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气是什么?在《辞源》上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刚正之气”,二是指“忠孝之气”。然而如今在不少人眼中,“义气”一词的含义已经发生了畸变,狭义地成了“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义气是讲原则的,如果不辩是非,不顾后果地迎合朋友的不正当需要,这种义气就是一种无知和盲从,最终的结果就是害人害己,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下面这个悲惨的故事应该会给沉迷在江湖义气的同学一些有益的启示。

2009年6月19日下午2点多钟,新疆农六师农垦公安局刑警大队的报警电话响起一阵急促的铃声,报警电话称当地向阳中学附近发生一起严重的学生群殴事件,其中一人已经被人打成重伤,接到报警之后,民警立即赶赴了现场。

现场一片混乱,处处棍棒散落在地,处处都有打斗的痕迹。一群十五、六岁的娃娃围着一个躺在地上的受害者,受害者的旁边有一个显眼的拖把,还有一滩呕吐物,令人作呕。

看到这种情况,警方立即封锁了现场,一方面对现场参与斗殴的人员进行控制,一方面赶紧把伤者送往医院救治。遗憾的是,受害人潘超由于受外部钝力打击过重,造成后脑部颅脑损伤,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死亡的男孩叫做潘超,是向阳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仅仅只有14岁,14岁,多么美好的年华啊!人生的花季刚刚开始,美好的青春刚刚拉开序幕,生命却就这样凋零,这是多么让人痛心的事啊!那么,是谁把青春摧残得枝折花落,是谁对潘超进行了殴打最终导致他死亡的呢?

一个叫张勇的犯罪嫌疑人走进了警察的视线。

张勇,男,17岁,是向阳中学初三年级学生。经过审讯,已经有多名参与群殴的学生指正,正是张勇对潘超同学实施了殴打,才导致潘超同学倒在地上昏迷不醒的。可是,面对警察的询问,张勇矢口否认打了潘超。

“我承认我参与了斗殴,但是我没有打潘超。”

“潘超是怎么受伤的,你知道吗?”

“潘超怎么受伤的,我也不知道。”

“你没有殴打潘超吗?”警察用犀利的眼神盯着张勇。

“我没有!”虽然张勇的口气很硬,但是他眼神里的那一份慌乱逃不过办案人员的眼睛。

在这种情况下,警察对张勇的心理进行了仔细分析。在事发的时候,张勇当场就把潘超打到在地,并且亲眼看到潘超呕吐昏迷,潘超到底伤得怎么样,他心里没底,但是他知道事态严重,心里非常慌乱,害怕承担责任,所以矢口否认打了潘超。针对这种严重的畏罪心理,根据张勇这时候还不知道潘超已经死亡这个情况,警察对症下药,决定隐瞒潘超死亡的事实,以减轻张勇的心理负担,更好地查明案情。

于是,在审讯张勇的时候,故意让外面的一名警察进去以后,当做无所谓的样子说了一句:“潘超现在在医院里已经脱离危险,没有什么大问题了,而且把当时的情况和我们交代清楚了。”

在一旁的张勇听了,心里暗暗地松了一口气,警察再次审讯他的时候就顺利多了。他告诉警察,他和受害人潘超,因为在学校里面发生一些矛盾和纠纷,然后在上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对方,双方发生争执进而发生殴打,在殴打的过程中,恼羞成怒的张勇手持拖把一棍子击中了潘超的后脑部,致使潘超倒地受伤。

因为情节严重,2009年8月,这个案子被移送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农六师分院审查起诉。2009年9月,新疆农六师人民检察院就张勇故意伤人案向新疆农六师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在公诉意见中建议法院从轻处理。

按照我国的刑法,张勇的量刑幅度应该是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但是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以法院在量刑的时候,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2010年10月,新疆农六师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张勇有期徒刑7年。

案子受理完毕,张勇打死了人并被判刑的消息传到学校,全校震惊。因为张勇在学校里是个不错的学生,是班上的副班长,同学当中他人缘很好,老师口中他是个有能力的好学生,大家都很难相信,那么,这样一个平时备受好评的学生怎么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他和被害人潘超之间又有着怎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呢?为此检察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原来张勇学习成绩不错,工作能力比较强,被大家选为副班长。他工作勇挑重担,以身作则,所作所为也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更难得的是张勇和同学的关系很好,他对同学谦虚友爱,有担当,有威望,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喜爱。

但是,这么一个有威信有能力的副班长却有着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做事情不考虑后果,性格比较冲动,尤其是哥们义气比较重。同学们都说,张勇是个十分讲义气的人,只要有同学朋友来找他帮忙,他从来都是有求必应,甚至找他帮忙打架他都从不拒绝。而张勇自己也从来没有意识到这种哥们义气是一种缺点,会害人害己。

在检察官和张勇的交谈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你怎么理解朋友哥们义气的?”

“交朋友就要有哥们义气,有共同点,说话能说得来,或者对某件事情看法都是比较一致的,这样子,我认为才是真朋友。讲哥们义气就是要帮助朋友,为他做一些事情自己觉得值得。”

“你是不是经常为了朋友的事和人打架?”

“是的,因为在学校自己的人际关系说不上很好,但是也是不错的,朋友兄弟们出个事情也愿意找我,我也不会拒绝他们。打架吵架这样的事情,对我来说也算是家常便饭了。”

“你觉得每次帮同学朋友打架事后有什么感觉吗?”

“事后我觉得挺舒服的吧,因为也算是一种发泄。

“你觉得你这样做有哪些好处,可以加深友谊吗?”

帮同学打完架之后,自己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还觉得自己的威信在提高,朋友也对我很感激。”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张勇看来,讲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妥,反而会加深朋友之间的感情,提高自己在同学之中的威望。原来张勇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一步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其实,对于张勇经常为同学出头打架的事情,学校也略有耳闻,老师也曾多次找过张勇,告诫他身为一个副班长要以身作则,不能靠帮别人打架来维持威信,然而,张勇在表面答应之后,实际上依然我行我素。用它自己的话说,他是左耳进右耳出,完全没有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因为张勇觉得自己帮别人打架根本不是什么坏事,这样做既能帮助别人解决麻烦,又能提高自己的威信,何乐而不为呢?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徘徊在犯罪的边缘。

2009年6月19日上午,这是一个改变了张勇命运的上午。那一天,一个叫王刚的哥们找到张勇,说有一个叫潘超的学生经常欺负他的弟弟,希望张勇能帮忙教训潘超一顿,张勇二话没说,当即就答应下来。

于是,在学校中午午休的时候,张勇和王某一起来到学校门外,准备找在外吃午饭的潘超报复,没想到,刚到校门外,就看到了潘超从远处走来。

“潘超,你给我站住。”张勇底气十足地叫住了潘超。

“谁呀,干吗呀?”潘超看到了张勇身后的王刚,心里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你为什么要欺侮王刚的弟弟?你如果和他道个谦,今天就算了。”

“怎么了,这关你什么事,你少管闲事。”潘超依然满不在乎。

“今天我就管定了这件事,你到底认错不?道歉不?”气极了的张勇步步逼近。

慢慢的,潘超的一些同学围拢来了,跟在他后面,潘超看到有很多自己班上的同学撑腰,胆子就变大了,他不由分说跑上前去给了张勇一拳,张勇怒火中烧,和潘超扭打起来,这时候,双方的同学也参与了这场打斗,有人拿来了棍子做武器,甚至操起了旁边的拖把,就这样,一场同学之间的小恩怨变成了一场群殴。

在打斗中,不知道谁拿膀子狠狠地撞了张勇一下,张勇十分气愤。随手夺了一个拖把,在潘超不注意的情况下,用棍子的那端照着潘超的后脑勺扑去,一下子就把潘超扑到在地,当时的张勇只顾着发泄自己的愤恨心理,哪里想到哪一棍会酿成什么后果。

当张勇看到呕吐晕倒在地的潘超是十分害怕的,他隐约觉得自己闯了大祸。事实证明,张勇当时击中的正是潘超的后脑要害部位,虽然事后医院极力抢救,但是潘超最终还是因伤势过重而死亡。经法医鉴定,潘超系被钝器打击头部致硬脑膜下血肿引发脑疝死亡。而对于这样的结果,张勇也是悔恨万分,可是,事已至此,惨剧已酿,后悔也迟了。

因为义气,常常替别人出头的张勇终于闯下了滔天大祸,然而,有一个疑问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对于张勇平时的所作所为,作为张勇的家长,难道就从来没有管过吗?

让我们来看看张勇的家庭吧,张勇出生在新疆省五家渠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家里只有这一个儿子,父母对他的期望值很高。张勇的父母都是农民,每天劳作很辛苦,他们不希望儿子像自己一样,他们只希望张勇好好读书找到一份好工作,将来才会有出息,因此,他们对张勇要求很严格,而小时候的张勇也十分乖巧听话。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勇的性格也逐渐叛逆起来,对父母的的管束也越来越难以忍受。尤其读初二以后,张勇对母亲的唠唠叨叨非常反感,对父亲的约束也表示不满,他希望父母能对自己的约束少一些,最好不要管自己。他自认为自己长大了,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为了躲避父母的唠叨和约束,张勇经常借口学习忙而住在学校不回家,即使回家也不和父母多说话,他觉得和父母没有共同语言,对于父母的关心,他几乎封闭了自己的心灵,代沟在他们的家庭里成了一道无法跨越的横沟。

整日在外劳作的父母还以为儿子在学校忙得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儿子经常在外打架的事,他们更是无从知晓,直到张勇出事,他的父母依然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竟然杀了人。可以想象,当他们接到判决书的那一瞬间,想到17年来的含辛茹苦换来的是一个这样的结果,该是多么的伤痛欲绝。事后的张勇才发现,自己亏欠了父母太多太多。父母把自己养这么大,本来希望自己健康快乐的,长大有出息,却因为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导致走向犯罪的道路。

判刑以后,关在监狱服刑的张勇充满了悔恨,一条14岁的生命就这样毁在自己的手中,他不但对不起自己的父母,更对不起潘超的父母。从这一点来说,他觉得判七年还是比较庆幸的。生平第一次,他对法律产生了一种敬畏感,在这之前,张勇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哥们义气而触犯法律,而这次的教训,也让他彻底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

如今,张勇已经在监狱服刑了4年多的时间,这一段失足的经历,让他明白了很多。到了这里他才发现自己做的许多事情,其实都算是违法的,在这里面,服刑改造,他会经常学习法律知识,补充一下对法律的空缺,希望在以后的道路上不会再犯法。他还建议同龄人多看一些法律方面的书,做事情要学会考虑后果,不要像自己这样为哥们义气去满足自尊心、虚荣心。现在的他只想用自己最好的改造,得到政府的奖励,能早日回归社会。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