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标志中国文学创作最高成就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尘埃落定,68岁的黑龙江女作家以她自传体报告文学作品《生命的呐喊》当仁不让地捧走奖杯,因此而成为记者们追踪的热点新闻人物。

  张雅文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她出生在东北一个不知名的山沟里,只上过5年小学,年轻的时候,当过速滑运动员,没有滑出“成绩”,35岁结束运动员生涯。文革结束那年,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她进入人生的困惑期,整天郁郁寡欢。一天丈夫跟她开玩笑说,当运动员你没有拿过冠军,的确是遗憾,就写写你自己吧,写写你的冠军梦,说不定能成作家呢!就这样一句玩笑话,成了她一生的追求。

  她从此开始写作前的准备——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准备。她向孩子们学汉语拼音,然后用拼音查字典,首先度过生字关;过了生字关是语言关,她在床头上、门窗上、厕所里、厨房里贴满了古诗词和名言警句,每天背诵,用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第三关是阅读关,自己有了阅读能力,她着了魔一样读书,看了大量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0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渐入此道,最终写出《趟过男人河的女人》、《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玩命俄罗斯》等。这个自称不懂文学为何物的女人,最终登上了文学的金字塔。

  当记者们问起她是怎样完成从体坛到文坛的转变时,她深有感悟地说:“我当过运动员,能吃苦,能忍耐,苦和忍磨练出我不服输的性格。没有运动员生涯,我也许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苦能消磨人的斗志,也能磨砺人的斗志。

  张雅文是吃过大苦的人,她从生下来就吃苦。母亲43岁那年生下她,在农村,这个年龄段的女人生孩子是件难为情的事,为了避人眼目,外面有人来,母亲便把她塞到床底下,在母亲和家人眼里,她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

  母亲没有奶水,月子里连鸡蛋都没吃一个,她是母亲用半生不熟的高粱米喂大的。

  张雅文是大山的女儿,她家住在一个只有一户人家的村庄,方圆十多里没人家,不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小时候,每天看日出,看日落,看蚂蚁上树,看小鸟做窝,童年里留下的是苍白的记忆。上小学前,不知汽车、火车为何物,家里有一挂牛车,能坐上牛车出去走走,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童年最难忘的一件事是在9岁那年,一次父亲外出回来,带来一把黄瓜糖,分给她一粒,她用舌头舔了舔,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了,舍不得一次吃完,把剩下的放在了桌子上,第二天一看,糖不见了,化成了一汪水,她伤心地哭了。

  10岁那年,看别人家的孩子上学了,她哭着喊着也要去上学,妈妈说,这里的女孩子没有上学的,上学没有用。父亲对她说,家离学校远,山里有狼,你被狼吃了怎么办。就是被狼吃了也要上学!她态度坚决回答父亲。劝不管用,爸爸把不听话的她打了一顿。性格倔强的她离家出走了,向父母表达了不改初衷的叛逆。在这场改变命运的“斗争”中,她“胜利”了,如愿以偿地背上了书包。

  一个人跑这么远的路去上学,没有人接送,父母最大的担心是她的人身安全。爸爸妈妈的担心并非多余,在那条野兽经常出没的山路上,她的确遇到过野狼、野猪,更可怕的还遇到过坏人。后来,爸爸让家里的一条猎犬天天护送她上学……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里,她坚持上了5年学。

  15岁那年,张雅文渐渐地显露出体育天赋,她个子高,能吃苦,身体有爆发力,而且对滑雪项目情有独钟。她自作主张,报名参加了滑雪队,开始了运动生涯。

  进滑雪队第二年,一次意外的训练事故造成腿骨骨折。自己的冰雪梦就这样破灭了。就在她近乎绝望之际,一位队友给她送来一本名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书。她第一次读小说,被书中主人公挑战命运、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所感动。于是她懂得,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有了精神命运才会有支撑。

  身体受伤了,不能上冰了,张雅文只能躺在病床上看书,一本接一本地看,书的“提供商”还是那位男队友,后来成了她的丈夫。

  书是最好的精神食粮。书读得多了,张雅文眼前的世界越来越大,越来越宽,她突然产生一个新的追求——上大学。人生有很多的路可以走,干吗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就在那个“大学梦”在她心中燃起希望之火时,一场“文革”风暴袭来,学校停课了,臭老九被打倒了,那个大学梦也随之破灭了,在人生的道路上,她再一次陷入迷茫。

  大学梦破灭了,作家梦被丈夫激活。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人想当作家,听起来好像是天方夜谭,就连丈夫也持不信任态度,好在他并不反对。经过一个漫长的积累,她尝试着写了一篇短文投到报社,居然被登了出来。她欣喜若狂,终于看到文学的大门在她面前打开一条缝隙,拼命地挤了进去。

  初入文学之道的人大多有个“痴情”期,张雅文也不例外。切土豆切破了手指头,去卫生间误入男厕所……她就是那样执著地写作,准确地说,是用生命在写作。

  人的一生中有失败也有成功。张雅文是失败者,也是成功者,有人说她是中国的阿信,有人称她是中国的保尔,她说,她就是张雅文,付出的没有得到回报就是失败,付出的得到了回报就是成功。选择了文学,献身于文学,她一生无怨无悔。

  2011年暑期,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和中国作家协会在北戴河举办“短篇报告文学写作高端论坛”,我和张雅文不期而遇,一见如故,我们就她自传体的《生命的呐喊》进行了一次长谈。

  笔者:雅文,看了你写的《生命的呐喊》非常感动,祝贺你得了鲁迅文学奖。

  雅文:说实在的,能写出这本书,是我生命中一个意外的收获,在此之前,我得了一场大病,是一场要命的病,做了心脏手术,搭了6个桥。医生说,手术成功了,死里逃生的我更加珍惜生命,决定把我人生的经历写出来,给那些和我一样人生不如意者看看,也许能给他们一点儿战胜困难的力量。

  笔者:不管人生是多么的艰难,都要以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

  雅文:是,人生就是一部教科书。人这一辈子,说不清要翻过多少座山,要趟过多少条河,经历就是一种财富。

  笔者:这本书你是从小时候写起的,你的经历很传奇,也很生动,能聊聊你的家庭和小时候的经历吗?

  雅文: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也比较多,父母希望我是一个男孩,我一出世就让他们感到失望。

  笔者:你在书中写到,你是一个叛逆者,15岁那年就偷偷地拿着户口本离家出走了,去报名当滑雪运动员,你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勇气?

  雅文:我也说不清,我这个人不轻易爱上什么东西,一旦爱上了就爱得疯狂。从那时起我就开始练长跑了,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就希望自己长大了一定要当运动员,而且同学告诉我,搞体育还可以参加比赛,为国争光。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学校选我入校队参加训练,全家人都反对,我还是偷偷地报了名。

  笔者:你是一个做事认真而且执著的人,当运动员这么多年,没拿过名次,是身体原因吗?

  雅文:有身体方面的原因,我从小身体不好,由于缺乏营养,人长得又瘦又小,同学们对我说,你不适合当运动员,去搞文艺吧。

  笔者:是因为你的形象好吗?

  雅文:倒不是,我的童年对我的性格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笔者:你的童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雅文:我10岁那年,父母亲没有工作,带着我逃荒到了宜春,在一个大山里的村庄落了户,那个村庄里没有一个人上学,可我想上学,一提到上学这档子事,爸爸就骂我,说我心高,让我断了这个念想。

  笔者:你的兄弟姐妹都读书了吗?

  雅文:没有,所以我也觉得应该去上学。后来有人问我,是不是知识改变了人的命运,我说不是,因为那个年代不提倡知识改变命运,六七十年代,知识分子还是“臭老九”,一个农民的女儿不会想得那么远,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我承认,我的父辈还是很愚昧的,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满足于浑浑噩噩过那苦日子。我的姐姐长得漂亮,因为没有上过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漂亮有什么用,早早地嫁了人,过的还是浑浑噩噩的苦日子。我羡慕城里的孩子,希望能像他们一样在学校里唱歌、跳舞。在来宜春前,我在佳木斯念了一年书,我喜欢老师搂着我的脖子让全班同学看我唱歌的感觉,老师夸我唱得好,有天赋。所以我就哭着喊着要上学。后来爸爸改变了态度,让我上了5年学。

  笔者:你的命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

  雅文:准确地说,是我进了滑雪队,具体地说,是认识了我先生。

  笔者:你的书里有一个章节“嫁给他——一生中最正确的选择”,说的是你先生吗?

  雅文:是,他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也是我托付终生的人。我命运不济,进滑雪队第一年,一场训练事故导致腿骨折,医生说,致残的可能性极大。在我人生绝望的时候,他来到我身边,关心我、鼓励我、帮助我,我们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相爱了。

  笔者:你爱看书是受你先生的影响吗?

  雅文:是的。人们常说,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我先生是个另类,他喜欢看书,见多识广,常常推荐好书给我看,说真的,我文化不高,看书也很费劲。

  笔者:你后来是怎样走上写作之路的?

  雅文:从滑雪队退役后,我在一家公司当了10年的会计,说实话,我不喜欢这份工作,为了养家糊口,又离不开这份工作。我生命中遇到两个人对我非常重要,一位是我先生,另一位是滑雪队的一位老领导。有一天,那位领导语重心长对我说,我们做人要做一个优秀的人,这句话是我一辈子的座右铭。他说我们应该干一番大事业,像爱迪生、牛顿那样。可能他对我只是一个鼓励,但是我记住了。人生到了关键时刻,有时候一句话就能改变命运。我当时就想干一番大事业。

  笔者: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人写书,你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雅文:最大的阻力和障碍来自于社会,是社会的不认可,行业的不认可。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的。

  笔者:你的运动员生涯对你的成功是否起了助推的作用?

  雅文:对。现在很多人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我们那个年代不行,只能工作选人,不能人选工作。我当过运动员,运动员给了我不服输的精神,就是靠着这种精神,我把生命中的最后一个铜板押在了文学的赌注上。

  笔者:祝贺你,你今天成了大赢家!

  这就是我认识的张雅文,一个走下“冰坛”的滑雪运动员,又以运动员不服输的精神冲刺文学高地,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这块金灿灿的奖牌闪射着体育精神的光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