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唱支山歌给党听

  1971年初,我从一名下乡知识青年,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那年,我刚满20岁。

  那个年代能当兵,是每个年轻人的梦想。而我能从一名知青走进军营,也实现了我的人生之梦。从此,我完成着从一名知青到军人的蜕变。

  在连队,我和战友们除了进行军事训练,战备值班等任务外,心里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否则,以后复原连个党员都不是,怎么和家人和同学们交代?这个想法,是我心中的一个小秘密。但后来漫长的军营生活,使我实现心中的那个小秘密,却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们连有两个北京兵,两个沈阳兵,4个抚顺兵。我们这些兵,被战友们统称为“城市兵”。意思是说我们这些兵身上存在“骄、娇”二气。既骄傲、娇气。在入党的问题上,要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和锻炼。参军之前,我们这些抚顺兵已经有过下乡两年多艰苦生活和各种劳动的锻炼,几乎和当地的青年没什么两样。现在到了部队,还要经过重新的考验和锻炼,这实在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我们身上的“骄”气在哪儿?“娇”气又在哪儿?

  由于思想上有抵触情绪,因此,在工作中就会不自觉的流露出来。尽管是下意识的,但首长和战友们还是看得出来。由此,也直接影响了我们早日跨入党组织大门的进程。

  后来,通过首长和我们谈话,以及和战友们谈心,思想才逐渐的的转过弯来。明白了我们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的道理。从此,我们虚心的向农村来的战友们学习。学习他们勤劳朴实的思想品质,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工作态度,并不断地把他们的这些优良品质,融入到自己的言行之中。通过痛苦的思想蜕变,以及艰难的脱胎换骨的自我改造,我们终于赢得了首长和战友们的一致好评。

  1975年初秋,我们连组织人员到远离连队的深山里打橡子。那时,为了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减轻人民群众的生活负担,每个连都有自己开垦的菜地,还建有自己的养猪场。打橡子的目的是喂猪,这样可以节约养猪成本,把节约下来的粮食,用在改善官兵的生活条件上。

  到了目的地宿营之后,第二天我们就进山了。为安全起见,主要以班为单位。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防止人员走失。当时,由于班长生病,我这个副班长就率领班里的几名同志,带着麻袋和午饭,向山上爬去。这里山高林密,谁也不知道橡树长在什么地方。诺大的群山,上哪找橡树啊?虽然说好互相之间不要离的太远,但为了找到橡树,战友们还是越走越分散。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当战友们重新聚在一起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每个人都打了几十斤橡子,望着大半麻袋的橡子,战友们犯愁了,我们已经找不到下山的路了。我鼓励战友们说:“不用犯愁,首长和连里的战友们肯定也很着急,说不定正派人找我们呢。”嘴里这么说,其实心里也挺忐忑。心想,万一遇到野兽怎么办?找不到下山的路,回不到连队又怎么办?我们又没带武器。但此时,已经容不得我们多想,只有摸索着寻找下山的道路。找不到下山的路,是回不到连队的,我们已经完全迷失了方向。先往山下走,走一步算一步吧。后来才知道,连里的首长和战友们也急得不得了。先是吹军号,然后又鸣枪,想以此引导我们下山的正确方向。然而,山实在是太多太大,我们竟然没有听到。最后,因为巧遇一位当地上山打猎晚归的老乡,在一座大山的山腰发现了我们,由他当向导,我们才顺利的回到连队,此时已是午夜时分。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和战友们互相帮助,攻坚克难,患难与共,经常圆满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就在这一年的,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我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向党庄严宣誓的时候,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暗下决心,今后要牢记党的教导,更加努力地的工作,处处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值此建党96周年之际,我多想唱支歌啊,就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吧:“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是党把我从一个无知的青年,引领上革命的道路;是党把我培养成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现在,离我入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我们的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近9000万党员的执政党。我衷心的祝愿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再铸辉煌。


  15妹妹找哥泪花流

  雷玉兰是我的小妹。

  听母亲说,她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那时候,正是我国国民经济十分困难的时候。小妹出生后因为营养不良,所以长得很瘦弱,快两岁了都坐不起来。

  为了给她增加营养,家里为她订了一份牛奶。当时,弟弟妹妹们都小,每天取牛奶就成了我义不容辞的任务。

  取牛奶的人排着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那时,我可能是刚上小学三年级,眼看着就要到上课的时间了,还是没有排到我,心里非常的着急。为此,上课经常迟到。为这事儿,没少挨老师的批评。

  1968年的秋季,我下乡到北镇县赵屯公社营盘大队,从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蜕变成一名知青。当时,人们非常崇拜军人。别说当兵,就是有一顶军帽,一件军衣,也让人羡慕得不得了。

  1970年底,我有幸从一名知青,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下乡时,我很少回家。倒不是我思想多进步,主要是想多挣几个工分,年底分红时多分些钱,这样可以为家里减轻一些经济上的负担。因此,从下乡到我当兵的7年时间里,很少和家人见面,尤其是和我挂念的小妹见面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可能是小妹经常想我这个当大哥的吧,经常哭闹着要到部队看我。1971年的夏季,我们部队执行军垦任务来到苏家屯。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这里离家里已经很近了。父母知道了这个消息很高兴,特意带着小妹来部队看我。

15-1.png

  (这是1971年5月1日,我和小妹在沈阳苏家屯照相馆拍摄的合影照)

  那时,小妹也就10岁左右。当她看得我时,哭喊着叫了一声“大哥”,然后扑到我的怀里。看着小妹哭的泪人儿似的,我忽然想起电影《小花》主题歌中的一句歌词“妹妹找哥泪花流”。这岂不是我和小妹见面时的真实写照吗?

  那天晚上,我和父母聊了很久,也详细询问了小妹的学习情况。小妹紧紧地依偎着我,很羡慕的抚摸着我穿的这身草绿色的的确良军装。

  “喜欢吗?”我问小妹。

  “喜欢。”小妹天真的答道。

  “等我复员回家了,送你一套好不好?”

  小妹撒娇地说:“好啊,说话算数?”

  我刮了她鼻子一下说:“当然算数。”

  当我复员回到家里,真的送小妹一套军装。她高兴地对我说:“大哥,你说话真算数。”我说:“你大哥当过兵,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

  当父母和小妹离开部队时,在苏家屯 火车站旁的一家照相馆,我和小妹拍摄了这张弥足珍贵的合影照。

  时光荏苒,转瞬间,离拍摄这张照片的时间,已经过去近50年。小妹都已经退休好多年了。每当看到这张照片,都会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段难忘的岁月。小妹在我的心目中,仍然是那么稚嫩可爱。她孩提时的影像,深深地镌刻着我青春的记忆里。

15-2.png

  (这是我送父母回抚顺时,在苏家屯照相馆留下的影像。那时,我21岁,父亲45岁,母亲41岁。在我的印象里,父母已经好久没有出过远门了 。这次到苏家屯来看望,也算是一次远行。其实,苏家屯离抚顺还不到200里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