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马鞍山烽烟


  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富荣镇镇与锦州市黑山县芳山镇交界处,有一座远看似马鞍形的山峰,人们都叫它马鞍山。马鞍山虽然不大,但很有名,尤其是那打了三百多年的“马鞍山战役”更是闻名方圆百里。

  马鞍山下附近有两个村子,一个是芳山镇的四台子村,一个是富荣镇的王四营子村,两个村子相距不到1.5公里。两个村子的村民在端午节这天,都到马鞍山登高踏青,争抢山头,为此每年这一天都会发生一场恶仗。村民们把此战称为“马鞍山战役”。

  第二天,梁局长就来到了富荣镇王四营子村,深入到老百姓家中调研。他想先搞明白“马鞍山战役”的来龙去脉。

  据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回忆说,他的爷爷小时候就参加马鞍山战役。因此可以肯定地说,马鞍山战役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据老人们讲,此战开始,是由于两个村子的放牧孩子在山上放牲口打仗引发的,后来发展到成年人之间的冲突,导致仗越打越大,越打越凶。这在中国战争史上,应该说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了。

  说起马鞍山之战特别有趣。每逢端午节这一天,两个村子的姑娘都穿得花枝招展,小伙子也穿上漂漂亮亮的衣服,都到马鞍山附近的蛇盘山上登高踏青,两个村子的青年见面互相问候,十分客气友好。大家在一起眺望远山,春来岭绿;欣赏近水,小河弯弯。近中午时刻,两村的年轻人席地而坐,相互赠送着从家里带来的鸡蛋、香肠、白酒等,你敬我让,有的还唱起酒歌,翩翩起舞,以祝酒兴。他们是那么的和谐,是那么的友好。可是一到下午,马鞍山南北两边就聚集数百人。人群里有看热闹的,有卖雪糕、汽水的,更多的是手持棍棒准备迎战的青壮年。

  一到下午三点左右,南北交战双方同时向山顶爬去。到达山顶之后,双方短兵相接,上午的友好气氛早已散去,而是怒目横眉,剑拔弩张,不问青红皂白便是一场恶战。开始,双方把石块掷向对方人群,然后,两方的青壮年便挥舞着棍棒,像潮水一样涌向对方,短兵相接,各找对手,扭打在一起。有的被打的头破血流;有的腿被打断;有的肋骨被打折……伤势严重不能自理的被“战友”抬回家中,然后上山再战。几百人你争我夺,打拼在一起,乱作一团,喊声阵阵,烽烟滚滚。哪一方败了掉头往家里跑,胜利的边追边打,一直追到家中。这仗打到日落西山,灯光闪闪,“坷仗”结束,各自收兵。

  梁伟局长在走访中还了解到:从1992年以后,双方参加人数不断增加,为了打赢对方,各家远方的亲属也来参战。有来自沈阳、锦州、黑山、阜新和临近乡、村的。仗也越打越大,而且还用上了猎枪、匕首、闪光雷。1993年,苍土乡一参战者被猎枪打伤,身上打入铁砂、八号铁线等,住院治疗花了7000多元;王四营子村一参战者头部被石块打伤,头骨粉碎性骨折,造成脑震荡,花了2000多元住院治疗;四台子村一参战者的腿被打折,住院治疗后,现在还留有残疾;也是四台子村的另一参战者肋骨被打折两根……这一年就造成如此多的重伤,可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尽管双方战后伤痕累累,竟无一人到对方讨要医疗费的。战后还是亲亲热热,继续相互往来,年复一年。

  在调查中梁伟局长不断思考,马鞍山“坷仗”是民俗吗?如果是民俗却每战穷凶极恶,伤痕累累,打不出胜负,决不收兵。如果说是矛盾,亦非如此,他们战前非常友好,战后即使重伤在身也不找对方要医疗费,而且握手言和,和好如初,儿女结亲,友好往来。梁局长觉得这决非两个村有什么矛盾,也不是什么民俗,只能称为是百年留下的陋俗恶习。

  这一恶习又是怎么来的呢?梁局长在深入调查中得知,很早很早以前,两个村子的牧童在马鞍山下放牧,这里的水草肥美,牛羊特别喜欢。日复一日,互相争夺草场,而后发展成争斗,此为其一。马鞍山地理位置处于阜新、黑山两县交界处,在旧社会此界是以边壕为准。据《蒙古贞文史》记载:“边壕深八尺,底宽五尺,口宽八尺,以禁止人越渡,边插柳一步三棵,粗四寸,高六尺,土埋二尺,降剩四尺,若土中竹篱,而掘于其外;边外大路,二丈六尺宽,区内马道一丈一尺宽,人称为‘柳条边’,又称‘条子边’……边内为盛京辖境,边外为蒙古游牧地,以此限制汉、满、蒙各族人民随意出入”;“清代柳条边(壕),它是我国历史上统治集团之间尖锐矛盾的产物,是一项闻名古今中外的防守工程。”边里边外民族繁杂,分歧不一,过去的旧中国是互相进犯,抢占地盘,实行掠夺政策。由此可见,旧中国矛盾的复杂,而后演变成现在端午节必战的恶习,为其二。

  有的老百姓向梁局长介绍说,近年来,“马鞍山”战役的规模在逐年扩大,参加人数在不断增加,由过去的几十人增加到几百人。现在由于外地人的参战,已经达到上千人。而且参战者使用猎枪、闪光雷及各式匕首等先进器械。现在 受伤的人数也逐年增加。由于外地人的参战,损失也相当严重:到对方村的人家里砸门窗、砸玻璃、砸水缸,放火烧柴垛,拔青苗等现象履有发生……

  听完了老百姓的讲述,梁局长心情沉重,马鞍山烽烟不散,如果再任其发展下去,后果难以想象。

  梁局长还了解到:为“马鞍山战役”早日休战,阜新、锦州两地公安局多次做工作。“文革”期间,在端午节前夕,两市公安局协同双方公社、大队,前往两村劝阻,说服教育,苦口婆心,然而效果甚微。1966年端午节,当时的“四清”工作队组织两公社、大队的领导班子,举着红旗上山,尽力劝阻,规劝各回各家。可是天黑之后,两村村民又高举火把,挑灯夜战;1993年,端午节下了一天雨,两村未战,但初六还是一场混战。1995年端午节前夕,辽宁省公安厅电话指示:阜蒙县、黑山县公安局组织警力在端午节时上山制止两村争斗,取缔“马鞍山战役”。在端午节那天,两县公安局 共组织警力600多名,由两县的公安局局长带队奔向马鞍山,结果“马鞍山战役”烽烟依旧。双方参战人数有几千人,战线达一公里多长,呐喊声传出数十里之外。尽管两县公安局警察鸣枪示警,但双方都没有任何收敛。飞石满天,还将黑山县公安局一名警察打的头破血流。夜幕降临,双方才渐渐离去……

  梁局长越听心情越沉重,越听越觉得肩上的责任越重。无疑,这是百年留下来的恶习,假如不根除,怎么能说是保一方安定团结呢?

  梁伟下乡调研归来,决心如铁,坚决取缔马鞍山“坷仗”,还老百姓一个平安祥和的节日。

  然而,“马鞍山战役”是百年陋习,是你梁伟能改得了的吗?

  人们都在拭目以待!


  

    第八章:百年风云散  


    在县公安局办公大楼的小会议室里,梁伟亲自主持召开了局长办公会,对取缔马鞍山“坷仗”进行了认真专题研究,制定了《行动方案》,明确了领导分工,部署了工作任务。

  会后,梁局长打电话,和黑山县公安局领导取得联系,采取双方互动,各自说服教育好自己方的村民,避免端午节“坷仗”发生。

  他安排好局里的一切工作,带领治安大队十几名干警,到富荣镇派出所和那里的警力汇合。梁局长告诉大家:“我们这三两天的任务是:走访群众,宣传政策法律,尤其是要宣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要把《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印发到各户,讲清‘坷仗’这一民间陋习的危害,严禁端午节‘坷仗’发生。”

  干警们分头行动,先后召开了乡村领导座谈会,村民座谈会,又走访了宝日殿、广富、王金荒、王四营子、六家子、同义等10余个村屯的100余户村民。这次干警们工作做得细,简直到了细得不能再细的程度;乡村两级干部非常重视,决心在端午节前后两天,把精力全都投入到制止“坷仗”上;村民们的思想也变了,有的说:没事找事,打什么仗啊?打坏了还得自己治疗,自己掏药钱,不合适。

  群众工作做到了家,梁局长的心里有了底。他让司机小王开车回局里,坐在车里他还在想:到端午节那天,公安局大兵压境,再加上黑山县公安机关的联动、配合,马鞍山的百年烽烟一定会散去。

  车到了公安局的大门口,他突然对小王说:“不进院了,去王新秀家。”

  小王看看将要落的太阳,要去王新秀家回来就得小半夜。他整天和局长在一起,最知道梁伟的辛苦。从上任以来,他一天也没闲着过,别说都是快50岁的人了,就是铁打的汉子也受不了啊!小王有些不忍心地说:“局长,你太累了,明天去吧!”

  “小王,后天就是端午节了,我们不给王新秀家送点米面去,她家怎么过节呀?再说,我还想看看她家的房子修好没有。”梁局长解释说:“明天一早还要到李三家去看看,回来要研究部署马鞍山‘坷仗’的事,我们警察不去,马鞍山的烽烟是不会散的。”

  听了局长的一番话,小王还能说什么呢?梁局长掏钱,小王买了米、面、油,放在车里,轿子车一阵风似地开出了县城。

  梁局长到王新秀家的时候,早已是万家灯火。

  王新秀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么晚了梁局长还来亲自看她,心里觉得一阵一阵地发热。她给局长倒了杯水,脸上有了笑模样。

  梁局长坐在炕上,一看房子修得还不错,便笑着问:“修房子的水泥和砖够了吗?”

  王新秀也笑着回答:“够了,多亏你了。”

  “要过五月节了,我给你带点米、面、油来。”说着,梁局长又从兜里掏出200块钱放在炕上,“你们孩子大人好好过个节吧。”

  王新秀去北京、沈阳告状多次,跑了好几年,她没告来一粒米,没跑来一分钱。现在房子新了,过节的米、面、油和零花钱都有了,还是局长亲自送来的,她的心能不受触动吗?人心都是肉长的,她的眼圈有点发红,嘴里憋了老半天,说了一句:“谢谢梁局长!”

  梁局长十分高兴,在王新秀的嘴里能说出这句感谢话,是多么的难啊!

  梁局长他们回到县城,早已夜阑人静了。

  太阳刚一冒红,就喷射出万道霞光,给蜘蛛山乡的山山岭岭,村村屯屯披上了金灿灿的光辉。

  梁伟的轿车停在了李三家的门口,梁局长给他送来了大米、白面、豆油,还买来一台电风扇。

  李三正发愁五月节怎么过呢?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梁局长把米、面、油都送到了家,心里格外的痛快。他看着局长送来的电风扇,美滋滋、乐呵呵地说:“局长,我们一个庄稼人,用这个太享受了。”

  梁局长微微一笑说:“我上次来就看你家的房子矮,还没有后窗户,通风不好,夏天多热呀?天说热就热了,所以我给你买台电风扇来。”

  临走的时候,梁局长又给李三留下200元钱,叫他在平常买个油盐酱醋什么的。

  梁局长回到局里,就忙着调兵遣将,准备第二天早早发兵马鞍山。

  这是2003年6月5日的清晨,这天也是中国人民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梁伟局长率领300余名警力,50余台警车,天刚一亮就赶到了马鞍山附近。

  到达位置后,梁局长指挥干警对马鞍山附近的18个路口施行全封闭式管制,禁止当地村民上山聚集“坷仗”。

  谁也没想到,五月节的那天还特别热。梁伟和干警们一样,头顶火辣辣的太阳,死死地守着,从早7时一直死守到夜幕降临,晚上7点多钟。应该说梁伟他们提前给村民思想工作做的好,宣传工作到位,也是乡村两级领导下了力气;应该说梁局长现场指挥沉着果断,黑山县公安局警察配合的好;马鞍山百年烽烟终于在2003年6月5日这天散去。300多名干警虽然没有能和家人团聚,过个欢欢乐乐的端午节,但取缔了马鞍山“坷仗”百年陋习,心里还是有一股说不出来的高兴。

  人们不禁要问,改变百年恶习能一蹴而就吗?

  这话问得好,虽然这是以后发生的故事,现在就告诉大家。

  梁伟是位经验丰富的公安局局长,更知道这百年陋习的根深蒂固。他在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的端午节,都是先派警力提前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在端午节那天,他依然带领大批警力到马鞍山附近死看死守,使马鞍山烽烟再也没有燃起。在2007年端午节前夕,县公安局成立了取缔“马鞍山战役”陋习工作组。梁局长派工作组下去,对马鞍山及周边村屯进行走访调查,了解社情民意,掌握实情。当地群众十分拥护取缔“坷仗”恶习。新一届村委会班子决心更大,工作热情高。梁局长指示工作组因势利导,在加强法制教育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当地农民讲文明、树新风,从思想上摒弃“坷仗”恶习。

  工作组按照局长的指示,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又与当地村委会和镇政府沟通并取得支持 ,共同研究出以两村篮球友谊赛,以比赛的胜负取代“坷仗”的胜负。工作组与黑山县公安局及黑山县四方台子村沟通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2007年端午节,两村的篮球友谊赛在富荣镇乡王四营子展开,县公安局派出警力维护赛场秩序,使篮球比赛在村民友好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马鞍山百年烽烟散去,警民脸上绽开了欣慰的笑容。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