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楼

  安福楼也是个山东馆,过去很少有人知道,我之所以知道它曾经是北京“八大楼”之一是因为,它重张开业的时候选的地址离我家很近,早先它是在王府井开业的。

  所以,安福楼也是我有幸品尝的“八大楼”之一。其中山东代表菜“糟溜鱼片”我在这吃过觉得比其它山东鲁菜做的好。

  另外,安家的后辈还曾经是我的同学。安福楼坚持了很长时间,后来为了生存还兼做川菜。

  春华楼

  春华楼开业比较晚,大概是在民国时期,地址也远离老字号云集的前门大街。但是春华楼却是“八大楼”中唯一经营江浙风味菜肴的饭庄。

  不知道哪一年,张大千来这吃了一顿饭,饭店老板抓住这么个名人效应,在文雅上下功夫并从此坚持下来。

  春华楼的菜品不似鲁菜大盘子大碗,这和南方人秀气有关系。只从精致上下功夫。况且既然以儒雅出名,自是文人墨客造访之地。

  严格的说,春华楼卖的不是菜而是“雅致”这两个字。

  春华楼直到今天店内装修也挂满了名人字画,有的画甚至价格不菲,据说过去曾经挂的名人字画多被国家收藏,可见春华楼的文气了不得。如果按照现在饮食文化的说法,春华楼是走到前边的。

  当然,文化这玩意儿不解馋,来的人不是进美术馆,吃饭还是第一的。

  北京历来是南北聚集之地,风味顶重要,何况,北京人爱吃鲁菜,春华楼也不能不看市场,所以,春华楼也有鲁菜并且做的不错。但总的趋势还是在雅致上下功夫做招牌,所以有京南雅园之称。

  现在的趋势,文化人若不吃西餐喝咖啡怕算不得文化人,所以,春华楼的坚持也日渐衰落,何况到底有多少称的起文化人在北京很难说。

  以上介绍了一下“八大楼”,这只是北京大菜的来龙去脉,其实,后来居上的有很多饭馆,时至今日仍然生意兴隆,比如前文提到过的翠花楼,丰泽园。

  说道这些不得不提及一些北京有名的饭馆。

  因为北京是杂居之地,风味也不能只是鲁菜,北京最早也有风味饭馆,比如山西风味的晋阳饭庄,湖南风味的,曲园酒楼,四川和湖南风味的湘蜀餐厅,广东风味的“大三元”。回民风味的鸿运楼,专做涮羊肉的东来顺,专做烧麦的"都一处"俄式风味的莫斯科餐厅法式风味的马克西姆餐厅等等。

  这些饭馆虽然不如“八大楼”老,有些是近几十年的事,但是,他们和“八大楼”有一个共同特点,多是被上边捧红的。

  “八大楼”和清廷关系密切,有些甚至就是一些八旗子弟或者王公大臣资助的,按照现在说就是有股份。为什么不自己亲自开呢?因为清朝有规定,旗人是不许做买卖和做艺的。也就是说连演员也不能干。

  再有一点,“八大楼”虽然开业有的时间很早,他们兴盛的时期也都集中在清末,慈溪太后垂帘听政以后。

  一个国家奢靡之风盛行,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时候,往往就是下坡路的开始,这已被历史多次证明。

  想当年,七十万清兵铁骑闯进山海关,坐了华夏的江山,直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八旗子弟提笼架鸟,不能不说是又一桩历鉴。

  上述说的所谓风味饭馆大多都被首长们光顾过,为的是要吃一吃家乡的风味。

  例如"大三元"就曾经是叶剑英常去的地方。

  时至今日,北京的饭馆小到街边的饭摊儿,大到马克西姆餐厅,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吃不到的。

  如果和南方一些大城市比较,北京人比较保守,但是如果从嘴上比,北京的人是最开放的,只要有人吃,北京人就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