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二章开头说武松被知县老爷派去东京送礼了——才当了二年多的知县,就赚了许多金银。不能自己独吞啊,得拿出一部分去孝敬上司,这样仕途才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

    这大概就是官场法则吧!

    武松去东京之前,来跟哥嫂告别。他心里很不放心嫂子,怕自己不在,这妖娆的嫂子整出什么幺蛾子来,让他那忠厚老实的哥明里暗里吃亏。可他又不能向哥哥说明真相,只是提醒武大郎每天晚点出门,早点回来,不要跟别人喝酒,也不要跟人发生争执,回到家里就把帘子放下来,把门给关上。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谨慎。

    武大郎并不傻,自然明白兄弟言外之意,就一口答应下来。那潘金莲是又气又恨,她开始还以为武松回心转意来找她,没想到这话中带刺,分明就在警告。

    武松走了,武大郎果然天天晚出早归,到家就把院门给关上。潘金莲心烦啊,和武大郎又吵又闹,没有用,只好每天算准时间,估摸着武大郎要回来了,就自觉地把帘子给收起来,关上大门。这一举动,让武大郎很开心,觉得这老婆还是不错的。谁知道,还没高兴两天,出事了。

    想象那场景:夏日,黄昏时分,一位年轻美貌的妇人站在沿街二楼的窗前,她的手上拿着一根叉杆去把撑起的帘子放下来,结果一阵风吹来,妇从没提防,叉杆从手中滑落,不偏不倚打在一个男人头上……精彩好戏上演了。

    为什么说是夏天呢?因为有“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这语言是粗俗了些)可见天热,穿是少。如果是冬天,谁吃饱饭没事干,站在窗前吹西北风啊!

    无巧不成书,书就是这么来的。

    在潘金莲眼里,这楼下的男人是何等的风流倜傥,二十多岁年纪,长着一张潘安的脸,从穿着打扮看,也是有钱人家。而在潘金莲的记忆里,她不是被行将就木的老头糟蹋,就是像武大郎这种根本上不了台面的“三寸丁”在枕边。就算是武松,对她来说,那也稍显几分粗鲁。所以,当潘金莲第一眼看到西门庆那张小白脸,她的芳心能不萌动吗?

    再来说西门庆,他好好走在街上,莫名其妙挨了一记打,刚想发作,一看是个美少妇,态度立马就变了。

    书中详细描写了这两人眼中的“彼此”,西门庆看潘金莲看得很仔细,从头看到脚,生怕漏过了什么。他看她的胸,看她的金莲小脚,幻想她口中的异香,这个情场高手就这样“先自酥了半边”。

    这个“酥”字,把西门庆的“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一个对婚姻现状极度不满,整天想着出轨的女人,潘金莲面对长相英俊,又会甜言蜜语的西门庆,她怎么抵挡得了?又见西门庆一步三回头,心里想着这男人对自己是有意的,不然干吗回头?只是她不知道对方是什么身份,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碰到,望着那男人远去的背影,真是说不出的惆怅。

    西门庆从潘金莲的眼睛里已经敏感地捕捉到相关信息了,他人是回到家里,可魂丢了,不行啊,得赶紧想办法,他觉得一刻都等不及了。

    这个时候,另一个重要角色王婆登场了。

    这王婆开了家茶坊,说起来也是个苦命人,三十多岁没了老公,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为了生存,啥事都干。见多了三教九流,练就了一双“毒眼”,西门庆与潘金莲两个人在眉目传情时,已被隔壁的她看在眼里,故一见西门庆上门,马上猜到他的心思,琢磨着可以从这西门大官人手中搞点银子花花。

    看了描写王婆的那一段,感叹这王婆才是老江湖,西门庆在她面前还嫩了点,再加上他心里猴急得很,巴不得立马把潘金莲搞到手,所以王婆说什么,他就依什么。最后,西门庆许诺,待事成之后,给王婆十两银子做棺材本。

    第二章写到这里就结束了。

    第一次这么认真读《金瓶梅词话》,这书中的生活气息很浓郁,人物性格的变化过渡也较自然。比如潘金莲,如果武大郎长得像样点,有男子汉气概些,她可能也不至于整天想着去招蜂引蝶。那住的院子还是她拿出首饰让武大郎去典当掉,凑了钱买下的。对武松提出的那些要求,见抗争无效后,就乖乖选择了听话。只是她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所以碰到长得帅又多金又会哄女人的西门庆,她以为这个男人就是她的终身依靠。为了自己的幸福,她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

    性格决定命运,且看下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