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累,并快乐着

  到了顺城区委宣传部,由当时负责文明办工作的王太学带我,主要是进一步熟悉工作。后来,他当了副部长,又调到区人大当办公室主任。1990年,我和负责理论教育的李伟同时被任命为文明办主任和理论室主任。

185-1.png

  (顺城区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王作成同志退休后,在他们家宴请宣传部的同志们。左一为宣传部部长王连朝,右一为作者。)

  文明办的工作很繁琐,每年都要在全区范围内评选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等等。年初,要制定标准、办法、数量等评选细则。然后打印文件,下发到各个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实行半年初检,年终总评的办法。这么说,看起来很轻松。但是,被评选的单位很多,每次下去检查,都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回来以后还要汇总,分门别类的分出档次。名单确定后,部务会一审,然后报区常委会终审。接下来,就是制作牌匾、印刷名册,筹备表彰会议等。如果想干,总有干不完的活。

  此外,在宣传部工作,还应该是多面手。如除了本职工作之外,件果不写点儿通讯报道之类的,也会让人瞧不起。因此,在宣传部期间,我还撰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稿件。其次,部里的工作计划、年终总结、各种临时性文件起草等,占用了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些工作,也大大的提供高了我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储备了这方面的知识和才干。这期间,也偶尔的写一些律诗、散文之类的文学作品。想起这些,我还是挺感谢当年的老部长王连朝和王太学,他们应该是我的恩师和挚友。

  1990年,也就是我被任命为文明办主任之前,区委组织部部长林凤臣找到我,要把我调到组织部去,我又优柔寡断起来。这时,已经升任区政协主席的王连朝,以及两个副部长都找到我说,不用去,不就是提拔个副科级干部吗?组织部明显的在挖宣传部的墙角。到这个时候,我还能说什么呢?我顿时蒙了,不知道听谁的了。也不知道是去好,还是不去好,进入到一个两难的境地。我想,宣传部这些领导是偏向于我的,也是舍不得我走才说这些话的。我如果坚持己见,岂不辜负了他们对我的期望。其实,我这是又一次失去了宝贵的机会。否则,我的人生之旅或许应该改写,但当时我又能怎么样呢?

  失去的尽管很宝贵,但已经时过境迁,只不过想起来有些懊恼和后悔。所以,人们常说人生就是和遗憾相伴的一生。不信,无论是谁,你仔细想一想,这一辈子谁没有几件遗憾的事情呢?有时候,机会没有抓住,往往不取决于自己,外部环境和客观因素也会左右你的思维。比如,我就是!不过,总的来说,我在宣传部还是度过了一段值得回味的美好时光,一晃就是10年的光景。尽管工作很累,但累且快乐着,这就足够了。

185-2.png

  这是我第五任部长李树盛(左五)和宣传部的同志们与家属在一起。后排右三为作者。


  186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从1988年调到抚顺市造纸厂工会,至1997年我离开顺城区委宣传部这近10年的时间里,是我从38岁至47岁的中年时光,正是我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时候。

  1976年3月,在部队已经服役5年整的我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抚顺。巧的是克艳早我两个月也回到了抚顺,分配在新抚区商业局工程队工作。刚回家乡,对地方上的事茫然无知,安排去向更是不知何去何从。由于在农村和部队挨了不少累,所以,想找一个轻松,干净的单位或活计。我的意思是分到华丰化工厂,也就是母亲所在的单位。主要是这个厂离家近。其次安排到西露天矿,父亲在这个矿上班。露天矿不像其他矿在地下作业,相对来讲危险性就小多了。然而,我未能如愿,有人早就替我安排好了。

  回到抚顺后,天气仍然很冷。利用星期天休息时间,我买了些酒和罐头到克艳家串门。那个年代,到谁家串门也基本送这些东西。因为,你想买别的东西也买不到。路过她家附近的铁道口时,冷不防蹿出两小子照我头上抓来。我一楞,但我凭直觉马上意思到这是抢军帽的。我一手扶车把,一手急忙护住军帽。军帽没抢走,那俩小子撒丫子跑了,我却连人带车摔在了地上。幸好没有摔伤,酒和罐头也安然无恙。这次串门是我和她定好了的。到了她家,家人对我都很热情。我的本意是看看就走,她母亲及哥嫂死活不让走,非要留我吃饭,无奈只好即来之则安之。那天,她家做了满满一桌子菜,我以为可能还有别的客人来,心情一直烦躁不安。我生性腼腆,不好意思和生人在一起吃饭。直到吃饭时也不见客人来,我有些惶恐不安。克艳说:“这是专门用来招待你的,傻样。”听到这话,我吃惊地瞪大了眼睛。饭后,大嫂告诉我说,安排工作的事情不要着急,一切由她来办。在大嫂的一手策划下,我被分配到机械局系统的真空设备制造厂当了一名电工。这在当时是很令人羡慕的工种。冬夏都有工作服,每月还发12斤粮票。工作也清闲,屁股上挎着三大件,神气的很。这也基本上达到了我找一个清闲,干净工作的目标。唯一的缺憾就是离家太远,自行车快骑也得40多分鈡。真是无巧不成书,到厂报到那天竟然遇到了八连的战友王德增。由于他比我早报到几天,已经安排到厂保卫科工作。

  由于都回到了城市,住的又不很远,我和克艳开始了热恋。她的最大缺点是不爱逛街,那时人们还是很封建的,社会秩序也不好。有时我俩拉手一起走的时候,看见前后有人就得赶紧松开,生怕别人看见。

  那时我家在露天区栗子沟住,单位在新抚区的永济路,之间相距20多华里,每天要早起挤电车上班。车票8分钱一张,如果定月票,自己掏一元钱,其余的单位给拿。提起那段时光,我写了一篇短文,从中可以看出坐电车的难处。

  1988年初秋,我正式调入顺城区委宣传部。此时,我已经38岁。部里的人员有: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连朝;副部长王育民、张君义;文明办的王太学;理论室的聂广和、李伟;通联的徐福生;办公室主任王作成和打字员聂丽敏。我是王太学的副手。在这里,和领导及同志们比起来,我才感到自己知识的浅薄。王连朝是文革前的辽大中文系毕业生,其它人的水平均在我之上。从上学到现在,我一直以为自己在一般的单位和场合,工作能力和水平还是可以的。到了宣传部,我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想法。于是,我从头学起。虚心向领导和同志们学习请教,过了很长时间,我才慢慢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在造纸厂我是副科级干部,但商调的结果是,你愿意来就是干事。后来才知道,除了三个部长外,其余的都是干事,我也只好委曲求全了。

186-1.png

  (这是我在抚顺市顺城区委宣传部中年时期的影像)


  这是个温馨和谐的集体,尤其是王连朝部长。他有一种长者风范,待人和蔼可亲,教人孜孜不倦。他有一句话至今想起仍让我感动。他说:“我的部下都是最优秀的,即使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说可以,外人无权指手画脚。”他说的外人,当然是指其他部门的人,也暗含着除他以为,部里其他的同志。他就像家长,给人一种护犊子的印象。我喜欢这种氛围,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在哪个单位工作,谁都希望得到领导的器重和呵护。他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尽量发挥每个同志的才智和潜能。我庆幸遇到了这么一位领导,我会竭尽全力的去工作。往大说是为党工作,往小说是为了报答领导的关怀和信任。同时,也是为了自己。我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说实在的,我在文明办跟王太学同志学到不少东西。他对人热情、开朗、乐于助人,工作热情高。且说、写、书画、美术字、乐器、裁剪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我也爱好文学和美术,因此,在感情上就少了些障碍。我到宣传部之前,区里或哪个部门开大会,需要写横幅布置会场什么的,都是他的事儿。我来后,这些事儿就全交给我了。当然,这些事情,有的是份外工作,属于帮别人的忙。在宣传部工作的特点主要以写为主,笔头子功夫差了是不行的。亏我有点基础,加上领导和同志们的指导和点拨,我在新闻单位的发稿量逐渐多了起来。且各种文体我都尝试着写一些。基本上做到了报纸上有名;电台里有声;电视里有影。抚顺广播电台还专门采访过我,让我介绍写作经验。这个时期,我写过的一些稿件多次被评为优秀稿件,多次获得证书和奖金,在抚顺新闻界也多少有了点名气。如1990年、1994年被区广电局评为优秀通讯员 ;1990年举办的顺城区迎国庆书法比赛中获作品优秀奖;1991年写到的两篇新闻报道分别被市文明办和市电台评为三等奖和一等奖;1991年、1994年分别被抚顺电台和《抚顺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模范通讯员。

  组织部调我我没去,其实是我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因为,组织部和宣传部是有很大区别的。

  1、组织部是管干部的,宣传部是搞宣传的。在人们的印象里,宣传部是玩虚的。

  2. 织部部被提拔、重用的机会远远大于宣传部。

  3.组织部派出或任命的干部,挑选单位的余地要比宣传部大的多。

  4、 下乡或下基层检查工作,人们对组织部的干部要比宣传部的干部要热情、重视的多。因为,很多人都溜须组织部的人。希望日后得到提拔。

  但,此时已悔之晚矣。我能怨谁呢?怨命吧! 

  我到宣传部工作了10年之久,先后换了几任部长。按顺序分别是:王连朝、宋庆文、李树盛、兰玉明。其中有两任部长时间不长,没计算在内。我很感谢王连朝部长,是他使我有了到宣传部工作的机会。并且,是他和其他的领导和同志的关怀和呵护,使我增长了才干,很快熟悉了业务,成为一名骨干。其次是宋庆文部长,别的不说,单就他把我妻子调到顺城房产科这一件事就令我感激一生。

  妻在造纸厂工作时,离家很远,岳母很是牵挂。于是,又和四哥唠叨起来。后来,四哥将克艳调到了他管辖的区工业局下属的化工建材商店。这家商店位于粮栈街,铺面很小且很不正规。但事已至此,没有其他的办法。这是一家个人承包性质的商店,属于自负盈亏的企业,妻在这开效益工资。因为效益不好,经常开不出工资。工薪阶层全靠工资养家糊口,少一个人开资,日子过得就很紧巴。女人有个毛病,就是爱唠叨,妻也不例外。我听的直不耐烦,但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这时,她在这个单位已经干了很长时间,大半年没开工资,我和妻一筹莫展。平时,妻总嘀咕经理对她怎么怎么不好。她说这话不过是发发怨气而已,过后也就忘了。真可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对妻说,把你平时说的那些事,整理个材料告他去。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妻同意了我的想法。我这里说的是万般无奈,只要有一点别的办法,我们也不会采取这种方式。试想,谁愿意跟领导过不去,以后还想在这干不?我主要写了以下几点:

  一、这个经理和一个新来的下岗女工搞男女关系;

  二、这个商店的税务专管员让自己的老婆代帐。明面一本帐,暗里一本帐,目的是逃税。国家公务员这样做是知法犯法,是要罪加一等的。

  三、商店经理为专管员老婆代黑帐开数目可观的工资。

  四、商店帐目不清。

  我写的这几点,当然是有事实依据的,决不能凭空杜撰。我在宣传部呆了10年之久,顺城国税局的领导差不多都认识。连税务专管员一起告,让他吃不了兜着走。之所以告专管员,是因为他对克艳也很不好,心里有气。

  我说:“明天你到班上,把复印件给经理,啥也别说,扭头就走。”我对妻面授机宜,如果三天之内班上找你就有戏,否则,黄瓜菜就凉了。此时,已近年底,妻依计而行。头两天没有消息,把我俩急够呛。第三天,电话骤然响起。妻告诉我,他们经理让她去一趟。我说行啦,你把欠你的工资,要报销的各种票据准备好,他肯定给你解决。

  妻回来后,满面笑容。她跟我学了她去的经过:妻到商店后,专管员先说话了:“初姐,这么长时间没开工资,我还真不知道,你咋不吱声呢?”这明显是在跟我们打哑谜,唬三岁小孩子去吧。其实,是他心虚了。他责怪经理为什么不给人家开工资,他们俩在演双簧。

  这次,妻一下子把所欠的工资都开了。我说:“那些差旅费报没?”她说:“这就不错了。”妻这样说,我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面对这种局面,我很头疼,就和宋部长说了。他很同情我,答应有机会帮我的忙。不久,就把妻调到了房产科。这是事业单位,工资高一些,且活儿也不怎么累。妻很满足,我也很开心。

  来宣传部之前,部里组织人员编写了一本书,书名是《闪光的足迹》。主要是以通讯的形式,描写区内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写的都很生动。以后,其他几任部长也都组织编写了这本书的续集。我不仅积极参与采访编写,还积极参与了几本书的编辑工作。从中,我的写作水平和能力大大提高。

  在宣传部,经常有人找到我,让我帮着写横幅、标语、奖状、荣誉证书等。只要求到我,我是有求必应。由于能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又能帮助其他部门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因此连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还经常被市、区评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先进个人。

  我跟李树盛部长在一起干的时间较长,大约有3年多的时间。这段时间也是我最为忙碌的一段日子。因为,老同志几乎都调走了。王连朝调到政协后,2004年前后病故;王玉民在机关工委书记任上退休;张君义在教委书记任上退休;王太学从宣传部调到人大任办公室主任,2003年前后退休。现在,利用自己的特长,开办了书法培训班,并兼任抚顺市郭沫若研究会会长职务。聂广和调到河东街道任工委副书记,并在任上退休;徐福生调到千金乡任党委副书记,后调到区委办任办公室主任,后任抚顺市李石开发区农委主任并退休;李伟调到区统战部任部长,后从区民政局任书记并退休。我仍在宣传部干我的文明办工作(2010年10月,我从望花区委党校退休)。因为是老同志,情况也熟悉,工作自然就干得多些。在宋部长任职期间,部里人员有:张勇、梁延彪、金林山、金连城等。后来,张勇调到抚顺市乡镇局;梁延彪调到李石镇任宣传委员;金连城调到会元乡任宣传委员;金林山调到教委任副主任(现已退休)。李树盛部长主持工作期间,部里的人员有:邸玉林、毕胜国、李丹阳、高振华、闫家煜等。后来,邸玉林调到司法局任副局长,又调到商业局任副局长(现已退休),毕胜国调到葛布街道任副主任,现在在河东街道当副主任;李丹阳调到葛布街道任宣传委员,现又回到宣传部;高振华调到前甸镇任宣传委员;闫家煜调到河北乡任宣传委员。说的这些,都是好多年之前的事情了。现在,李树盛部长也已经从抚顺市地震局局长的岗位退休了。

  在宣传部工作的近10年的时间,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给了我很多支持和关爱,也使我获得了很多荣誉。如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连续获得区委、区政府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精神文明标兵等荣誉称号。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8年多次获得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办186-2.png颁发的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精神文明建设模范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闲暇时翻箱倒柜,收集起来的各类荣誉证书 足有半编织袋之多。当然,这也从不同侧面说明我工作之勤奋,否则,荣誉凭什么给你?

  (这是我1996年被区直机关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时光荣榜上的影像。)

  在宣传部期间,我于1989年5月至1991年12月,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辽宁省委党校举办的函授大专班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业,也由此有了大专文凭。因为,此时文凭开始吃香,我只是跟着感觉走,人家学我不得不学而已。后来的事实证明,学了还是对的,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时代,“学而优则仕”这句话永远是真理。

186-3.png

  (这是由辽宁省委党校颁发的毕业证书。)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