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楼不是北京的特产,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特别是南方的很多地方。牌楼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个来历?好像也是个专门研究的题目。据说,牌楼的演变过程来源于院子的大门。当然,这种大门是有门楼的那种,大家看看是不是有点像呢?

过去特别是官宦之家,名门旺户,他的大门是和别的家不一样的,会有特定的标记或者文字图案等等,后来牌楼也有记录表彰的意思怕是从这里来的。

牌楼又叫牌坊,有句话叫“立牌坊”指的就是牌楼的这种作用。

虽然牌楼不是北京人发明的,但是,北京却是全国牌楼最多的地方。据说曾经有三百多座。

目前,能够看到实物的在北京的街道上还有六座。他们是:国子监街上的四座木制牌楼、神路街的琉璃牌楼,颐和园东门有一座木制牌楼。

巧的很,这六座牌楼我熟悉的竟然有两处,一个是国子监的四座木牌楼,我小的时候家就在国子监的箭场胡同,出了胡同就是国子监街,说叫街,实际上就是一条宽一点的胡同。别小看这个胡同,孔庙就这里。曾经也是古代的最高学府,现在叫“成贤街”。那街上的牌楼我经常爬上它的石座上去(又叫须弥座))。那个时候我还没有石座高,石座是个四方的大石头雕成,没有抓的地方,很难爬,我时常把这个作为乐趣。

坐落在神路街的牌楼是一座琉璃牌楼,是砖石结构的,表面镶有琉璃贴面和琉璃瓦。如今我的家就离这里不远,也是我上小学以来一直就住的地方。那上面有四个字“永延帝祚”是明代大奸臣严嵩的手笔。

其他的牌楼除了博物馆收藏和老照片上,已经看不到了。所有的牌楼的拆除原因都是一个,那就是妨碍交通,而且大多数是在四九年以后拆除的。

现在,我们仍然还可以从北京的地名中听到牌楼的名字,也说明这些地方曾经有过牌楼并且很著名。

比如“东四”、“西四”、“东单”、“西单”这些名字。

“东单”全名叫“东单牌楼”,“西单”叫“西单牌楼”,“东四”叫“东四牌楼”,“西四”叫“西四牌楼”。这个意思是说,这个“四”或者“单”字都是说的牌楼的数量。四就是有四座牌楼,单就是有一个牌楼,前门大街上曾经有个“前门五牌楼”,也就是五座牌楼。

最近几年,先后又建了几座牌楼,如后海的那座荷花市场的牌楼。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的中山公园内有一座汉白玉的牌楼。上面写着四个大字“保卫和平”。这四个字是当时郭沫若写的,他很爱写这些东西,很多饭馆的招牌也是他写的,比如前门大街的“独一处”烧麦馆。

为什么要单独提起这个牌楼呢?那是因为,这座牌楼原来不是这个名字。也是在庚子年建立的,不过那是一百二十年的庚子年了。1900年,德国公使克林德被义和团在东单的东总布胡同杀害。当时德国政府要求除了惩办凶手以外,要在他被杀的地方建立一个标志性的建筑,而且要实行“公祭”。于是清政府就真是在东单建立了一个石头牌坊,叫“克林德坊”。这就是中山公园这座牌坊的前身。

1918年一战结束,德国是战败国,中国成为了战胜国。于是,北洋政府就把这个牌楼给拆了,因为这样一座牌坊一定叫国人有羞辱的感觉。并把这个牌坊移至中山公园内重建,把它改了个名字叫“公理战胜坊”。

1952年又把它改名为“保卫和平坊”,由郭沫若题写牌坊的名称。

我为什么要单独提起这个牌楼呢?原因是,首先,这个牌楼记述了中国人的屈辱历史,再有就是,今年也是庚子年,是这个牌楼120岁的生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