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梁伟的“三变”


  太阳慢慢地落在了山后,夜幕悄悄地降临了。阜蒙县城大街上的路灯亮了起来。

  晚上十点钟一过,白天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就不见了,只剩下了过路的三三两两。家家灯火差不多都已熄灭,工作劳累一天的人们,已进入了梦乡。

  在阜蒙县公安局大楼里,四搂局长办公室里的灯还在亮着。梁伟局长还没有休息,正在对80余起信访案件进行逐一梳理,逐一分析,在认真查找问题的根源。

  已是午夜时刻,他还在翻阅着那一封封上访信件。他忽而皱起眉头,忽而闭目沉思……他仿佛看见上访群众一双双哀怨、渴望、恳求、企盼的目光。他的心里如同涨潮的大海,起伏难平。他在思索,为什么这么多上访案件长期得不到解决?他在琢磨,为什么群众对我们不满意?苦苦思索,反复琢磨,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到位。蓦地,公安战士的神圣使命感袭上他的心头,我们是人们的警察,是为人民服务的。对待群众的问题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在群众满怀信心和希望找我们解决问题,我们怎么能把那点希望变成失望和绝望,让群众心凉呢!梁局长没有一点儿睡意,开始思考解决上访问题的方案和策略……

  东方露出了鱼肚白,顷刻间,霞光万道。

  早晨8点整,县公安局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处理群众信访案件问题。

  会议一开始,梁伟就郑重宣布:我这个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从抓信访案件烧起。他坚定地说:“信访工作就是公安工作的晴雨表,群众的事比天大,我们的工作说到底,就是为老百姓撑腰说话,为他们分忧解难,群众工作做不好,我们就不配当警察。”

  党委会上,广开言路,献计献策。梁伟同班子成员在一起制定了领导包案、感情暖化、案件回访等工作制度。在党委会上,他要求所有包案的领导,一定要带着感情去做工作,把上访的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来接待。站在群众的角度和立场去用心领悟群众的感受、体察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需要。绝不能向群众发官威、耍态度,采取“封杀战术”。

  几天以来,梁局长的大脑始终在飞速地旋转。他琢磨,群众上来找我们,我们就被动。如果我们下去,坐在老百姓的炕头上,和老百姓的心贴心,问题解决得肯定又快又好。沿着这个思路,梁伟在党委会上提出实行“三变”策略: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接待为主动约见;变单纯解决信访问题为兼顾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问题。

  梁局长提出的“三变”策略,引起了党委成员的极大兴趣:

  有的说:“这‘三变’好,好就好在变到了群众中,只要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我们就没有翻不过去的高山,就没有蹚不过去的大河。”

  有的说:“局长这招真高,我们放下架子下去,和上访人面对面,双方的心情也不一样。这就叫‘人怕见面,树怕扒皮。’话好说多了。”

  有的说:“这个策略咱们掌握好了,一定能把群众的上访工作做好,让老百姓心满意足。”

  听了同志们对“三变”策略的交口称赞,梁局长爽朗地笑着说:“孙悟空有72般变化,这回我们来个三变。”

  在座的人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领导包案子,得把案子分一下。梁伟说:“诸位不要客气,把疑难的案子都交给我。”

  真有七八件令人头疼的上访案子,都叫梁局长包下了。

  为了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局党委会结束后,梁局长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承诺24小时不关机。

  从那天开始到今天,梁伟的手机没有关过一分钟。从那天开始,他开始亲自接待来访群众,给每位群众还发了“联系卡”,群众有什么事,可以直接给他打电话。

  军中无戏言。立下军令状就得做到。尽管梁局长工作忙得脚打后脑勺,可为了让一些疑难案件尽快解决,他只好利用双休日到上访户家中走访。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梁局长坐车到塔营子乡上访户王新秀(化名)家走访。

  王新秀的信访案子,是全局最令人头疼的案子之一。在1995年“严打”中,因土地问题王新秀和邻居发生争吵殴斗,把邻居砍伤,被公安机关刑拘处理。她心里不服,对公安机关憋着一股火,叫着一股劲。

  从1996年开始不间断地上访,她截过市委书记、市公安局长的轿车,常常到沈阳、北京上访。有的同志说:“如果把王新秀的问题解决了,一天云彩就散了一半。”

  有的人做工作先易后难,梁伟做工作是先难后易。他相信只有煮不烂的石头,没有交不透的心。因此,他下乡走访的第一个上访户就是王新秀。

  梁局长坐在车上跑了40多公里,到了塔营子。一打听,去王新秀的家还有10公里老牛车走的路。山村怎么偏僻也得去,轿车颠颠达达,左拐右拐,好不容易开到了王新秀家的大门前。

  梁局长走进小院一看,房子破烂不堪,很难遮风挡雨。进屋一看一件现代化家具也没有,倒有3个没成年的孩子,用一贫如洗这个词来形容,虽然有些过分,但一时也找不出来更恰当的词来。

  当王新秀知道,眼前这位身材魁梧,双目有神的警官就是新来的局长梁伟时,毫不客气地说:“局长来了好啊,把我的事解决了吧。”

  梁局长坐在炕上,笑着问:“你说说,怎么解决你才满意呢?”

  王新秀面无表情,开门见山地说:“公安局不能白抓我,得给我钱。”

  梁局长不急不躁,依然微笑着说:“我看,做事要将心比心,你假如是你的邻居,你受到了伤害,我们警察不管,你能让吗?”梁局长十分重感情,但他更坚持原则。

  王新秀一时答不上来,攮臭说:“你没看见我们家困难吗?”

  王新秀说一些不该说的话,梁局长并没有生气。他依旧苦口婆心地开导她,向她宣传法律是任何人不能触犯的,至于家庭生活困难,是可以帮助的。

  可这个王新秀不管局长说什么,就是听不心里去。她把脑袋摇得像个波浪鼓,“局长啊,你就是把死人说活了,不赔我钱不行。”

  坐小半天了,梁局长下午安排到蜘蛛乡一个上访户家去走访,只好起身告辞。临走的时候,梁局长从兜里掏出500块钱,说:“这点钱给你家先用着吧。”

  这女人接了钱,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

  真是个令人头疼的上访户。

  梁伟第一次下访,就得了这样一个结果。



  第六章:心挂农家院


  下午,太阳刚一偏西,梁局长的轿子就来到了蜘蛛山乡上访户李三(化名)的家。

  梁局长笑容可掬地向李三自我介绍说:“我是县公安局新来的局长,叫梁伟,今天特意看你来了。”

  梁伟的一句话说得李三心里热的乎的。他忙着给梁局长沏茶,倒满了水,这才坐在炕上打开了话匣子:“那年我儿子因为不值得点小事,和本村姓侯的那王八蛋打了起来。那小子酒后无德,用刀子将我儿子活活扎死。可怜哪,那年我儿子才19岁。我们两口子就这一个孩子,连根都断了。说一句良心话,公安局不是没抓那个东西,抓了一气就是抓不住。我怕警察泄劲了,就背上行李卷到省里去告状。我整天在外面告状,家里就剩下一个老娘们,家里的地都撂荒了。庄稼人没有粮食,还怎么过日子?不怕局长笑话,我家现在穷的那是屁股挂铃铛——叮当山响。”李三说着说着哭了起来。

  梁局长看李三的家里确实困难,庄稼人早早的就揭不开了锅。一股同情之心油然而生,“老李啊,你还得煞心过好日子,孩子走了,你哭、你叫,他也听不见了,也回不来了。你们老两口还得好好活下去吧,你说对不对?”

  李三哭丧着脸说:“梁局长,我儿子的大仇不报,我的心不甘呀!”

  梁局长解劝说:“老李,不有那么一句话吗,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凶手早一天晚一天,早晚得落入法网。”

  李三说:“梁局长,你的话说的都在理,可我担心的是,多年老案子,公安局还能那么尽心尽力吗?”

  “这个你放心。”梁伟局长保证说:“犯罪嫌疑人一天抓不到,我们一天也不能放松。”

  应该说梁局长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去了,也是李三通情达理,当时李三就表示再也不东跑西颠地去上访了,从此在家安心好好地过日子。

  火红的太阳落山了,西天的晚霞朵朵,像盛开的金莲。晚风徐徐,轻轻地吹拂着路旁的杨柳,一辆轿子车向县城飞驰。

  公安局长梁伟坐在车的后排座上,看上去像在闭目养神,其实他根本没有休息。他的眉毛在紧急集合,他的大脑在飞速旋转……看来王新秀的弯子一时很难转啊。怎么办?她生活太困难了,就得用“变解决信访问题兼顾解决个人及家庭生活实际问题”这一“变”来解决了。是呀,转眼就是雨季,她家的房子到了不修不行的程度。看来得找朋友给她家要点砖和水泥,先把房子修好了……他的大脑转着、转着,又转到了李三的身上。李三的儿子被害好几年了,可凶手至今逍遥法外,要加强侦破力度,将其迅速抓捕归案。李三家就要断顿了,明天应该派人给他家买点米、面、油送去……

  “笛——”的一声喇叭响,打断了梁局长的沉思,小车已开进了公安局的大院。梁局长从车上下来,正是灯火辉煌,繁星满天的时候了。

  第二天早晨7点,梁局长就上班了。他的第一件事是:给水泥厂的朋友打电话,靠面子要了4吨水泥,接着又给朋友打电话要了5000块砖。水泥和砖联系好以后,他找来一位办公室的同志,叫他负责把水泥和砖送到上上访户王新秀的家。

  梁局长的第二件事是:安排一个人上街去买大米、白面、豆油,然后给李三家送去,因为他们家眼看着就断顿了。

  梁局长的第三件事是:把熟悉杀害李三儿子案子的领导和侦察员找到了办公室,成立抓捕专案小组,命令他们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早一天将杀人犯抓获,给受害者一个满意的回答。

  处理完这三件事,梁局长又投入到一天紧张繁忙的工作中……


  双休日又到了,梁局长和党委班子成员又都分别下去。他们坐在上访户的土炕上,仔细地了解他们的需要,和他们处感情、交朋友……

  又是一个双休日,梁局长和党委班子成员依旧分别下去。他们在上访户的田间地头,与他们促膝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尽快解决阜蒙县的上访问题,梁局长是立了军令状的。军令状不是无期限的,必须在三个月内解决问题。为此,梁伟带领他的一班人,可以说上厕所都带小跑。

  一天晚上,梁局长风尘仆仆扑扑地从农村回来,刚刚走进办公室,一位老同志走进来提醒说:“梁局长,可快到五月节了。”

  “五月节?”梁局长有点纳闷地问:“端午节怎么啦?”

  “你是新来的局长不知道,每年五月节这天,我们县富荣镇王四营子村的老百姓都要和黑山县芳山镇四台子村的村民‘坷仗’,这几年咱公安局都出动警力去劝阻。现在这么忙,还出警不?”

  “我好像听说过这事。”梁局长一边回忆一边问:“有多少人参加‘坷仗’?”

  “年年上千号,年年制止年年打。当地人都叫它‘马鞍山战役’。”

  听了这位老同志的简单介绍,梁局长顿感这不是一件小事,它是关系到一方平安稳定的大事。他必须亲自下去调查一番。


  真是“按下葫芦起来瓢。”说得不准确点,梁局长还没有把控访这个葫芦按下,可瓢就起来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