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祖祖辈辈都是陕北人!”刘崇桂笑道。

  “那怎么叫崇桂这个名字呢?”王涛英不解。

  “你猜!”刘崇桂说。

  “嗯……猜不着!”王涛英眨眨眼睛。

  “我这个名字可是有很大的纪念意义呢!”刘崇桂神情庄重地说。

  “很大的纪念意义?”王涛英有些诧异。

  “对!”刘崇桂凝神窗外,旋即把目光收回,望着王涛英,“你想知道它的来历吗?”

  “我太想知道了!”王涛英叫道。

  “我的名字与一位伟大的好人有关,你听我慢慢道来。”刘崇桂说。


  十一年前,陕北绥德。

  春风拂熙,阳光柔和。一座大山山脚下,一处贫瘠简陋的院落。院畔上几棵杨柳树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曳,一棵杨树树杈间筑着的一个喜鹊窝上面,两只喜鹊“嘁嘁喳喳”飞来飞去,给这闭塞的小山村平添了几分鲜亮的色彩。

  喜鹊窝下,身着旧棉袄、开裆裤的刘小贵手执弹弓,瞄准对面崖畔上一只跳跃的松鼠,准备发射石子。

  “小贵,过来!”一个沙哑的老妇声音。

  小贵瞥了瞥跑远的松鼠,悻悻地收起弹弓,连跑带跳来到院里一孔窑洞门口,门口坐着一位双眼失明的老婆婆,她穿一身黑布衣服,裹着小脚,正用手摸索着纳一只快要纳好的鞋底。

  “来,给奶奶认针。”瞎婆婆把纳完麻绳线的针寻声递给小贵。

  小贵接过针,随手从地上捡起线棒,抽出线头认上针,又拿起剪子剪下一段线,旋即交给奶奶。

  瞎婆婆继续摸索着一针针,一线线纳鞋底,稍顷,她又叫道:“小贵,你到后沟秀秀你姑舅姐姐那儿去看她有没有空儿?若有空儿,请来给我帮点忙。”

  小贵拿着弹弓,朝院子外边走去,边走,边捡石子。

  瞎婆婆仍在纳鞋底,不一会儿,她手上的这只鞋底便纳好了。

  蓝天白云,风和日丽。

  山沟里野花怒放,春意盎然。

  身着红袄绿裤,头扎两条长辫的秀秀一边跟着小贵在沟畔走,一边用银铃般的嗓子唱道:

  初一到十五,

  十五的月儿高,

  那春风摆动呀杨呀么杨柳梢。

  三月里桃花开,

  亲人捎书来,

  捎书书带信信,

  有一个荷包袋……

  她唱着,唱着,就来到了瞎婆婆门前。

  “秀秀,你的歌唱得真好听哩!”瞎婆婆拉着秀秀的手,“来,坐在姑奶奶跟前歇歇。”

  “姑奶奶,您要我帮什么忙呢?”秀秀问。

  瞎婆婆站起,摸索着走进窑洞,从一个旧柜上面的小筐里找出两只鞋帮和另一只鞋底,旋走出来,对秀秀说:“这是我给你姑爷爷做的鞋帮鞋底,请你帮着把鞋帮鞋底缝在一起。”

  “姑奶奶,您眼睛看不见,以后有什么活儿就不要劳累自己,让我来做好了!”秀秀拿着鞋帮鞋底和针线,边说,边坐在门口另一只小凳上。

  “你姑爷爷走南闯北当脚户,我闲在家里帮不上他的忙,缝缝鞋帮,纳纳鞋底,给他做双鞋穿着,心里高兴。”瞎婆婆笑着说。

  秀秀坐在小凳上,边用麻绳线把鞋帮鞋底往一块儿缝接,边又哼起陕北民歌《绣荷包》小调。

  小贵手执弹弓瞄上飞跳在柳树枝上的麻雀。

  “秀秀,你给姑奶奶唱唱《陕北出了个刘志丹》,我最爱听这首歌。”瞎婆婆摸索着拍了拍秀秀的肩头。

  “我也爱听这首歌。”秀秀说,“可我唱得不好。”

  “你唱得好着哩!”瞎婆婆笑道,“我听过。”

  “好,那我唱。”秀秀一边穿针走线,一边又展开银铃般的歌喉:

  正月里来是新年,

  陕北出了个刘志丹,

  刘志丹来真勇敢,

  他带上队伍打江山,

  一心要共产。

  二月里来刮春风,

  江西上来了个毛泽东,

  他夸志丹好同志,

  百姓贴心人。

  三月里来三月三,

  老百姓热爱刘志丹,

  来到红军一宣传,

  红旗飘飘遮满天,

  穷人把身翻,

  穷人把身翻。

  歌声落下,瞎婆婆说道:“刘志丹是咱陕北老百姓的好领路人。秀秀,你姑爷爷回来后,你让他多讲讲刘志丹的故事,他当脚户到处走,知道的事可多啦!”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