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故事总是让人感动之余唏嘘不已,尤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此故事头一次没有在刘向的笔下升华出大道理,让不论阶层的女性讲出一番道义的大话,因此更真实的反应出事情的原貌,闲话休叙,开始话说吧。

  说的是珠崖这个地方的长官珠崖令死了,他的后妻,以及前妻13岁的女儿初,后妻9岁的儿子一同为珠崖令往老家送葬。珠崖这个地方盛产珍珠,国家有法令,私下携带珍珠入关者,处以死刑。珠崖令后妻、初的继母有一串作为臂饰的上好珍珠,一直是她最珍爱的饰品,但为了给丈夫送葬,只好把系臂珠丢在旧宅。她9岁的儿子看见莹润夺目的珍珠煞是喜欢,知道是母亲的心爱之物,就检出来放到母亲的首饰盒里,家里其他人都不知道。

  归葬的日期到了,一家三口携珠崖令的棺木踏上叶落归根的回乡路。通过海关口的时候,接受例行检查,不查则已,一查就查处惊天大祸,在母亲的首饰盒里竟然藏着10颗璀璨夺目的大珍珠!那还了得!身为官吏家属,更应该知道不许私自携带珍珠入关的法律,这不是明知故犯吗?官吏还能不认识是谁的棺木?但法律就是法律,王子犯法都与庶民同罪,更何况本来是执法的官员,海关官吏说:“嗨!这是法律规定啊,你们当中谁来伏法?”

  这才叫节外生枝,本来家里的顶梁柱死了,一家人悲痛还来不及,现在又出这么大一个偏差,谁要是承担私自携带珍珠的罪名,那是死罪啊,13岁的女子初一看眼前的状况,心想可能是继母舍不得她那挚爱的首饰,没有丢下吧,如果让继母承担罪名,那年幼的弟弟就会失去母亲,已死的父亲就会丢失继承宗祠的儿子,来不及想自己正是豆蔻年华,来不及想如花的生命才要开始绽放,来不及想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初已经上前告诉关吏:“小女初应当伏法。”关吏问缘由:“交代一下前因后果。”初回答:“我父亲不幸病故,母亲要送父亲归葬,就把臂珠解下丢弃,是小女我心里很可惜这样美丽的宝珠,就捡起来放到母亲的首饰盒中,母亲完全不知道这件事。”在后面的母亲不知前面发生什么事情,忙赶前来询问初,初当着继母,当着关吏,毫不迟疑说:“母亲您丢的那串珍珠,我看见了很可惜。知道是您的心爱之物,就捡起来放到你的首饰盒里。现在被查出来了,我应该依法服死罪。”母亲一听,信以为真,犹如晴天霹雳,这不是祸从天降吗?丈夫刚死,尸骨未寒,现在又出人命这么大的偏差,丈夫临死前还交代,善待前妻的孩子,自己也答应,一定会视如己出,继女儿太可怜,世界上最亲的人,爹娘都不在了,现在又犯死罪,13岁的年龄,人生才要开始,还没有体会情意朦胧,还没有体会人伦之美,还没有体会为人母亲,怎么能就因为一时的差错就轻易死去呢?用不着思前想后,用不着瞻前顾后,母亲一步上前,高声告诉关吏:“请等一等,千万不能抓我的孩子,我的女儿实在是不知道啊。这串珠子是我的臂珠,我丈夫不幸死去,我就解下来放到首饰盒中,因为急于归葬丈夫,道路遥远,一儿一女都是弱小孩子,情急之下就忘了放下臂珠,这件事我应当承担!”女儿初不让,争道:“实在是我拿的!”继母眼泪早已下来,拉住继女的手,哽咽说:“儿啊,快不要说了,实在是我拿了啊。”一母一女互不相让,争要赴死,哭作一团,女儿涕泪横流,倚在继母怀中,声泪俱下对关吏说:“继母实在是可怜小女子是个孤儿,想要让我活命,继母真的不知道这件事啊。”

  如此场面,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无不鼻酸挥涕,那关吏文书手持毛笔,落不下一字,海关长官来回渡步,太阳落山了,也不忍裁决,一面是无情的法律,一面是人性的高贵,长官思前想后,毅然宣布:“母女两人有如此高义,我怎么能忍心判罪?再说,她们如此相让,谁知道到底是谁拿的珍珠?不知道就不能判罪,珍珠留下,人走吧。”

  孤儿寡母们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抉择,踏上归葬的路,这才有时间知道,取那耀眼放光的珍珠者是那少不更事的9岁小儿。


  ◎卷五之十三 珠崖二义

  二义者,珠崖令之后妻,及前妻之女也。女名初,年十三,珠崖多珠,继母连大珠以为系臂。及令死,当送丧。法,内珠入于关者死。继母弃其系臂珠。其子男年九岁,好而取之,置之母镜奁中,皆莫之知。

  遂奉丧归,至海关,关候士吏搜索,得珠十枚于继母镜奁中,吏曰:“嘻!此值法无可柰何,谁当坐者?”初在左右顾,心恐母去置镜奁中,乃曰:“初当坐之。”吏曰:“其状何如?”对曰:“君不幸,夫人解系臂弃之。初心惜之,取而置夫人镜奁中,夫人不知也。”继母闻之,遽疾行问初,初曰:“夫人所弃珠,初复取之,置夫人奁中,初当坐之。”母意亦以初为实,然怜之,乃因谓吏曰:“愿且待,幸无劾儿,儿诚不知也。此珠妾之系臂也,君不幸,妾解去之,而置奁中。迫奉丧,道远,与弱小俱,忽然忘之,妾当坐之。”初固曰:“实初取之。”继母又曰:“儿但让耳,实妾取之。”因涕泣不能自禁。女亦曰:“夫人哀初之孤,欲强活初身,夫人实不知也。”又因哭泣,泣下交颈,送葬者尽哭,哀动傍人,莫不为酸鼻挥涕。关吏执笔书劾,不能就一字,关候垂泣,终日不能忍决,乃曰:“母子有义如此,吾宁坐之?不忍加文,且又相让,安知孰是?”遂弃珠而遣之,既去,后乃知男独取之也。君子谓二义慈孝。论语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若继母与假女推让争死,哀感傍人,可谓直耳。

  颂曰:珠崖夫人,甚有母恩,假继相让,维女亦贤,纳珠于关,各自伏愆,二义如此,为世所传。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