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
在栗子沟居住期间,我也曾经写过诗歌,小说之类的作品,尽管很稚嫩,却见证了我在文学创作的路上踟蹰前行的坎坷足迹。
我始终承认自己在诗歌的写作过程中,尤其是律诗,处于一种一知半解的状态。只知道平仄押韵,其他的就一概不知了。什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什么三四、五六句对仗等等,只是略知一二。后来听文友讲课,才知道律诗的写作讲究如此之多,令我眼花缭乱。这也使我对律诗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感,反而不敢写了。
过去写了一些律诗,现在看来只能算是滥竽充数。之所以也想把这些不成熟的东西晒出来,只是想着那毕竟也是我在诗歌创作道路上的历练,至于写的如何,则另当别论。
在顺城区委宣传部工作期间,因为任文明办主任的原因,省文明办每年都在省内不同的地点开一次会,因此那些年几乎走遍了省内的景点,许多律诗都是在参观完景点之后有感而发。
至于小说题材,我也很喜欢。多多少少的也写了一些,权当练笔了。我还是比较喜欢写自由体的新诗,不怎么受约束,多多少少的也写了一些。回头看看自己这些年来走过的文学创作之路,弯弯曲曲,坎坷不平。什么题材的作品都想尝试,却什么也写不好。毕竟这些故事,都发生在栗子沟居住期间,所以把过去写的一些律诗、新诗和小说等作品,都当作《我家住在栗子沟》的一部分,呈现给大家,作为大家茶余饭后的一道茶点。由于每个人看这些作品的角度不同,可能会品尝出不同的味道。鄙人才疏学浅,请大家品读之后,提出宝贵意见,在此谢谢大家了。
参观辽沈战役展览馆有感(外一首)
(1991年7月22日)
1991年7月17日赴锦州市参加省精神文明工作会议,参观锦州辽沈战役展览馆有感,特赋七律一首以资纪念。
硝烟弥漫鏖战急,
官兵殊死斗顽敌。
刀光剑影逞军威,
千军万马扫阴糜。
先烈英灵魂不散,
相告今朝换天地。
后人铭记前辈志,
神州永擎革命旗。
重阳节感赋
秋风送爽又重阳,
野外闻菊香。
草木稀疏叶泛黄,
思绪莫惆怅。
外出登高远处望,
唯有天苍茫。
问君何处有芳草,
天地间,
心坎上。
载于2018年3月12日《前沿作家》
水 调 歌 头
(1990年5月18日)
——为顺城区区首届45名干部下乡扶贫而作
将欲踏征程,春风伴君行。山青水绿花红,青春志气盛。不贪舒适清闲,扶贫重任在肩,甘洒血和汗。与民同呼吸,倍感苦中甜。陋室居,菜肴淡,志更坚。鞠躬尽瘁,乐为人民做贡献。何惧酷暑严寒,不负时代召唤,更把丰功建。但愿宏图展,共谱幸福篇。
秋 风
(1991年10月)
秋风,
让人感到凄凉
吹凋了春的新绿
夏的霓裳
懊悔吗
不
它也吹弯了含笑的稻谷
吹醉了羞涩的高粱
吹绽开老汉脸上的皱纹
吹睡了蝉鸣的枝条
蛙鸣的池塘
吹吧
吹动姑娘时尚的耳环和迷你裙
小伙儿动人的微笑和笔挺的西装
把丰收的喜讯吹满城乡的菜蓝
把累累的果实吹满农家的米囤粮仓
更吹透年轻一代
走向成熟的思想
流 星
(1992年2月29日)
不知是哪个天体的子民
奈何不了无垠的空旷和寂寞
或许是羞涩自己的渺小吧
于是,在遗憾中无言的坠落
是太空过于寒冷
还是想去窥探另外的星河
漫长旅途中那辉煌的一瞬
留给苍穹读不完的思索
驿 站
(1992年5月3日)
远在天涯
也曾把你思念
即使走出梦的沼泽
也能读懂春的璀璨
让恋人的纤纤细手
牵去我的情思吧
用潇潇的春雨
过滤沉淀的情感
那筛落的目光港呦
是我寻觅已久的驿站
月亮河的述说
(1992年6月15日)
月亮河
泛起粼粼银波
把古老的故事
向我们娓娓述说
那里有外婆
叼着旱烟袋翕动的嘴唇
那里有年轻的伴侣
柳林中亲密相偎的足迹
还有贪恋河边的嬉戏
赶着老牛晚归的牧童
悠闲地吹着短笛
啊
好静的月亮河
那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却有着数不清
道不尽的传说
贺《人民防空条例》颁布十周年(外一首)
(1994年7月17日)
人防建设任务艰,
条例颁布史无前。
丧权辱国前世事,
后者为鑑镜高悬。
风息浪静勤思危,
常备不懈保国安。
平战结合齐努力,
神州处处艳阳天。
贺新春
虎去兔来又一年,
神州处处尽欢颜。
莺歌燕舞春来早,
社会和谐谱新篇。
国富民强铸辉煌,
改革开放史无前。
安居乐业颂盛世,
民族复兴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