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力子的故事(一)
人文景观和人物与事件,构成了栗子沟独特的地域风格。尽管这里和其它的地方大同小异,却也各领风骚。因为,各个地方都曾发生过许多不同的故事。
说完老五的故事,再说说力子的故事吧。
有个同学问我说。你写的老五是谁呀。当我解释完之后,她才恍然大悟,似乎想起了这个人。曾经经历过的历史当事人,应该被记起。因为他们就生活在我们中间,并和我们一起成长,譬如说力子就是如此。
为了不涉及个人隐私,我把他的姓和名都省略了,而是呼其小名儿。如果说人家好事,真名实姓儿也就罢了。但是若是不好的事情,称其名道其姓的就不好了。倘若让人家家里人看见了,说我侵犯人家的隐私,再和我打官司就犯不上了。
力子和老五的年龄差不多,当年也是三十大几的人了。他和老五一样。也是矿工的后裔,都继承了他们的父辈能喝酒,爱喝酒的基因。因此,对酒是情有独钟,是个十足的大酒包。这么说吧,每天晚上都喝的离了歪斜醉眼朦胧。当我们在大杨树的树荫下,兴致勃勃地玩儿抓娘娘的时候,他也会步履蹒跚地凑过来,对邻居家的孩子说:“侄小子,给叔拿个凳子去。”在旁的家长都不愿意招惹他,赶紧对孩子说:“去给力子叔拿板凳去。”他这时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看到老五脖子上挂着砖头,就一个劲儿的埋汰他说:“熊样儿,净他妈地当娘娘还玩儿什么劲儿。”老五也不是省油的灯,反讥道:“你他妈想玩儿,还没人带你呢,你上来没准儿比我还臭。”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打起了嘴仗。邻居们见状,赶紧过来拉架。三说两说的,把力子给劝走了。他一边走一边说:“老五,你他妈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你。”
“滚他妈王八犊子,不一定谁收拾谁呢。”他招呼着牌友们说:“来来来,别听他穷白话,咱们玩儿咱们的。不就挂砖头吗。我愿意,怎么地。”
94力子的故事(二)
他们俩都是酒蒙子,到一块儿就掐,而且国骂不离口。其实老五多少还是有点儿怕力子。因为力子长得人高马大,真要打起仗来,恐怕不是力子的对手。所以在嘴皮子功夫上,老五寸步不让。保持一个度,那就是尽量不和力子动手,这叫好汉不吃眼前亏。这个道理邻居们都心知肚明,只是谁也不愿意挑明罢了。力子有个弟弟叫介子,还有个老妹妹叫老卡。没事儿的时候我就琢磨,他们的父母怎么给孩子起这样的小名儿呢?听起来怪怪的直想笑。如果起个狗剩、铁蛋儿的,也有点寓意。狗剩是想让他千万别出什么意外,一定要剩下。铁蛋儿,意味着他长大能像铁打的一样健康。你说力子哥几个这名儿起的,想起来就令人忍俊不禁,这叫啥名儿啊?
我没和力子喝过酒,都是从邻居们的言谈中得知。他挺能喝,一喝就闹事儿,听说他爸就是喝大酒得肝癌死的。
有天晚上,邻居几个哥们儿坐在门口儿准备打扑克儿。只见力子醉醺醺的走过来,嘴里叼根烟卷,吐着烟酒混合的气味蹲在地上,也没谁把凳子让给他坐。他讪不搭地说:“和哥们儿在市里喝多了,打的回来的。他妈的,司机管我要车钱,我哪有钱给他呀?下车就捡起一块砖头向司机走去,那个司机见我迷迷瞪瞪的,手里还拿块砖头。一关车门,加大油门,一溜烟儿就开跑了。”说完他自顾自地“哈哈哈”的大笑起来。他以为他的勇敢精神和非同凡响的经历,会赢得大家敬佩的目光和热烈的反响。没想到老五却说:“滚你妈的,吹牛逼一个顶俩,谁信哪?”不过凭力子平时的所作所为,我倒愿意相信他说的是真的。他完全可以做出这种下三滥的事儿来,因为后来发生了比这更严重的事件,他都能干出来。不给人家车钱,就算小事一桩啦。
力子听老五撅他,仗着酒劲儿站起来就奔老五去了。嘴里骂道:“你个小兔崽子,有你什么事儿,总他妈的和我作对。”大伙见状,连忙把他俩拉开,也是怕老五身单力薄吃亏,力子仍然不依不饶地骂骂咧咧地回家了。
酒这东西,浅斟酌饮健身益心。喝多了,喝醉了就容易惹事儿,力子亦如此。邻居杜鹃平时就对力子很反感,尤其是喝完酒之后,一走路摇摇晃晃的,好像随时随地都能倒下去。关键是他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满街筒子的人都不爱搭理他,这一点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但晚饭后,人们不是出来纳凉,就是玩儿扑克儿。他没地儿去,所以经常往这帮人堆里凑。对一些女人,他的眼睛像雷达似的,总在人家身上扫来描去的。只要他一过来。女人们都像躲瘟疫似,离他远远儿的。杜娟儿好几次骂他臭不要脸,力子仗着酒劲儿要揍他,让邻居们给劝走了。
95力子的故事(三)
这天晚上,也不知道又力子喝了多少酒,又离拉歪斜的走了过来。杜鹃斜楞他一眼带搭不理地说:“熊样儿,喝点儿猫尿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
“你说谁呢?力子醉醺醺地问道。”
“没提名儿没道姓儿的你抻啥心呢?”
“你再说一个,看我敢揍你不。”
“借你俩胆吧。”杜鹃蔑视地说。
力子听杜鹃这么埋汰自己,就要往前冲。杜娟儿心里有点儿害怕,真要打起来,她不是他的对手啊。于是,赶紧进屋把大门插上。力子知道她害怕了,更加四无忌惮起来。此时他酒劲儿可能醒了些,他回家去拎来一个镐把,照着人家大门一顿猛砸。杜鹃爷们儿也吓够呛,不是为别的,关键是和一个讲不出道理的人干起来犯不上。他怕伤了孩子,就抱孩子从后窗跳了出去。力子一边砸门,一边和杜鹃对骂。她想,反正力子也进不来,和他骂又能怎么地。力子的嗓门越来越大,砸门的动静也越来越大。一副不把门砸开,誓不罢休的架子。话里话外的意思,除非你杜鹃让我怎么地怎么地,否则和她没完。我在自家门缝里面看到这架势。唯恐事情闹大,万一闹出人命来怎么办。心里这么核计着,就从后窗户跳了出去直奔派出所。正好有两个民警值班儿,听我一说,有点儿不爱管的意思。也是,都快半夜了,岂不是耽误人家睡觉吗。于是,我对他们俩说:“”你们可以不去,但如果真的出了人命,你们可别说我没报案”,说完我转身走了出去。我刚到家不一会儿,就听到力子哭爹喊娘般的叫声。开门儿一看,那两个警察正揍力子呢。一边儿揍一边儿说:“喝点猫尿你就闹事儿。我让你闹,让你闹。”很快外面就安静了下来。我想,此时扒门缝看热闹的人肯定不是我一个,心里那个解恨就甭提了。从此,我们家附近消停了不少。细思之,大凡生活在平房居民区里,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故事,不信你仔细想一想。
那天晚上。我一宿没怎么睡觉。心里想了许许多多的事情。
96力子的故事(四)
力子有个小妹妹,就是我前面说的老卡。一个女孩子起这个小名儿,总是让人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老卡大了些以后。和一个叫张仁的邻居结婚了。张仁是个木匠,也是下岗职工,经常跑劳务市场打短工,婚后第二年有了儿子。我没看过他们的儿子,听邻居们说,他们的儿子长得白白胖胖的很好看。尽管生活不怎么富裕,一家三口应该生活的很幸福。可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令人想象不到的节外生枝的事情,进而颠覆了人们的生活观。
不知道我准备说的这件事儿。是发生在老卡月子里,还是在满月之后。很突然,很离奇。天方夜谭般的不可思议。起因缘于张仁,他常年在劳务市场打短工,走东家串西家的,可谓见多识广。不知道是他在外面有了相好的,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或者是蓄谋已久,他竟然背着老卡把房子给卖了。那年月还没有现在这么繁琐的手续。也没有什么夫妻共同财产之说,所以卖的很顺利。从此,张仁再也没有了踪影。过了不长时间,买房的人过来让老卡搬家。老卡顿时蒙了,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当人家把买房子手续给她看的时候,她才相信这是真的。气得他大骂张仁是王八犊子,不是人。可现在再怎么骂也无济于事了,只得悻悻地抱着孩子回到了娘家。
回到家里,她越想心里越不是味儿,越想心里越憋气。手里又没有多少钱,连给孩子买奶粉的钱都成了问题,想到此,她恨得把牙咬得咯崩咯崩响。最后她想要做一件谁也想不到的,忒狠心的决定,那就是把孩子送人。你张仁不是对我不仁不义吗,那我凭什么替你养儿子,于是他托人真的就把孩子送了人。听说人家给了她一笔钱,至于给多少我就不清楚了。送和卖,有本质上的区别。人家给她一些钱也在情理之中。生孩子住院,不花钱吗?养孩子买奶粉,不花钱吗?坐月子吃点儿有营养的东西,补一补身子,不花钱吗?人家给她钱也是对她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一点儿补偿吧。只是把孩子送人的举动,一般的母亲是难以割舍的。老卡做出这样的举动,想来也是无奈之举。
后来,他终于见见到了张仁,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再后来老卡一家搬走了,不知道搬到什么地方去了。不过有一段时间,曾经在一个集市上看到过老卡一次。摆了一个小地摊儿,卖些日杂商品,问起家里的事儿,他告诉我说,她妈、力子、介子都死了,到现在她仍然孑然一身。因为还不到退休年龄,也没有什么收入。所以,只好摆地摊儿卖点儿钱维持生活。听了她的话,倒有些可怜起她来,也为她的不幸遭遇而唏嘘不已。一个母亲,不到万不得已得下多大的决心,鼓多大的勇气,才能把自己的亲生骨肉送人那。不过,一想到她能把自己亲生儿子送人的事儿,倒是给了我一个启示。那就是千万别把女人惹急眼了,否则这帮老娘们儿什么事儿都能干得出来。
老卡就是例子。
(注:读者可能注意到了,老卡故事里面的情节怎么和《李文和李文他妈的故事》里的有些情节雷同呢?我真的佩服有些读者犀利的目光。这里讲的老卡丈夫,其实就是李文。只不过我把老琴的名字改成了老卡而已。这回,你明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