都县城拉沙子的28胶轮拖拉机,征得司机师傅的同意,大家兴高采烈地登上了去县城的拖拉机。一路上,蓝天白云、秋高气爽,大家欢声笑语,聊个不停。只见路边的景色一览无余,环绕五大连池四周的14座火山远远的矗立着,远山近水,大自然之美让我们赞不绝口,一路上心旷神怡。

农用拖拉机车的司机开车技术再好,车的舒适度也不高,路面的不平,再加上是空车,我们只能坐着和半蹲着交替着,这是因为光坐着很颠簸,屁股更难承受。几十公里路程的颠簸,使得我们胳膊腿生疼,浑身的骨头架子都快颠散架了。三个小时过去,我们远远望去,一排排平房簇拥的十字街头,德都县城终于到了。

好在都是年轻人,身体各部分零件比较新,一会儿就缓过来了。别看我们都是大城市来的年轻小伙,对小县城的概念还很陌生,一切都显得无比新鲜。当地比较繁华的一条十字街,两侧都是卖各种物品的小商店,商品比五团供销社齐全。少得可怜的几家饭馆,它的窗户和门的油漆刷的都是靠蓝色。相比之下,这就足够了,要不怎么叫逛县城呢!

我不吃零食,只买了几包天津产的恒大牌香烟,这是团部供销社里没有的。爱屋及乌,家乡的产品吸引力还是蛮大的。香烟三角钱一包,五包就是一元五角,合工资的二十分之一呢!快过节了,咱奢侈一把吧!其他北京战友有买香烟的;有买当地生产的糖果、糕点的,总之,都小有收获。酒是咱不用买的,加工连自己酿酒,比他们这里卖的酒还要好。

一眨眼,大家逛大街的时间过得快,高兴之余还想着多玩儿一会儿,但时间过午,得回团回连队。“梁园虽好,非久恋之乡”,终归县城不是咱的家呀!

回五团的交通不是很方便,长途汽车早已离站,远在行驶在去大连池的途中,我们只有拦顺路车才是上策。可是哪儿有车呀!拦下几台拖拉机也是不到五团的,大家不免有些着急和失望。要知道不能按时归队这可是大事。假设回不了连队,住宿在县城,这事非闹大了不可!

天无绝人之路,远远地看到从县城街里驶来一辆解放牌汽车,大家招手致意,频频挥手。汽车停下来了,大家着实地松了一口气。驾驶室里坐着司机,似曾见过,再一位就是现役解放军,真是有些亲切。汽车上码着十几个麻袋,不知装的是啥玩意儿。上前一问,说不是五团的汽车,咱说明了回五团的实情,就是不拉,说多少也是白费,开车一溜烟,扬长而去。

大家非常气愤,明明是五团的汽车,红口白牙就是不承认。为啥呢!见过他们到加工连拉物资,检查工作,我认识他们,是五团后勤股的现役军人,真是气煞人也!

“救命稻草绝对得抓住,不然的话过这个村,可没这个店了”。看到扬长而去的汽车,我觉得在北京的小弟小妹面前,我应该站出来担当一把。我赶紧把大家招呼到一起,告诉他们:“我去追汽车,你们在后面跟着我,不能落下一个人,追上汽车咱们就能回连队,只有这么一个办法了。”

能不能追上汽车,我心里也没底,但是我心里有一股劲儿,不服输,跟你拼一把,看你拉不拉我们,促使我产生了追汽车的念头。不瞒各位战友,本人从小学一直到初中,遵循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教导,立志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在上小学时就踢足球,上了中学后,年龄还小,学校足球队经过各方面考核,破例招了两名刚上初一的学生进队,我就是其中一位。经常和高年级的大哥哥们一起训练,和兄弟学校进行比赛。上山下乡,我刚离开学校不久,体力、耐力、速度还是有的。

就凭着这股劲儿,我开始追汽车。估计追了百十米的样子,汽车出了德都县城,在转弯处路面不平坦,稍微减速的那一刻,我就追到了。说时迟、那时快,我双手扒住了汽车后厢板,左脚踏在车尾牵引钩子上,右腿一下翻过后厢板,人就上了汽车。还没等我站稳,司机他们两人从后视镜中发现有人扒车,就猛踩刹车。猛停车的巨大惯性,把我一下子从汽车车厢的尾部摔倒在汽车车厢的前部。好危险呀,脑袋差点撞到了驾驶室的后面。然后两人下车,呵斥我不该扒车,撵我下车。我也是不甘示弱,据理力争。正在争执不下之时,北京战友们看到汽车停下,加快了奔跑的速度,及时赶到,都跳上了汽车,纷纷谴责质问他们不诚实、说谎。任你说一千道一万,知青们就是不下车。眼见生米做成了熟饭,这两人自知理亏,也是没了办法,只是悻悻说了声“都坐好,开车啦。”啥也不说了,太高兴了,经过了不懈的努力和争取,我和北京众知青坐上了当天回团回加工连的最后一趟车,当天按时归队。

近50年快过去了,当初追汽车的情形历历在目,至今不忘,遗憾的是我把北京知青的人名都淡忘了。前些年加工连的北京战友,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我家的电话,给我来电,还津津乐道提到此事,感到了他发自内心的夸赞,可见他就是亲历者之一。

当年我们都年轻,几十年前的经历,现在当故事讲出来给大家听,也就是对当年知青生活的一个念想。

(作者:吴瑾,男,1951年11月出生,天津新开中学1968届毕业生,1969年6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师5团加工连,1970年3月来到2连,在基建排制砖班班长,1973年6月到河北省兴隆县插队,1974年2月兴隆县招工进城,之后回到天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