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萍是很有凝聚力的人。当年,东风有一批非常活跃的女孩,她们能歌善舞相貌出众,格外引人注目。而这群女孩几乎无一例外全都集合在她的旗帜下。她以她独有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些女孩们的言语行为,甚至影响着她们的成长。
  
  文化革命初期,育才中学同时成立两个群众造反组织,一曰“井冈山造反司令部”;一曰“鲁迅兵团”。前者把学校师生中所有积极参加革命运动的老少爷们统统网罗于旗下;而后者则是清一色的“娘子军”。何以会出现如此奇特的现象,说白了,就是肖二他姐参加了鲁迅兵团。于是那一大群漂亮女孩便不问青红皂白地紧随其后加入到鲁迅兵团的战斗行列中,并在以后无数次派别间的政治辩论中当之无愧的成为主力军,成为一伙最令人难缠的吵架能手。
  
  后来,肖萍以这群特别能战斗的漂亮妞为骨干,成立了一支少女文艺宣传队。她们人人身穿褪了色的旧军装扎一条皮腰带,在短时间内迅速排练出大批歌舞节目,并以鲁迅兵团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名义走出校门杀向社会。随着她们足迹所至,鲁迅兵团的旗号便在张掖地区声名大震家喻户晓。接着,美少女宣传队又把触角延伸到基地,热情洋溢地把《草原红卫兵见到毛主席》,《洗衣歌》、《库尔班大叔你上哪儿》,以及反映军队战士不负亲人嘱托争做先进的表演唱《五好红花寄回家》等,一系列具有那个时代典型色彩的优秀文艺节目奉献给东风的广大官兵。
  "鲁迅兵团"这支文艺奇葩使"井冈山"的毛头小子们相形见绌,那些纯爷们儿在造声势的舆论宣传战线上无可奈何地处于下风。
  
  有一阵子,肖二他姐突然足不出户把自己关在父亲的书房里,抱一本厚厚的资本论苦苦研读。在我看:这纯属“布尔乔亚”小资产阶级的心血来潮。那天我去他家玩,便讥诮地问她:姐,您看得懂么?!她先是像颇有心得的冥想了一回,而后复杂一笑,老老实实回答说,看不懂。我追问:看不懂您还看?!这回,她自信地笑了。反问:多看几遍还怕不懂吗!我愣住了。品嚼着她的话不禁肃然起敬。


  肖二他姐那时做梦都想当兵,想当红色娘子军那样的女兵。有消息说:1967年基地"火线文工团"曾经对她进行了测试,不巧,她那时偏偏扁桃体发炎,结果错失了当兵的好时机。


  然则第二年,她和我们一样如愿以偿地参了军,分到六部在陕西渭南的观测站。


  我听肖二说,那时,他姐一门心思想当英雄。她当过饲养员给猪做过饭;还当过炊事员给人做过饭。总之,在基层连队里什么苦活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当年底,她真像她们在表演唱里演得那样,把一张"五好战士"喜报寄回了家。
  
  后来,肖萍调到兴城八一疗养院工作。上世纪70年代末我去那儿疗养,其时,她早已调走。而当疗养院人知道我们都是东风子女时,就赞不绝口地竖起大拇指,夸肖萍是个泼辣能干的姑娘,并喋喋不休向我数说起她的感人事迹。其一是讲:有一次一个新生儿刚刚脱离母体就因口中灌满羊水而窒息。肖萍毫不犹豫用嘴,从这个尚未来得及清洗,满头满脸还沾着秽物及血污的婴儿口中吸干净了羊水,使那条即将夭折的幼小生命得以重生;另一件是:当地一位老太太患老年性便秘,十几天排不出便来,憋得痛不欲生。来院治疗时,是肖萍一次又一次用手帮老人从肛门里抠出硬若顽石般的粪便。感动得那老太太逢人就夸解放军好!


  ……


  人的一生未必只因出名才能彰显可贵。在我看:只要做到与人有益且又不求回报,那生命就有了价值,就脱离了平庸。


  肖二的姐姐始终没有当上英雄,但我始终认定她属于那无数个无名英雄群体中的一员,她无愧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无愧于金子般灿烂的青春年华,她完全可以充满自豪地笑对自己的人生!
  
  肖萍他们班是个群英荟萃蓬勃向上的集体。打开记忆之门,我能清楚看到那幅充满朝气的众生图。看得到并且听得见那个群体里一个个鲜活的清晰如现的笑貌与音容。
  
  我上初一时,学校安排高年级同学协助老师到低年级做辅导工作,肖萍他们正好负责我们班。


  一天下午自由活动,他们班滕刚到寝室找我们谈心。滕刚是滕咏的哥哥,我们往来密切,相当熟稔。
  其时,滕刚坐在寝室门前的马扎上,边跟我们交谈边做着记录。我突然发现,他那时竟能写一手相当流利工整而又好看的钢笔字。不久,我又看到他和几个同学出版报,粉笔字也写的十分出色,这当即给了我一个电光石火般的触动,于是,从那时起我也开始练字。


  还有一件事,那天滕刚在等下一个谈话对象时,不经意用一种略带沙哑的嗓音低声唱起一支西部民歌,我马上被他那低婉深情的歌声吸引住。心中诧异道:原来歌还可以这样唱!原来这样唱歌也能如此动听!几十年过后,当通俗唱法得到普遍认同并被广泛普及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想到滕刚那天唱的那支民歌。我以为那正是通俗唱法的雏形,而四十年前滕刚就已经无师自通。
  
  和东风小学一样,育才中学每年也要举办一次文艺演出。所不同的是,东风小学的节目多演给基地的大人们看;而中学,则是关起校门自娱自乐。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上初二那年,记忆中历久而弥深的节目有:初三年级的大合唱。那天晚上初三班几乎全员出动,把个不大的舞台站得满满荡荡。


  担任指挥的是他们班主任杨老师。从现在数、五十年前,杨老师是位魅力四射的男青年,厚厚的嘴唇特显性感,平日里说话虽有些结巴,却绝对激情无限。他走上台时先潇洒甩一下一向被他梳理的一丝不苟的长发,再向观众席微微曲一下身子点头致意,随即转过身去以饱含热情的目光再一次与他的学生们进行演出前的情感交流,当他认定所有学生的演唱情绪已经被调动到极至的境界后,才微笑着向坐在台边担任伴奏的音乐教师颔首示意。于是一连串热烈而欢快的音符就从音乐教师的手风琴里流淌出来。


  初三班的男女生随着杨老师挥动着由于激动而有些发颤的手势,以高涨的情绪和空前嘹亮的嗓门,连续高唱了几首在当时非常时髦非常流行的歌曲。最后,他们带着表演动作,唱起了《人民公社社员之歌》。歌中唱道:向前看,向前看,我们是人民公社社员。集体生产优越无限,意志坚定不怕困难,改造那旧世界的决心谁也不能阻拦……


  这些少男少女通过歌喉,把新中国农民兄弟在改天换地的生产劳动中所独有的精神风貌和豪迈的革命激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并且感人至深!所以演唱刚一结束,就赢得一片潮水般经久不息的掌声。
  
  接下来是肖萍他们班登台献艺。十几个女生以整齐划一的动作表演了当时最受欢迎的舞蹈——丰收歌。而多才多艺的肖萍自然是其中的主力。


  他们班表演的第二个节目是男生独唱。表演者姓王,以我们那时的评判标准看,王同学已然应该是相当成熟的大龄青年。大龄青年有着一对浓重的眉毛,美中不足是他没生有通常与浓眉二字紧密相连的大眼。他眼睛确实有些小了,而且还有些像欧洲人那样深陷于额骨的下面。不过,大龄青年的眼睫毛却跟他眉毛一样,长得格外茂盛,在它后面掩饰着一对虽说小却十分明亮有神的眸子。王同学平时很爱歌唱,每每跟他相遇总能见他曲不离口。但那天晚上他表现有些反常,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准。我理解是他太激动了,激动的有些不能自抑。他用颤抖的嗓音、动情地唱了一支歌颂爱情的歌曲。这种题材也正是我们认定王同学是早熟大龄青年的标识之一。他独唱虽说没发挥好,但一样得到了掌声,我分析那掌声成分以鼓励居多。


  高一班的压轴节目是把语文课本里一首长篇叙事诗改编后搬上舞台的。它描写一个黑孩子在美国种族歧视下的悲惨命运。几个发育欠佳的男生扮演营养不良的黑孩子,他们统统用墨汁染黑了脸,然后站在舞台上以低沉悲切的声音向观众讲述了那个让人揪心的故事……
  
  那年汇演所以让我记忆犹新,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我首次自编自导的独幕话剧《瓜地之夜》闪亮登台。故事发生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大意是:两个农村少年于盛夏夜晚主动要求在生产队的瓜地里守夜时,与一个没有改造好的地主分子吕满仓企图偷瓜的行为进行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虽说剧中的三个主要演员在最为关键的扭打情节中没能很好贯彻本导演的意图。而是自行发挥抱着几个充作西瓜的实心球满台乱跑,并且扭打的乌烟瘴气,把前排观众呛得不住咳嗽。但这一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大致情节还是得到了众评委的基本肯定。于是,作为奖励,我得到了校长亲手颁发给我的一个小小的笔记本。以现在的标准论,那奖励实在微不足道;但当时,小小的笔记本却让我足足兴奋了一个月。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