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副局长后的老康如鱼得水,用战场上与敌人斗智斗勇的灵活性和跳跃性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所分管的基层、归正人员帮教、公证、法律援助等工作,在他亲力亲为的带领下均取得了佳绩。其中灵溪、龙港司法局荣获全国先进集体;法律援助工作、公证工作获省先进;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在他的全力推动下正式启动,从而建立了帮教基地在全省独树一帜。
此外苍南的基层人民调解“走百村解千事暖万人心”活动同样开展的有声有色,成立了“流动调解庭”,拿出军人的速度,承诺若有事一小时内到达现场,他竭力帮助乡镇解决疑难重大矛盾纠纷,成为苍南样板,为此苍南司法局局荣立了集体三等功,老康个人也荣立了三等功。他所倡导的法律援助一小时服务圈,应援尽援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用老康自己的军人术语来说:“工作嘛,就如攻占高地一样,必须稳准狠干脆利落拿下。”
然而工作干多了,成绩出来了,自然也会有不同的声音,有关他“抢风头”、“拉帮结派”、“不团结”等等风声风语也不时在传播,老康自然心知肚明,然而他全然不去理会这些杂音,依然干劲十足地投身工作,他说:“但我不会计较,我行的正,我走自己的路,成绩不是吹出来的,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我才不怕。”
老康办事的认真劲就和绝食上战场他打仗一样,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举例告诉我,关于流动调解,他自己就不下参与调解了5起死人案件。其中在湖前,由于当事人迟迟不到,军人出身的老康就带领局里的同志在办事处会议室里在桌上垫张报纸休息,耐心等待,看谁耗得过谁,直到把当事人等来为止。在龙港,他带领工作组通宵达旦调解,直到当事人双方签下协议书才放心离开。为此他嘿嘿自嘲说:“跟我干活的确累,我特别较真,一般人还真做不到,做不好。”
老康这人其实很单纯,他说:“我进入司法局后就一心一意地想干好工作,经历过战场的生死,我把所有的都看淡了,就想在这里好好干,干到退休。从1999年至2001年,我一直服务于司法行政这一个单位。”
由于我曾经在区总工会负责过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因此我们俩对于这方面又有了很多共同的语言,沟通起来非常愉快。也因此老康心情不错地和我谈起了曾经办理过的几则维权案例,作为也算内业人士的我,听了也颇为赞赏。
案例一:开创“流动人民调解庭”建设新局面,浙江电视台专门来拍过专题片,在平安浙江栏目中播出。
那是2007年,当时老康所在的苍南县司法局进一步深化了“流动人民调解庭”工作,部署开展以“走百个村、调千家 事、暖万人心”为主要内容的人民调解“百千万工程”建设活动。当春节即将来临时,苍南县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为农民工讨薪专项法律援助活动,在寒冬里,让农民工兄弟充分感受到法律援助的温暖呵护。
一家文具公司因营管理不善,公司法定代表人突然离开,导致企业停工停产,而全公司民工工资已经有五个月没有着落了。民工多次找业主交涉,始终没有一个满意的答复。无奈之下,百余民工走上了集体上访之路。
老康作为司法局员工岁末年初,就快过年了,民工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眼看就要打水漂。于是,百余民工聚到一起,在一份控告信上集体捺上指印,踏进了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大门,投诉老板欠工资不还,要求主持公道。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查,苍南盛大公司已资不抵债,老板踪迹全无,民工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仲裁无法进行。“皮球”踢到了县法律援助中心。
原来,这100多个民工都是苍南盛大文具有限公司的员工。由于公司经苍南县司法局新年初开展的“讨薪”专项法律援助活动,犹如一场及时雨,给无措的民工带来了福音。1月14日,联名信访件转到了县法律援助中心,中心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当天派专人实地了解情况,稳定民工情绪,引导民工按法律程序解决。由于时间紧迫,中心指派浙江正昌律师事务所的5名律师组成“法律援助律师团”,并立即召开案件分析会,讨论案情,进行分工,还连夜通过电视公告受理援助申请的时间、地点。
第二天,县援助中心带领“律师团”成员,顶着寒风赶赴位于括山乡大庄村的盛大文具有限公司,此后双辗转到钱库镇,在当地法律援助站的配合下,现场办理援助审请。受理现场挂了一条“民工讨薪法律援助在行动现场受理活动”的横幅,充溢着股股暖意,登记受理工作从上午9点开始,一直持续了下午4点,陆陆续续为123名民工办理了援助申请和授权委托。
公司法定代表人金某外出躲债,给纠纷的解决蒙上了阴影,平添了几分难度。法律援助中心人员和“律师团”成员知难而上,马不停蹄地开展调查取证、核实债权人、欠薪数额、债务人资产等工作,用了整整一周时间完成了起诉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引起各级、各部门的对案件的高度重视,中心主动与县人民检察院联系,请求检察院支持起诉,得到了一致响应。1月22日,123份民事诉状和123份支持起诉意见书分别递交到了县人民法院,与此同时,援助律师还向法院递交了先予执行申请书。
苍南县人民法院接到案件后,考虑到案件涉及面广、影响大、时间紧,实行“快立、快审、快结”的方案,调集精干力量办理此案。在援助律师的据理力争下,为了解民工的燃眉之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法院先予执行了被告被冻结的10万元存款。1月31日,百余民工终于拿到了期盼已久的部分血汗钱。喜上眉梢的百余农民工为此专门给援助中心送来了一面锦旗:“法律援助得民心,促进和谐得发展”。
运用非讼援助手段,三天追回民工欠薪。那年1月初,外省农民工李某等46人到县清欠办信访,反映老板举家不知去向,无法拿到拖欠的工资,回家过年都成问题。老康所在的苍南县企业清薪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劳资纠纷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召开协调会,研究清欠方案。
经查实,欠薪老板朱某是一个个体工商户,与其母谢某共同经营拉丝、编织业务,期间,老板与民工口头约定,工资年终统一结算。孰料到了12月底,正当民工盼望领回一年的劳动报酬,欢欢喜喜过大年时,换来的却是管理漏洞百出的工厂倒闭,老板负债累累,全家人外逃的无情消息。
正当清欠工作井井有条地展开时,却遇到了法律上的技术难题。在这节骨眼上,县委、县政府领导指示老康他们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法律援助。作为主管领导的老康带领中心人员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正式受理此案,紧急商讨应对之策。当获知工厂尚有不少的机器设备,且苍南县求是法律服务所已接受老板的委托,介入劳资纠纷的处理工作时,中心果断作出决定,用非诉讼援助的方法解决,并向民工承诺,以“最大的力度、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满意度”,为民工提供服务到位的法律援助。
当日下午,一个有法律援助中心、龙港镇法律援助站6人组成的非诉讼法律援助小组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一拨人负责办理受理、委托手续,一拨人主动与朱某的委托代理人其妹和求是法律服务所主任取得联系,核实拖欠工资人数、数额,商讨拍卖机器设备,变现支付民工工资的调解方案。经过一番唇腔舌剑,直到夜里双方才就变现支付的时间、地点、参与部门、支付方式达成一致意见。
在征得县清欠领导小组同意后,一场别开生面的拍卖会由县法律援助中心主持,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公安局、龙港镇湖前办事处等部门派员共同参与了整个拍卖过程的组织与监督,拍卖所得全部汇入县法律援助中心指定的帐户。
大功告成仅用了三天时间。1月25日,县法律援助中心召开兑现民工工资大会,46名民工全额领会了应得工资报酬。
正当老康一心一意想在司法局干到底的时候,他的工作被调动了,县委组织部领导找他约谈,告诉他,经过组织严格审查,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调他到县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出任副主任委员。尽管从职级上没有变,依然和副局长是平级的,但是从其所担任的工作岗位来看,属于领导机关层面,而且人大内司委副主任说包含的工作领域和范围更加广泛,应该讲是对他的信任,老康依依不舍告别了十几年工作的司法局,踏上新的工作岗位。
由于我曾经在上海市宝山区担任过五年的人大代表,因而对于人大工作,对于内司委的工作显然是熟知的。虽然人大的工作层次比原来高,工作的宽泛也比原来更大,就发挥一个人的才干而言,显然老康的舞台更广阔了,但是一分为二地说,在机关工作没有在基层一线工作节奏那么快,工作的内容和性质都有着本质的不同。老康曾经笑着调侃道:“人大工作嘛就简单多了,外界不是经常讲我们是举举手,发发言、投投票、走走路,其实这倒也不是。人大内司委的工作涉及的方面包括了政法系统、乃至政策法规的执行和监督等方面,属于高层次的司法领域。其实说实话我个人还是喜欢在基层一线工作,毕竟机关工作没有在部队和在局里那么独挡一面的爽快。但是无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还是一名退役老兵,服从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且必须干好,绝不以意味着养老休闲和松懈自己,我依然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认真干好自己的分内工作,绝不偷懒耍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