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辉大概也觉得旧病复发得有些不合时宜,便顺着丁思成的话回道:“梁武帝萧衍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开国皇帝,也是唯一不贪图女色的‘色戒皇帝’。最值得称道的是笃行佛教,在登基前,梁武帝信奉道教。登基后,他便下旨宣布‘舍道事佛’,且以身示范,先后四次舍身同泰寺。大梁之前的佛教只规定‘不杀生’,并未禁止食肉,故僧侣一般都是吃荤的。梁武帝为了表示对佛教戒律的重视,明令禁止食肉,由于他的倡导和身体立行,汉地佛教僧人改变了原来的食‘三净肉’(即不为杀、不闻杀、不所杀)的习俗,使素食成为汉地佛教的鲜明特色。南朝佛教在这种氛围中进入了鼎盛时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南朝佛教的盛况。据说,刚到东土的达摩尊者曾与梁武帝见面。武帝问达摩:‘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达摩答曰:‘并无功德。’武帝不悦:‘何以无功德?’达摩回答:‘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武帝又问:‘如何是真实功德?’达摩答:‘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于世求。’由于两人话不投机,达摩即离别而去。他来到江边,顺手抽取一根芦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朵芦苇花昂首高扬,五片芦叶,平展升开,达摩双脚踏于芦叶之上,飘然过江。达摩一苇渡江后,来到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终日沉默不语,世称‘壁观婆罗门’。丁老先生,对这个传说,我有两个问题要向您请教。其一,为何达摩认为梁武帝对佛教并无功德?其二,达摩面壁的意义何在?”
  丁思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第一个问题,梁武帝在佛教上的作为,不过都在一个‘有’字上下功夫,皆为沙上筑塔,根本看不清‘空’的本质,一生纠缠实相,破不了‘我执’,仍属肉眼凡胎不识真佛,离《金刚经》所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境界相去甚远。第二个问题,达摩的禅学修行以《楞枷经》为基础,主要方法是‘理入’和‘行入’,其中‘理入’便是壁观,这就要修行者‘舍伪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地,凡圣第一,坚住不一,不随他教。’如此便能‘与道冥符,寂然天为’,达到涅槃境界。达摩的面壁,与我们今天所说的‘面壁思过’中的面壁是不同的。凡夫俗子的面壁,以思为重,而达摩的面壁,却要在明净空寂的境界产生悟,之后佛教分支中影响甚大的南北禅宗围绕‘顿悟’和‘渐悟’展开争论,最终以慧能开创的南禅宗取得了统治地位。‘顿悟’之说,指明‘正觉’可在‘一念’之间实现。”
  “丁老先生才学博大精深,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黄辉这时已完全没有一点高傲教授的影子,而像个谦谦君子。他指着茶几上那尊夏中华带来的南朝青铜观音佛像,继续问道:“佛教中有西天二十八祖之说,观音菩萨的地位并不显赫,为何在中国影响最大?”
  丁思成伸展了一下身子,娓娓道来:“悲、智、愿、行四大菩萨是最受中国佛教信徒膜拜的,他们分别是普陀大悲观音菩萨、五台大智文殊菩萨、九华大愿地藏菩萨和峨眉大行普贤菩萨。尤其是观音菩萨,化身无数,形成了庞大的观音菩萨文化。它与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和众生之度有着内在联系。按佛经说法,观音菩萨其实早已成佛,佛号‘正法明如来’,当时释迦牟尼在其座下为苦行弟子。但是,为了济度众生,他倒驾慈航,示观音菩萨之身。观音菩萨以大悲求度为主要的德行,但蕴藏于大悲之后的,乃是无边的大智。所以,《般若波罗密心经》即由观音菩萨所宣讲。他能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愿信之人,概莫能外。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体人格模式,乃为君子。而观音菩萨是佛教中的圣君,故人们对他最为顶礼膜拜,其影响最广、最为深远也就不难理解了。”
  黄辉谈兴正浓,不料手机突然响起,他看了一下来电显示,面露难色,对丁思成说:“丁老先生,不好意思,我得出去接个电话。”言罢,快步走出门外。
  夏中华心想,凭黄辉的个性,一般的电话在他此时根本不会理睬,何况还要跑到门外去接,可见来电者与他关系决不一般。他微笑道:“丁老先生,我真没想到黄老师会到您这里来,而且对您如此尊重。”
  丁思成说:“我与他可谓君子之交,君子之交谈如水嘛。他作为知名教授,并不像有人说的那样狂妄自大,而是数次到我这里登门求教,不耻下问。当他听到我拟出‘华夏物语’的设想,当即表示愿意倾力相助,且不要任何报酬,这些都令我肃然起敬。”
  夏中华话锋一转:“那您与郭子敬是不是君子之交?”
  丁思成回道:“郭子敬难称君子,他对我礼貌有加,利益不让,办事可靠,我们之间也算得上是朋友吧。”
  夏中华趁热打铁:“既然您与他是朋友,能否打个电话引荐一下?我与他素无交往,但想登门拜访,此事还得有劳先生。”
  丁思成抿嘴一笑:“你一进门就打听郭子敬,并急着要拜访他,定是为了那批南朝佛像。我猜想诚和广场挖到的那批南朝佛像大都到了你手中,至于你是如何得到的,我不想追究。看在你的人品上,我可以为你向郭子敬引荐,但我得再啰嗦一下,倘遇是非,别把老朽掺和进去。”
  夏中华急忙道谢,言之凿凿地答应了丁思成的要求。
  这时,黄辉打完电话走了进来,只见他脸色苍白,目含焦灼,走到丁思成身旁,躬身说道:“丁老先生,我有急事得回去处理,今天失礼了,乞望谅解。”
  丁思成说:“真是遗憾,本来今天我想留你们吃顿便饭,让犬子士国敬你们几杯酒,既然你有急事,那就不能妨碍,后会有期。”他把脸转向夏中华,“小夏先生,你总得留在这里吧?”
  黄辉插话道:“中华在此如无特别要紧的事,我要请他随我一起走,因为我的事还需要他的帮助。”
  夏中华一听,马上站起身来说:“那就由我送黄老师,丁老先生,您年事已高,就别送我们了。”
  丁思成撑着椅子站起来,说:“这可不行,你俩是我的贵客,岂能失了礼数,我送你们到门口。”丁思成有着独特的习惯,对于来客,凡是年龄比自己大的,一定亲自到门口迎接和道别;凡是年龄比自己轻的,虽不去迎接,但临别时要亲自送到门口。据说毛泽东和蒋介石在家中迎送客人,都只在门口,而不出门外,这既与古代礼节有关,可能与他们的个性也不无联系。丁思成这样做,并非出于模仿大人物,而完全出自于他的家教和传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