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天职是什么?白遇阳说:“校长的天职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管理好学校,为社会主义培养有用人才。”

  刚解放时,国家提出学校“为工农开门”的方针,以满足工农其子女上学读书的要求。党和国家提出的要求,白遇阳校长总是不折不扣的执行。那时辽西蒙中成立不久,校舍紧张,师资严重不足,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白遇阳千方百计采取增加班级,扩大班额的办法,尽量多招收学生,为工农子女敞开学校的大门。

  1953年夏天,报考辽西蒙中的学生特别多。学校原计划招6个班,可一下子涌来这么多学生,怎么办呢?白遇阳校长决定扩大招生,招9个班。

  有的领导担心说:“白校长,多招3个班,教室也不够用啊?”

  “国家让学校为工农开门,现在他们的子女来了,我们不能撵走吧?!”白遇阳安慰说:“山能叫水低头,人能叫山低头。没教室不怕,只要动脑筋,办法总会有的。”

  辽西蒙中建校第二年就招生9个班不算,还从彰武县并过来两个初中班,全校达到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多人。教室不够用,白遇阳校长和有关领导坐在一起集思广益,拿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在宿舍楼开辟教室上课。

  1953年暑期招生,考场设在阜新县一中。9月初,学校搬到新校址开学了。这天,白遇阳校长正在给学生讲话,从校门进来一个小男孩,手里拿着一个大信封,跑到白遇阳面前给他毕恭毕敬地行了个礼。

  白遇阳看小男孩着急的样子,便问:“你有事吗?”

  小男孩自我介绍说:“我叫齐宝成,蒙古族,是太平区红树小学毕业生,听说省在我们市里建了蒙中,我就想到这里来念书。”说完,他把那个大信封送到白遇阳的手里,接着说:“我没能参加蒙中招生考试,这里装着我考其他中学的封闭试卷和毕业学校的推荐信。如果考试分数够录取分数线,就请录取我吧。”

  白遇阳校长拆开信封,一看考试卷子,成绩还不错。他看着双眼充满求知欲望的齐宝成,果断地说:“批准你来上学。”

  齐宝成在蒙中读完初高中,1959年考入东北工业学院,现在的东北大学,后在沈阳市委工作。

  很多人都清楚地记得,十家子海山岱有个女学生叫海秀荣,从小母亲过世,父亲再婚时把她寄养在其伯父家里。海秀荣命运多舛,不久伯父病逝。当时,海秀荣是1953年应届小学六年级毕业生,她是个特别闯荡的孩子,自己从乡下到辽西蒙中找到白遇阳校长,诉说了家里的困难情况,家里虽然没有钱,可自己还想读书的强烈愿望。

  白校长心里明白,像海秀荣这样的学生,如果学校不管,必然辍学。他想,国家提出学校“为工农开门”的方针,就不能把一个工农子女关在学校的门外。白校长准予海秀荣上学。开学后,按照白校长的嘱咐,她所在班级给她评一等助学金。海秀荣读完初中,到沈阳参加了护士培训班,后来当上了白衣天使。

  为了把蒙中办到农民群众的心坎上,白遇阳亲自或责成学校有关领导,多次召开学生家长、农村小学校长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了解工农的需要。蒙中学生基本都来自农村,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学校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分片下乡,挨家挨户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走访。

  白遇阳校长深深地懂得,中学是普通教育的重要基础阶段,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积累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阶段,也是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奠定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学校的校长、老师和职工们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服务员,教职工时刻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一切为了学生。

  早在1951年,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普通中学的宗旨和培养目的是: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民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教育部颁发试行中学暂行规程(草案)规定:中学生教育的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青年一代,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全面发展,以便为升入高等学校或参加建设工作打好基础。”明确了中学教育的双重任务。

  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对教育方针做了进一步阐述:“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在上世纪50年代,不顾教育方针,违背教育规律,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虽然没有后来那么严重,但坚持什么办学方向,校长与教师的教育思想端正与否等问题,实际上还普遍存在。在这个重大问题上,白遇阳校长做出了正确选择,成了榜样,难能可贵。

  白遇阳在蒙中当校长期间,通过深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认识和体会到德智体几方面,是彼此渗透、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实践中,要突出育人为本,需回答并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学校教育为谁服务,这是办学根本方向问题。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通过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接班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要培养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三是怎样培养。中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坚持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培养方向,要为学生各科知识大下坚实的基础。

  德育是灵魂,智育是核心,体育是基础,美育和劳动教育是人健全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在学校实际工作中做到德、智、体几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

  白遇阳在任校长期间,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发动教职工和党团组织,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勤奋学习、团结向上、尊师爱生、崇尚文明的良好校风。

  上世纪50年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革命人生观、集体主义、艰苦奋斗、文明守纪、时事政策、形势任务教育等。

  蒙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理想抱负,有的家长让孩子念书只满足会写来往书信,记个豆腐账。要振兴民族,要发展各项事业,这怎么能行?于是白遇阳校长提出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目的和远大理想教育。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齐国荣,在谈到市蒙中对他中学时期的培养教育时,满怀深情地说:“是母校给予了我理想、激情和自信,才有我的今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开发区科技局高级工程师张文林回忆说:“是市蒙中时期受到的理想教育,影响了我一生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白遇阳校长努力做到:

  一是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人是最富有感情的。思想工作首先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因此,老校长要求教师从建立情感入手,既当学生的师长,又当学生的知心朋友。创造一种亲切、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关爱学生,体贴他们的困苦,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帮助他们全面成长。特别是对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有一个学生,因为一时困难,涂改了面值一元钱的食堂餐券。被发现后,有的老师认为该生思想品质低劣,主张狠狠地处分他。白遇阳校长知道后,把那名学生叫到办公室,脸色平和地问:“你为什么涂改餐券?”

  那个学生带着哭腔说:“老师,我真的一分钱也没有了。”

  “没有钱可以跟老师说嘛,你知道涂改餐券是什么性质的行为吗?”白遇阳校长板起脸色。

  “老师,我错了,我一定改。”

  “孩子,你这是欺诈行为,知道不?”

  “知道了,我再也不敢了。”那个学生悔恨得痛哭流涕。

  白校长看着这个十几岁的学生,心想,他毕竟还是个孩子,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对孩子不能拿成年人的标准要求,还得耐心说服教育才是。白校长严肃地批评了他,并指出错误的严重危害性,并送给他几元钱,让他度过难关。那个学生作出了痛改前非的表态。后来这个学生毕业后考入东北某重点大学,参加工作后,很有成就。有一次,那个学生和白校长巧遇,当即要给白校长下跪,感谢当年对他的教育与宽容,还发自肺腑地说:“你老是阜新的教育家!”白遇阳校长连忙拦住他,心里万分高兴,他觉得这话对自己虽然有些过誉,但学生的朴素感情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肯定。

  学生赵勇家境贫寒,可以说穷得叮当响,他的父母真的没有能力供孩子继续读书。白校长知道后,亲自到赵勇家走访,根据他家的状况,安排赵勇的父亲到学校做临时工烧水,使赵勇在学校能坚持学习。毕业后,赵勇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辽宁大学。

  敖玉林是蒙中1956年优秀初中毕业生,因家庭困难,想考中专。白遇阳校长和老师动员并保送他上了高中。结果他在高一只念了一个多月,就因家里经济实在困难无法克服,回家了。对这样好学生的辍学,白校长觉得于心不忍,更觉得可惜。几天后,白校长给家住农村的敖玉林发电报,通知保送他去内蒙古师范学院学习。敖玉林从内蒙毕业后回阜新任教,最后从阜新市蒙中校长职位退休。

  二是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对学生要多坚持正面说理教育,注重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学生头脑。那时候,白遇阳校长经常做调查研究,对一些问题深思熟虑后,给学生作报告,内容有针对性,力求充分说理,深入浅出,学生受益匪浅。

  白校长的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同学们心服口服。在纪念蒙中建校50周年的时候,齐国荣写的回忆文章《难忘的岁月》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记得,我们刚入学时,很多学生带着农村孩子的野性,下课就撒腿往外跑,随手甩门“咣”的一声。有一次,我关门刚要跑,白校长见此叫住了我:“小同学,等等。”我站住后,白校长让我再做一次关门的动作,又是“咣”的一下。校长见状很不高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党和国家给我们盖了这么好的校舍,宽敞明亮的大教室,多漂亮!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它才对呀。”说完,校长给我做了一次用手轻轻推送关门的动作。校长做完后,我照着做了一遍,校长这时才满意地对我说:“哎,这就对了。告诉同学们大家都要爱护学校的财产。”我颔首表示记住了校长的话。白校长的教导,如春风细雨,浇洒在我们的心田中,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牢牢地打上了爱国、爱党、热爱学校的烙印……


  三是导之以行,以行正人。白遇阳校长特别在意为人师表,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努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可敬可爱的师长形象。对个别后进学生做疏导转化工作,不搞声言厉色,以平和友善心出现。学生赵某某,来自彰武县,好打架骂人,调皮捣蛋全校出名。白校长一了解,赵某某从小缺少母爱,因此他对人冷漠,沾染上了一些社会不良习气。为了教育他,白校长主动靠近他,多次找他谈心,还和他一起去看电影,用英雄人物事迹教育他,引导他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后来赵某某的坏毛病逐渐地改掉了。

  四是约之以规,以规树人。学生学习生活在集体之中,必须树立个人服从集体的行动规范,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到热爱集体,文明守纪。学生白某某,不服从领导,无组织纪律,文明礼貌差,缺乏集体主义观念,谁的话也不听。白校长对这个学生不放弃,最后把他的家长请到学校,共同做好了他的思想转化工作。

  白遇阳作为一校之长,始终把开发学生智力,用人类的文化科学知识武装学生头脑,点亮学生的未来,当作重中之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按照国家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的要求,让学生学习好各科知识本领。当时,市蒙中课程设置分类是:蒙古语文、汉语文、数学、外语是学习科学文化、从事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工具学科;物理、化学、生物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政治、历史、地理是学习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体育、音乐、美术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文体素质审美情操的学科;劳动课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学会工农业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各科知识系统性强,学生学习任务重,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坚持教学为主的原则,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白遇阳校长要求教师要做到吃透教学大纲,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到发展。白校长和学校其他领导,经常深入教学实际,了解教与学的双边情况,确实取得了教学工作的主动权。

  市蒙中1957年高中毕业生吴贵卿,考入沈阳师范学院历史系,参加工作后成绩显赫。他曾以《素质教育,使我受益》为题,回忆中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学校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辅以第二课堂,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素质。语文组开展的征文活动,读书报告会,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我良好的心理素质,追求真理的精神,学以致用的品格,都得益于母校良好的素质教育。当时虽然没有提素质教育的口号,但蒙中重视我们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活动完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中学时代是学生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健康是基础,身体是本钱。白遇阳经常说:如果学生在校时期,思想觉悟,文化科学知识水平有了提高,但体质下降的话,那是教育工作的最大损失,是学校校长、教师工作最大损失。

  1950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1952年,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指示;1953年,在接见青年团代表时又提出:“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白遇阳校长在办学中,努力贯彻毛泽东主席这一系列指示,上好体育课,推行“劳动卫国制”体育锻炼标准,做好早间操,保证学生9小时睡眠。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中学设立卫生室,医务人员列入学校编制,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工作。白校长觉得蒙中有1200名学生,没有保健医生不行,学生有个头疼脑热,就得跑市立医院,多花钱又不方便。为此,学校建立了医务室,从阜新县平安地请来了老中医田大夫。1954年,卢鹤亭从沈阳回来接替田大夫,卢大夫关心体贴学生,热心为师生服务,受到全校师生一致好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