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浩无边的苍穹,星光不会熄灭;在茫茫无际的大海,灯塔永远闪亮。

  邢布利德老大大走了,他刚刚地离去。亲人还没有擦干哀伤的泪水,自治县的高楼还望得见他的身影,草滩上的牛羊还所见他走过去的脚步声,秀丽的山川中还回荡着他的笑声的时候,1987年2月4日,《人民日报》在醒目的位置,刊登了下面的报道:

  邢布利德父子二十多年临床研究成果,蒙医蒙药治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奇效。

  本报讯:经医学界教授、专家论证,辽宁省阜新蒙古自治具蒙医研究所邢布利德父子用蒙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靠性。二十多年来,他们共治疗八十三例,按全国统一治疗标准,总有效率达百分之九十八,为治疗该病例创出新路,给祖国医学宝库增添了光彩。

  蒙医蒙药是祖国传统医药学之一,据考证已有二千八百多年的历史。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乡过去的“瑞应寺”规模宏大,兴建于清朝康照八年,是佛教圣地之一,素有”东藏”之称。近二百年,这里培养出四千多名蒙医药人才,现在分散在祖国各地的蒙医界学者,大多数是阜新培养出来的。故有人又称这里是蒙医发源地。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医研究所名誉所长,八十岁的蒙医主任医师邢布利德和他的儿子、任县蒙医科研室副主任、蒙医主治医师的邢鹤林不断探索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的治疗和基础理论,临床效果显著。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蒙族青年云峰,三年多以前发病,1986年5月去北京几家大医院后,确诊为再生障得性贫血病,8月由卫生部介绍来这里的蒙医研究所住院。经住院治疗二十七天,结果病情很快好转,贫血出血症状消失,体力增强。沈阳啤酒厂二十四岁的女工姜秀萍五年前确诊后,各方治疗效果不佳,只得靠输血维持生命,共输血二万八千毫升,1985年4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介绍到该所。当时患者本人不能来,只能由父母代述病情,他们给配了“再障一号”加药引子,患者服药后,停用了其它任何药物,逐渐好转,体力增强,以后一直没输血,同时血相转佳,目前基本治好。

  蒙医蒙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若配合现代化手段,疗效更好。1988年5月,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医研究所和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开始协作研究该病。

  军区总院用现代科学仪器诊断,用蒙医家药治疗,经过治疗的五十五例病人,总有效率达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其疗效高于其它的治疗方法。

  这条消息在国内引起轰动!在世界引起轰动!

  在国内,有十几家大报迅速地转载了这条消息!

  香港的《文汇报》转载了这条消息!

  美国的《中报》转载了这条消息!

  百鸟向往绿林,患者向往名医。来自全国包括台湾、香港同胞在内的,三十个省、市、自治区求医讨药的信;来自美国、日本、法国、马来西亚、新加波、印度尼西亚、蒙古等十几个国家求医讨药的信,一齐向塞北的蒙古贞飞来……

  邢布利德老大夫离去了,他的事业后继有人。他的二儿子主任蒙医师邢鹤林,继承父业,开拓向前。他也像只勇敢的雄魔,沿着父亲的方向展翅飞去。在“再障一号”的基础上,他潜心研究,辩证施治,在不到二年的时间里,又研制出了专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的“再障二号”、“再障三号”、再障四号”、“再碍五号”、“再障六号”、“再障七号”系列蒙药。二年内共接待诊治患者五千四百多人次。在全国血液病学术交流、研讨会上,邢鹤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的研究论文,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称之为国内最佳疗法。

  邢鹌林不愧是“蒙古神医”的儿子,在邢布利德走过的道路上,又向前大大地迈进了一步。1988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新华社记者哈斯额尔德尼的文章,介绍了邢鹤林继承父亲的事业,使蒙医药生辉的动人事迹,再次地震惊中外。

  邢布利德老大夫虽然离去了,他的遗愿正在实现。他生前没有编写完的《蒙医秘方集》经邢鹤林整理,即将出版!

  现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医研究所已成为辽宁省阜新蒙医药研究所,名副其实的成为省属科研单位,由一所大楼变成了四所大楼,是真正的科研、医疗、教学、制药四位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全所涌现出号称“八大金刚,十大新秀”的塞北名医。

  在蒙医药飞連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怀念邢布利德老大夫,人们将把他永远牢记在心中。金灯银灯再好,只有装上油才会亮,可你是一神灯,神灯是会代代长明,永远闪亮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