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夫子很有意思,走到哪里把人检验到哪里,考察到哪里,问问这问问那,诲人也不倦,百问也不厌,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招人待见。这不,孔子带着自己的学生周游列国,推广他的政治理想,屡屡碰壁,但孔老夫子愈挫愈勇,继续完成未竟的事业,那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孔子现在的目标是楚国,看看偏远,勉强被中原诸侯国接受的楚国是否能接受他的政治主张。

  孔老夫子确实有意思,遇到自己想要得知的事情,他老人家并不亲自出面,而是委托他的学生办理,而这个办理的人往往是子贡,子贡了不起,是孔子的七十二贤之一,是孔子除颜回之外最得意的门生,言语科成绩最优异者。说明子贡(名字叫端木赐,字为子贡)利口巧辞,善于雄辩,而且办事通达,善于经商理财,是孔子学生中最富裕的。子贡的巧舌如簧,表现在他赴齐、吴、越、晋四国的穿梭外交活动。在这次外交活动中,子贡充分发挥自己的演说才能,引祸水于他人,使得四国国君对他的利害分析深信不疑,并纷纷采纳他的主张。《史记?仲尼弟子传列》载:“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具体而言就是: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子贡在学问、政绩、理财经商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有目共睹,有耳共闻,所以其名声地位雀跃直上,在当时甚至超过了他的老师孔子。鲁国的大夫孙武就公开在朝廷说:“子贡贤于仲尼”。子贡的另一大贡献就在于传扬他老师孔子的声名。可见子贡的了不起,他对自己的老师比别人更孝顺,据说,孔子病危时,未赶回,子贡觉得对不起老师,别人守墓三年离去,他在墓旁再守了三年,一共守了六年。

  说起子贡就引出如许话来,多少有口沫横飞之嫌,没办法,谁让咱说的是“利口巧词”的子贡呢。再说本篇故事就是孔子通过子贡才知道楚地南蛮女“知礼不淫”的。

  话说孔子和学生一行人一路往南,来到一处山谷的溪流边,看见一个姑娘打扮的女子在溪边洗衣服,孔子老人家眼神不错,看见那姑娘耳垂上带着玉耳环,老人家心中一动,玉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戴的,那是君子的标志,难道这小小的女子会有玉一样的品质?孔老夫子就对他的得意门生子贡说:“你能过去和那个洗衣服的女子问问话吗?”说着从车上抽出水壶,递给子贡,交代:“你跟她说说话,从而观察她的心志。”

  至于说什么怎么说老师没给学生具体指导,那应该是子贡的长项,否则考语言能力时他怎么独占鳌头?子贡走到女子身边时,已经想好了问话:“我是北方粗鄙之人,自北往南走,目的地是楚国,正赶上三伏天,我太想喝上一口清凉的泉水解暑了,愿求您满足我的愿望,好让我焦渴的心得到清凉。”那小姑娘一看眼前这位风度翩翩,衣冠楚楚的儒生好生奇怪,面前泉水哗啦啦的直流,书生手里又拿着盛水的器具,何苦向我这个陌生女子求助呢?但人家既然已经很礼貌的张口了,咱也不能不懂礼啊,于是答道:“山谷溪流,地处隐蔽,其流一股清一股浊,都是流向大海的,您要是想喝就尽情的喝,何必询问我这个小女子呢?”

  话是这么说,还是接受了子贡递过来的水壶,向着水流的方向舀起又抛出,然后顺着水流的方向舀起,舀了满满一壶,水都满的溢出来了,再然后,款款跪于溪流边的沙岸上,放下盛满清凉甘甜溪水的水壶,然后,说:“礼不亲授。”就是说礼仪有规定,男女授受不亲,小女子不能亲手把水壶交给一个陌生的异性。子贡看的眼睛直发呆,一处山谷荒僻之地,一个村野懵懂少女,竟然做事如此中规中矩,难能可贵,难能可贵,赶紧回到车旁,向老师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做了汇报,老师孔子挺高兴: “丘已经知道了。”但检验的兴趣更大了,一个山野女子到底能“礼”到什么程度呢?于是,又从车上抽出一张琴,抽去琴码,递给子贡,让子贡继续“为之辞”,这不是为难子贡吗?刚才就是没话找话,现在又怎么跟人家说呢?但老师的命令也不好回绝,只好硬着头皮过去,为说话先把笑脸摆好:“刚才听了您的话,我是如沐春风,如遇甘霖,”没有拂逆没有隐晦,很投合我心。现在我手里有一张琴,却没有琴码子,但愿您能给我调一调它的音。”这一回明显是孔子师生为难人家小女子,小女子并不害羞,直言道:“我一个鄙野的村女,不像你们一样有文化,我是五音不全,如何能调了你的琴呢?”

  子贡挺不好意思就转身回来,告诉老师面谈结果,老师孔子边点头边捻着山羊胡子说:“丘已经知道了,超过人家的知识范围就不好了。”自己也不好意思,又从车上抽出五两细、粗葛布递给子贡,意思是我们一行人打扰姑娘了,送点礼物表示歉意,但老师就一句:“为之辞。”剩下就得靠子贡具体“为之辞”了。

  子贡如簧之舌,到第三回也没词儿了,只好把第一遍跟女子说的话搬出来应付:“我呀,是北方的粗鄙之人,从北往南走,准备到楚国。现在我这里有五两粗细都有的葛布送给您,我也不敢递到您手中,就放到水边吧。”那姑娘很不以为然,几番叨扰已经很客气的答复你了,现在又送来糖衣炮弹,把我当作什么人了:“你一个过往行人,我们萍水相逢,自此别过就再不会见面,怎么能就分你说的资财呢?在这荒郊野外,我一个小姑娘,如何敢私下接受一个陌生男子的礼物呢?您快走您的路吧,要不我认为你是一个狂夫。”说的子贡脸上很挂不住,都怨老师,有一有二就算了,人家不是说凡事不过三,你看这第三次“为之辞”得到什么效果?子贡没好气的汇报了姑娘的答话,孔老夫子还是那句话:“丘已知之矣。”“这个女子不寻常,不仅懂得人情世故,而且还知道礼仪。好!好!好!”

  虽然受到挤兑,但孔子很满意,毕竟自己坚持“克己复礼”的宏伟愿望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开展的基础。带着满心的希望继续楚国的周游,虽然到了楚国满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但到底有“阿谷处女”这样热爱《周礼》的基本群众,老夫不应该泄气,继续推广!


  ◎卷六之六 阿谷处女

  阿谷处女者,阿谷之隧浣者也。孔子南游,过阿谷之隧,见处子佩瑱而浣,孔子谓子贡曰:“彼浣者其可与言乎?”抽觞以授子贡曰:“为之辞以观其志。”子贡曰:“我北鄙之人也。自北徂南,将欲之楚,逢天之暑,我思谭谭,愿乞一饮,以伏我心。”处子曰:“阿谷之隧,隐曲之地,其水一清一浊,流入于海,欲饮则饮,何问乎婢子?”授子贡觞,迎流而挹之,投而弃之,从流而挹之,满而溢之,跪置沙上,曰:“礼不亲授。”

  子贡还报其辞。孔子曰:“丘已知之矣。抽琴去其轸,以授子贡曰:“为之辞。”子贡往曰:“向者闻子之言,穆如清风,不拂不寤,私复我心,有琴无轸,愿借子调其音。”处子曰:“我鄙野之人也。陋固无心,五音不知,安能调琴?”

  子贡以报孔子,孔子曰:“丘已知之矣。过贤则宾。”抽絺绤五两以授子贡曰:“为之辞。”子贡往曰:“吾北鄙之人也。自北徂南,将欲之楚,有絺绤五两,非敢以当子之身也,愿往之水旁。”处子曰:“行客之人,嗟然永久,分其资财,弃于野鄙,妾年甚少,何敢受子。子不早命,窃有狂夫名之者矣。”

  子贡以告孔子,孔子曰:“丘已知之矣。斯妇人达于人情而知礼。”诗云:“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辨女,不可求思。”此之谓也。

  颂曰:孔子出游,阿谷之南,异其处子,欲观其风,子贡三反,女辞辨深,子曰达情,知礼不淫。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