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年初夏的一天,守备一连分来一批新兵,都是十八九,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他们大多数来自淄博农村。

  经过十几年奋斗,一连营房终于依山建成,但没有院墙,同渔村连在一起。真的是“门对门,窗对窗,一根绳上晒衣服”,军民共用一眼井,被称为军民井。新兵来了后,大部分新兵都能经受住海岛艰苦生活的考验。

  俗称,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四个月后,分配在一连三排七班的一名新战士,文化不高,思想狭隘,性格孤僻,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来到连队后,规律得近乎刻板的生活让他渐渐感到厌倦,每天重复的体能训练、枯燥的政治学习,尤其是不间断的站岗放哨,孤独又单调,和他想象中的连队生活大相径庭,导致了他思想苦闷、厌烦连队生活。便利用去军人服务社买日用品的机会,竟夜不归宿,急得顾小水排长团团转。李连长知道后,立即组织三排干部、战士分头去找。一路上山搜索,一路进坑道寻找,另一路去海边礁石,第一次好不容易把他找了回来。

  回来后,宋长军指导员立刻找到这位战士进行促膝谈心,想摸清他真实想法,对症下药,做好思想工作,帮助其提高觉悟。同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类似行为再次发生。这个战士表面答应不跑了。没想到他抱着葫芦不开瓤,几天后趁人不注意,再次开小差脱离了连队,而且乘船离开蝎子岛,急得李连长和宋指导员满嘴起了大炮。

  开小差的日子里,新战士小李内心十分煎熬,起初,他不敢直接回家,躲进离家不远处的一个废弃小屋,每一点风吹草动都让他惊惶失措,啃着冰冷的干粮,夜里听着远处的狗叫声,他满是害怕,愧疚感如毒蛇般噬咬着他的心。没坚持两天,他只好硬着头皮回到家中,向爹娘撒了一个谎,说连队派他出差路过家乡。

  连长李虎跟宋指导员一商量,初步判断这位新战士是回老家了。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向上级汇报情况并获批后,马不停蹄地乘船出岛赶往火车站。在拥挤嘈杂的车厢里,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敏锐直觉,一路打听,终于在家中找到这位开小差的战士。

  李虎看着满脸惊恐与愧疚他,没有发火,而是平静地坐在他身旁,轻声说:“小李,跟我回吧。”

  小李低下头:“连长,训练太累了,我实在坚持不下去,我只想回家。”

  李虎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理解你,谁刚入伍时没被训练难倒过?连里也有和你一样的战士,可他们咬咬牙,就挺过来了。”

  然而,小李心意已决,沉默不语。李虎便同他父母诚恳地交谈起来。从父母口中,了解到小李从小被宠爱,没吃过什么苦,这次在部队吃了训练的苦头,就打起了退堂鼓。父母满脸担忧,希望儿子能在部队好好锻炼,可又心疼孩子受苦。

  李虎把小李拉到一旁,语重心长地说:“小李,你看你父母为你操心,他们希望你有出息。部队是个磨练人的地方,你现在逃避,以后遇到困难还是会退缩。跟我回去,咱们一起克服,我相信你能行。”

  小李望着父母期盼的眼神,又想到连长千辛万苦的寻找和鼓励,心中五味杂陈。最终,小李抬起头,坚定地对李虎说:“连长,我跟你回部队,我不再逃避了。”

  返程的火车上,小李望向窗外,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决心,他知道,这是自己真正成长的开始。

  赵大炮听完李虎汇报后,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他来到一连,在全连大会上,给战士们讲述了一个故事:

  过去,一个叫郭荣华的战士,是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1953年随部队上了蝎子岛。第二年,他母亲来队探亲,见儿子在岛上生活那么苦,心里很难受,流着泪对他说:“华儿,你打仗从家乡打到外乡,从中国打到外国。眼下咱国家解放了,把美国兵也打败了,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了,你却在这里受苦。赶明儿向领导打个报告,要求回家吧!娘老了,身边没个人照应。你回家后娶个媳妇,让娘过几天舒心日子,娘死也就闭得上眼了。”

  听了老人的话,郭荣华心头一阵翻腾:是啊,南征北战好几年,人人向往“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更何况老母亲受了一辈子苦,现在年迈多病,当儿子应该在她身边,尽上一份孝心。但他舍不得离开部队,离不开生死战友,经过反复掂量,还是决心扎根海岛,安心服役。他对老娘说:“娘,我在这里吃那么一点苦,同您在旧社会里吃的苦相比算个啥?您想过没有,如果没有人在这里吃苦,过去的苦日子说不定还会回来。小岛的背后就是天津、北京,地理位置多重要呀!如果大家都嫌苦,都回去,这里靠谁来守?您说我能为了‘小家’不顾‘大家’吗?”

  深明大义的老人听了儿子的一番肺腑之言,终于想通了,她擦干眼泪说:“华儿,娘懂了,你在这里吃苦值得。好生干吧,使使劲再给娘争几张立功喜报回家。”

  赵司令员讲到这里,停了下来,环视了一周,接着说:如今的海岛生活条件好多了,有了营房,有了礼堂,有了码头,有水井,所以,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海岛生活,爱岛、建岛、守岛。

  新战士小李听完赵司令员的报告后,愧疚的低下了头。

  树已静而风不止。社会上的一些风吹草动,也吹到了小岛。赵大炮意识到严重性。专门召开了守备区排以上干部会议。在会上,他强调,近期根据上边的意见,搞以“四大”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大革命”,面对群众组织对立、无政府行为泛滥,要尽最大努力排除干扰,减少对机关工作的影响。对地方上的打砸抢,贴大字报破四旧立四新等风浪,绝对不允许刮到岛上,咱们部队的任务,就是保卫祖国神圣海疆。这个道理走到那都是正确的,无人撼动!

  王政委在会上就“老海岛精神”形成的主要根源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

  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列强曾9次从这个水域入侵我国。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这里写下了沉重的一页。这片浸透着血和泪的国土,本身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活教材。每一个戍边守岛人,要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承和发扬“老海岛精神”,自觉把“老海岛精神”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一项内容,纳入经常性教育的轨道,年年搞,经常搞,广泛开展“心系国防,情洒海岛”活动。让干部战士明确北山列岛的重要战略地位;明确近百年来可歌可泣的海防斗争史;明确老海岛的光荣传统;明确新一代守岛人的神圣使命。叮嘱抽调到地方支左的干部,保持清醒头脑,千万别发热,始终听党的话,处理各派之间的关系,保持社会稳定。

  会议结束时,政治部主任宣读了对李虎和宋指导员记大过一次和排长顾小水行政处分的决定。

  一个多月后,安秀梅挺着大肚子从医院回家属院,每走一步都十分费力气,她轻轻地拍了拍肚子,小声地说:“小宝贝,咱娘俩现在可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你快点出来吧。”没想她正打开家门,肚子里的娃娃居然动了,似乎踹了她一脚,这一踹不要紧,她的脸上一下子白了,双腿一软,差点跌倒。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心灵感应,所谓的胎动。她使出吃奶的力气,打开了房门,然后躺在床上,听到自己某部位的骨头一节一节咔呲咔呲直响,她意识到临盆在即,她连忙拨打了丈夫办公室电话,无人接听,她有些惊慌,马上又打医院门诊室的电话……

  骤然,她“啊”地一声大叫,随即是一阵疼痛,她实在无法忍受,哇哇直叫。

  就在这关键时候,收发员来司令员家送报纸,他听到屋内的喊叫声:“安主任,你怎么了?快开门!”叫了半天门,没人开门,知道里面出事了,他推门而入。

  “小马,我可能要生了。”她一手捂住肚子,一手想扶床沿起来,五官全都纠结到了一起,撕心裂肺又无可奈何的疼痛,让她这辈子都忘不掉,她感到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疼痛比生孩子更疼,更可怕了。

  “安主任,我马上送你去医院。”收发员那见过这样的场面,不知怎么帮她。安秀梅吃力的说:“快给医院打电话呀!”

  几分钟后,医院救护车来了,小马和护士用担架把安秀梅抬上车,几分钟就到了医院。安秀梅终于躺在产房手术室,她胸口剧烈起伏,牙关过度紧咬,脸上扭曲了,双腿绷紧,坠痛感从下腹弥散开来,感觉整个下身都不是自己的了,只觉得有东西要脱离,她积蓄了所有的力气,那怕是挤也得挤出力气来……

  “安主任,用力,一、二、三,用力。”助产徐医生不停地给她暗示。

  安秀梅心里默念,大口、大口的深呼吸,似乎完全投入,忘记了疼痛,忘记了疲惫,她大喊了一声:“赵大炮,都是你造的孽,让我遭受这么大的痛苦,需要你的时候,也不知跑那里去了,你不是人。”

  “院长,安主任难产,怎么办?”徐主任找到秦院长。秦院长当急立断:“破腹产吧!”

  “需要让孕妇家属签字。”徐主任提醒。

  “联系不上赵司令员,人命关天,眼下,保母子的生命最重要,事后,我向赵司令员请罪。”

  哇……

  这一声啼哭,响彻了产房,似乎向大家宣告,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说来也巧,唐海秀也进了产房,与安秀梅前后脚。可人家丈夫胡参谋长一直在产房外焦急的等待。唐海秀被推进产房,不到一小时,护士便推开门,向胡来顺报喜:“参谋长,恭喜您了,唐乡长给您生了个六斤八两的大胖小子。”胡来顺听后,嘴角快乐的到脑后。

  这时间,赵大炮满头大汗跑了进来,把警卫员抛到后边:“护士,我爱人生了吗?”

  “司令员,您可来了,安主任难产,只好进行破腹产手术,现母子平安。”秦院长从产房手术室出来,向赵大炮报告。

  “母子平安就好!”赵大炮松了一口气,把气喘匀了问:“生的啥?”

  护士抢话:“安主任,生了个千斤,十分可爱。”

  赵大炮一听有点泄气,但在部下面前,他立即改口:“我就喜欢闺女,贴心小棉袄吗。”

  胡来顺马上凑过来:“老伙计,咱们可以做亲家了!”

  赵大炮把眼一瞪:“尿壶镶金边,嘴好,想的挺美,没门!”说完,嘿嘿大笑,胡来顺随之也笑个不停。

  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两个守岛军人后代有了自己的大号。赵大炮之女,安秀梅给女儿起了个心彤。起初,赵大炮不喜欢,认为带点小资产阶级思想的色彩。她跟丈夫解释道:“心”通常寓意敏感、付出,同时也象征为人正直、志向高远。

  “彤”字象征红色,代表希望、旭日东升。在名字中,寓意女子长得漂亮、热情大方。“心彤”整体象征着为人正直、品行高尚、热情奔放、朝气蓬勃、前程似锦。赵大炮听妻子这么解释,心服口服,没想到起名字也有学问。

  胡来顺为宝贝儿子起了个“海军”的名字,唐海秀嫌弃名字太俗。然而,胡来顺另有解释,认为叫海军,大气而又跟形势。儿子出生海岛,自己是军人,把前两字组合在一起,正是海军。何况,我军正在为建设强大的海军而努力奋斗!胡来顺越想越觉得自己有水平有高度。

  “老赵,心彤哭了,可能饿了,我的奶水不多,你给女儿冲点炼乳或奶粉吧。”坐月子的安秀梅头一次指挥赵大炮。

  “奶粉和炼乳都没有了,我去服务社买。”赵大炮快步如飞跑出,又一溜小跑返回:“服务社小林说,这半个月,海上一直刮大风,船进不来。先前进的奶粉全买光了,什么时候有货,说不准。来货后,马上给您送去。”

  “那你先熬点小米面糊糊,然后加点糖。”

  赵大炮把糊糊熬好吹冷后,递给妻子。安秀梅用小勺把糊糊送到女儿嘴边,她尝了尝,不是过去的味,又哭了起来。

  怎么办?就在赵大炮抓耳挠腮时,姐姐推门进来:“我事先准备了一瓶奶粉,早想给孩子送过来,可事情一多,竟给忘了,这回真用上了。”

  安秀梅接着说:“姐!您想的真周到。”

  赵大炮接过奶粉准备去冲奶粉。陶桂香说:“您一个大男人笨手笨脚的,还是我来冲。”随后,冲好奶粉倒入玻璃奶瓶,接过孩子喂了起来。心彤顿时不哭了,不停的吸吮奶。小脸时而露出笑意,还有个小酒窝。

  赵大炮问:“我外甥甘震现在怎么样了?”

  “好着那,他今年在北岛中学上高三,明年毕业,懂事多了。我问他毕业后想干啥,他说当兵。”

  “好啊,子承父业,这个兵我要了。”赵大炮大包大揽。

  姐姐一听自己的儿子的前途有着落了,激动的说:“大炮,有你这句话,姐就放心了,他牺牲的爹也安心了。”

  胡海军三岁了。一天,托儿所老师向唐海秀告状,她儿子又欺负赵心彤小朋友,她听说后惊魂未定,顿时怒气上升。

  傍晚,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外间的地上,形成一片片金黄的光斑。唐海秀和胡来顺坐在老掉牙的沙发上,眉头紧锁,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唐海秀的心里像压着一块大石头,沉甸甸的。她回想老师多次告状的语气,满心都是焦虑与失望,暗自思忖,难道平时对他太宽松了?不行,这次一定要好好教训他一回,免得他再调皮捣蛋:“老胡,你应该好好管教儿子啦。”

  胡来顺轻轻叹了口气,数落儿子这段时间的种种“劣迹”,恨不得立刻把海军拉过来狠狠教训一顿。

  这时,儿子蹦蹦跳跳地走进家门。一看到父母严肃的表情,他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心里暗叫不好。

  “海军你过来!”胡来顺板着脸,声音低沉。海军慢腾腾地挪到父母面前,低着头,不敢看他们的眼睛。

  “今天你又欺负谁了?”胡来顺用手拍了下小方桌。

  海军嘬懦着回答:“赵心彤!”

  “你为什么欺负心彤,她可是你赵叔叔的心肝宝贝。”唐海秀也忍不住发火,音量提高了几分。海军低着头,一声不吭。看着儿子这副模样,她怒火蹭蹭往上冒,猛地站起身,把儿子放到腿上,扒开他的裤子露出嫩嫩的小屁股蛋,对胡来顺说道:“来吧!”

  胡来顺举起右手,准备对儿子动家法:“你太不让人省心,天天惹事。”然后,瞪大了眼睛:“海秀,你不劝劝我?”

  唐海秀说:“我也想打,但我下不了手,正好你也想打,那就你来吧。”

  胡来顺扬起手,作势要打。就在他的手即将落下的那一刻,唐海秀下意识地伸手拦住了他:“别打孩子。”

  胡来顺的手停在半空中,看着自己的妻子,眼中满是疑惑与不甘。他心里想:“不打他,他能长记性吗?”看着儿子惊恐的眼神,心中一软,缓缓放下手,重新坐回沙发上,揉了揉太阳穴。随后说:“海军,爸爸妈妈不是想骂你,更不是想打你,我们只是担心你在外边祸,现在不管你,以后你会瞒怨爸妈的。”

  海军抬起头,看着父母疲惫的面容,眼眶红了:“爸爸妈妈,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祸了。”

  唐海秀和胡来顺看着儿子,心中的怒火渐渐消散,取而代之是心疼。他们明白,教育孩子不能靠打骂,而是用爱和耐心去引导。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