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糊:

  “爆糊”是北京一道回民的传统菜肴,什么叫爆糊呢?从名字上看,就是把菜烧糊,菜烧糊了怎么会是名菜?您别着急,听我跟您慢慢说。

  什么东西都有偶得,或者叫因祸得福,包括很多伟大的发明也是如此,所以老子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传说一家回民饭馆,客人要了一个爆羊肉,大师傅由于忙,把肉爆糊了,这下傻了眼,没法儿给客人端上去呀,于是急中生智加了蒜片等作料又下锅炒了一回给客人端了上去。

  大师傅心里有鬼,回到后厨心中忐忑。没想到客人吃了觉得口味非常,叫伙计把厨师叫出来,说你是不是上错了菜了,不过真好吃,这个菜我没吃过,叫什么名字呢?

  大师傅心里本来没底,心里想,这肉是爆糊了,干脆就告诉他“爆糊”。

  这道菜从此就成了一道受欢迎的菜。

  这样类似的故事很多,能不能当真我看没必要研究,但是,有一点说明问题,这样的传说都是疼苦穷人的,因为他们本来就够倒霉的了。

  还有一种版本是说,过去吃烤肉,葱是不要钱的,所以,口袋里紧点儿的人要一份肉,没完没了的要葱,这哪是吃烤肉,纯粹是吃烤葱呢。肉老烤着舍不得吃,烤葱的味道和烤的时间长的肉的味道别有风味,所以,有人就按照这个路子创立了这么一道菜,我想创立这道菜的人一定是那种舍不得吃烤肉光吃烤葱的人。

  言归正传:爆糊也是羊肉,羊肉切片,不要太厚。作料是大葱、粗葱丝、 姜丝 、蒜片、 花椒 、盐 、料酒、 味精、 胡椒粉、 酱油、 白糖。

  做法:爆糊主要是要把葱和肉炒的时间长一点,所以葱丝要切粗一点,一定是葱白,葱叶不能用其,他的作料就很一般了。

  炒锅放油,油热了放入花椒炸糊了捞出来(做羊肉牛肉这类东西,花椒是少不了的,他比料酒更能去膻气),放上姜丝,蒜片煸炒出香味下羊肉片,把肉片炒散以后放入葱丝,烹点儿料酒,放盐,白糖,味精,胡椒粉,酱油调味,翻炒均匀以后开小火,慢慢的翻炒,但不能停,虽然叫爆糊,糊了就不好吃了,要的就是葱和肉炒出香味,什么时候出锅呢?你看到葱丝发黄了,这个时候正好。

  出锅以后淋点香油,撒点香菜末儿,这一道“爆糊”就做好了。

  小窝头:

  窝头这个吃食南方的朋友可能不太熟悉,北方的朋友那是再熟悉不过了,不但熟悉,每每想起还充满了伤感,因为那几乎是穷人的专利。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就你这样的,一看就是个窝头脑袋。”形容没有见识,受穷的命等等。

  的确,窝头是过去穷人赖以糊口的家常便饭。即使在大鱼大肉的人们需要吃粗粮,营养学家把窝头抬高的营养健康食品,棒子面(玉米面,北方人把玉米叫棒子)比白面都卖的贵的今天,很多受过罪的人还是不吃,因为窝头几乎成了痛苦记忆的符号和代名词。

  说到这有人会问,你介绍的都是美食,既然窝头这么不上档次,干嘛说起它来了呢?

  我在这里说的可不是一般的窝头,而是北京的一种特有的小吃。我说过,北京的小吃大多和皇上特别是太后有关系,没有勉强挂上也得有,就跟今天似地,一把个裤衩也是范冰冰穿过的一样,这叫名人效应。

  据说太后老佛爷在八国联军进了北京逃难的时候,一路上饥渴难忍,可是此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儿,可巧一个随从随身带着一个窝头,于是献给了太后。人饿了的时候,吃屎都是香的,太后吃的是又香又甜。

  后来清朝赔了银子又割了地,太后回銮到了北京。一日就想起了这个窝头好吃,就要吃这个窝头。这下难坏了下面的人,御厨们只好去蒸窝头。蒸是蒸,蒸穷人吃的窝头这回要是再给太后吃肯定是不行的,除非再叫八国联军闹腾一回。

  御厨用上好的棒子面过了细萝筛了,在掺合上东北上好的大豆,怀柔的板栗磨成的面,加上桂花冰糖。窝头的个儿也不能蒸的跟老百姓吃的那样拳头大小,而是很小的,据说一两面能蒸出十几个,每个也就是有拇指大小。

  从此,小窝头就成了北京的美食,做这个东西,最有名的应该是北海的《仿膳》。

  多说一句话,窝头是个圆锥的形状,平面的那一头要捅一个眼,为什么是这样呢?完全跟蒸馒头似地实心的,不容易熟,捅一个眼,就是为了好熟。

  小窝头制作不复杂,我已经把原料告诉大家了,所以没介绍做法是因为,我说了也没人吃。

  (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