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里的斗争和逃婚


  曼德拉在黑尔堡大学的学习是努力的。虽然这时曼德拉的身体更加强壮,也更多参加体育运动和比赛。但当年在希尔德顿学院产生的当世界拳王的理想已经暂时放下,曼德拉这时的理想是尽快获得大学学位,至少为自己创造经济上成功的条件。

  经济上成功后,曼德拉要为母亲在库奴建造一幢像样的房子,并配备花园和现代家具。让母亲重新得到父亲去世后失去的财富和荣誉。还要支援姐妹们,让她们买得起这么长时间买不起的东西。

  这就是二十二、三岁时曼德拉的理想。和民族解放运动,和政治,都没啥关系。

  但是,曼德拉的组织和领导才能在上高中时开始体现了出来。在希尔德顿学院时,曼德拉担任过班级长。在黑尔堡大学的第一年,曼德拉就参与组织了一次与高年级学生及学校当局的斗争行动并取得了胜利。成功地摆脱传统,选举出了低年级自己的宿舍委员会。曼德拉也被选进了这个委员会。

  后来,曼德拉又被提名为全校“学生代表委员会”的候选人。学生们提出了改善学生伙食和增加学生代表委员会权力两个条件。曼德拉同意这两个动议,校方却没有答应。学生们决定抵制选举。只有六分之一学生参加了投票,选出了包括曼德拉在内的六个学生代表。六个学生代表集体辞职。

  校长收下了辞职信,通知第二天重新选举。第二天,全体学生到场,还是那二十五个学生投了票,还是选出了那六位学生代表。曼德拉认为本质上没有变化,为了对全体同学负责,还是应该集体辞职。另五位代表认为,全体学生都在场,我们就是全体学生选出来的,不应该辞职。曼德拉坚持原则,一个人递交了辞职信。

  校长找曼德拉谈话,希望曼德拉重新考虑。曼德拉从一年前那次斗争取得胜利总结出来,公正和正义应该坚持,所以坚决辞职。结果,曼德拉被学校暂令停学。

  曼德拉意识到了自己的鲁莽,他真的想在黑尔堡大学继续学习。校长说,曼德拉如果参加学生代表委员会,明年就可以在黑尔堡大学继续学习。还说曼德拉有整整一个夏天的时间可以好好考虑。

  这让曼德拉很苦恼,曼德拉认为自己的辞职行为是正义的。而且,重新参加学生代表委员将会成为同学们眼中的孬种。但是,真的要为那个无关紧要而抽象的原则毁掉自己的大学生涯吗?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掉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呢?这可以算是曼德拉人生遇到的第一次具有政治意义且与自己切身相关的决择。

  校长处理这事的方式也让曼德拉感到愤怒。曼德拉对权力、独裁,都有了真切的认识。

  曼德拉在大学里的第一次斗争胜利了,第二次斗争却注定要失败。要么向校长投降,担任学生代表,要么亲手毁掉自己的大学生涯。这都是曼德拉不愿意得到的结果。

  不过,这两次斗争都与民族解放无关。斗争事件有一定政治意义,事件本身并不是真正的政治事件。算是曼德拉的政治实习。事情后来的发展更加与政治无关,倒是更有戏剧性。

  完成了期末考试,曼德拉回到穆克孜韦尼的大王宫。佳士提斯也从开普敦回来了。虽然佳士提斯在学业上落后了,但并不影响他和曼德拉之间的兄弟情谊。两人见面很高兴。

  曼德拉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义父。容欣塔巴很生气,无法理解曼德拉的做法,认为曼德拉的做法毫无意义。曼德拉辩解:“我们仅仅是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我们代表的是学生利益,也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

  容欣塔巴更加生气,没听曼德拉解释完就命令曼德拉:“必须服从校长的指示!秋天回到黑尔堡大学去。”

  摄政王的话没有商量余地。曼德拉意识到,再继续争辩就没道理了。自己从九岁开始就接受摄政王的抚养和资助。摄政王对自己是寄托了很大希望的。如果就这样离开大学,是对摄政王的辜负,再继续争辩也是对摄政王的不尊重。曼德拉决定将这事往后放一放,甚至考虑开学后怎样去向校长赔礼道歉。

  曼德拉和佳士提斯两兄弟回到了少年时代的生活,他们帮摄政王料理事情,料理摄政王的牛群和与其他酋长的关系。几周后,摄政王把曼德拉和佳士提斯叫到面前,严肃地对他们说:“我的孩子,我恐怕在这个世界上活不了几年了。在我去见祖先前,我有责任看着我的两个儿子结婚。当然,我已经为你们兄弟两人安排好了婚事。”

  曼德拉和佳士提斯面面相视,他们对摄政王这番话感到突然。但是,就像命令曼德拉必须服从校长的指示一样,摄政王的这番话也没有商量余地。佳士提斯要迎娶著名的泰姆布贵族安卡利巴的女儿,曼德拉要迎娶当地泰姆布牧师的女儿。两位女孩都出生于很好的家庭。

  新娘已经选好,迎娶新娘的牛和彩礼也准备好了,婚礼很快就要举行。摄政王的动机无可非议,他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看见自己儿子安顿下来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父亲给儿子安排婚事也是泰姆布人的传统。一切似乎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可是,已经上了大学的曼德拉和已经生活在开普敦的佳士提斯并不认为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曼德拉十分尊重那个女孩的家庭,认为那个女孩特有的尊严也是很有魅力的。但是,那个女孩却不是曼德拉梦想中的伴侣。曼德拉甚至觉得,那位小姐恐怕早就爱上了佳士提斯,只是摄政王不知道罢了,可能佳士提斯本人也不知道。那位小姐对这桩婚姻可能比曼德拉更没有热情。这里面哪有爱情可言?

  总之,曼德拉不准备接受摄政王的这一安排。在这个问题上,佳士提斯和曼德拉的意见一致。兄弟俩商量的结果,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溜之大吉,也就是俗话说的“逃婚”。

  对于佳士提斯来说,逃婚意味着背离家庭,甚至是放弃自己继承王位的权利。作为一个二十七岁的青年人,佳士提斯应该是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父亲去世后,佳士提斯回到家乡继承了王位是后话。决定和曼德拉一起逃婚时的佳士提斯是个勇敢的青年。

  对于曼德拉而言,逃婚意味着失去摄政王的庇护,同时意味着中断在黑尔堡大学的继续学习。中断在黑尔堡大学的学习是曼德拉不愿意的。但是,违心地接受摄政王给自己安排的婚姻曼德拉更不愿意。

  至于曼德拉也具有的天然贵族身份,曼德拉倒是不在乎。曼德拉自己说:“那时候,我在社会方面比政治方面更超前。在我还没有考虑反对白人的政治制度时,就做好了反对我们自己人民的社会制度的准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间接地也是摄政王自己的过失,因为正是他出钱让我们接受教育才使我们背叛这种传统的社会制度。”

  这一幕对中国人来说太熟悉了。中国老一辈革命家中有很多这种情况,他们出生在旧体制内的大户或者权贵人家,父母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结果却培养出一批推翻旧制度的斗士和革命家。

  看来,在一个根本上存在不公平和不正义的社会里,这样的情况必然会发生。

  曼德拉的话也说明,曼德拉思想一开始,或者说曼德拉思想尚未形成前,曼德拉就不是一个为肤色而斗争的人。曼德拉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是他思想萌芽时就有的。

  曼德拉逃到约翰内斯堡后,逐步认识到,南非社会的主要矛盾其实是就肤色问题。曼德拉和他的战友们投入了率领广大黑人群众和白人政府的斗争中,为反对种族隔离制度、建设一个民主自由的新南非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曼德拉和中国老一辈革命家不同,他没有推翻传统非洲社会的旧制度。推翻白人政府也只是为了取缔不公正的种族隔离制度,也没有革白人的命。或许有人会说曼德拉的革命不彻底。在我看来,说曼德拉是个革命家可能就有问题。曼德拉是个为非洲黑人的民族解放事业奋斗了一辈子的伟大政治家。曼德拉的斗争内涵里本来就不包括革命、暴力、推翻,这样的概念。曾经采取的武装斗争手段也只是权宜之计。

  至于暴力革命和曼德拉式斗争孰优孰劣,也许现在讨论这个问题还早了点。我想,全世界对曼德拉的赞颂和崇拜也能说明点问题。

  曼德拉投身政治,成为伟大的民族斗士,都是他离开穆克孜韦尼逃到约翰内斯堡以后的事。离开穆克孜韦尼时的曼德拉并没有什么远大的政治抱负,那就是一次单纯的“逃婚”。

  很多人说曼德拉读过中国的《孙子兵法》,我估计他还读过《三十六计》。曼德拉肯定不能接受摄政王给自己安排的婚姻。如何不接受呢?正面对抗不行,“走为上”也不是曼德拉一开始就选择的战略战术。

  曼德拉先采用了迂回战术,他和王后定了个君子协定,将自己的婚姻大事托付给王后,还说自己想在王后的亲属中选一位理想伴侣,那是个漂亮的姑娘,暂时还不知道那位姑娘对自己意下如何。自己将在完成学业后就娶她。

  其实这是个“无中生有”的骗局。是个标准的“缓兵之计”。

  王后被说服了,成了曼德拉的同盟军。但是摄政王没有被说服。摄政王可能没读过《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但他完全不吃这一套,坚持要两兄弟按自己的安排成婚。

  曼德拉读过《三十六计》估计也没认真研究,才用了二三计就无计可施了,只好“走为上计”。佳士提斯是曼德拉坚定的同盟军,和曼德拉共同策划了逃跑路线和实施方案,结伴逃婚去了约翰内斯堡。曼德拉从此走上了政治斗争的道路。

  曼德拉走上政治斗争道路可以算是被一次意外事件逼出来的。逃婚看上去只是个人生活的事。但曼德拉的逃婚意味着放弃了自己天生的贵族权利,意味着失去了摄政王的庇护和资助,也意味着中断自己的大学学业。对一个二十三岁的大学生来说,曼德拉一定认真想过这次逃婚行动的后果。曼德拉义无反顾地投奔了自由。客观上,这次逃婚却成为了曼德拉走上政治斗争道路的破釜沉舟之举。

  曼德拉骨子里就是个斗士。曼德拉的逃婚行为也是一次对既有秩序的反抗与斗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