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春节过后,我晋升为师级干部,随后从工作岗位退了下来,当年54岁,比正常离退休整整提前了7年。开始阶段,显得没事可干,感到心里空荡荡的。于是,我开始养花弄草,敲起锅碗瓢盆交响乐,退下的老友们集在一起,海阔天空地的聊天,或看看报刊。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久而久之,还是感到脑子里空荡荡的。

  我在想自己刚50岁出头,按孔夫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就是人到了这个年龄,悟性好,意识强,对所学的知识,能知其所以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认为自己的人生还有一段路程要走,自问如何走好这段路,是碌碌无为,还是有所作为,最后决定选则了后者。

  我在长期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形成一个旧癖,见书见报就翻阅一翻。革命老前辈董老的“趁日翻俄语,开灯读楚辞”;还有谢老的“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顾亦不休”的名句,给我极大的启迪,也给我震动不小,认为这两位老革命家都是七十开外的人了,他们仍是“壮心不已”。我还读了民国时期著名文人于右任名句:“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表示了这位老先生不服老的心态,是要在世上有事可为,决不放弃,这对我来说也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从而,我开始学填写诗句:不仅心态唤不回,且肯吾史变成灰。低徊当之不能去,书山学海尚可为。经过名人指点送我三句话:读史书可以知兴衰,阅报刊可以开胸怀,学作文可以提精神。打那以后,我首选《史记》、《资治通鉴》,还选读了《汉书》。因为这些史书,古字古句很难懂,我在旧书摊上购得《词源》、《康熙字典》各一部,凡不懂得古字、古句,就查阅字典。当然,我读史不是按部就班的读,重点是朝代兴衰史,人物成败史,谗言,流言,贿赂等人和事,为了记住都做摘抄,以使随时翻阅。

  1984年11月,进入济南军区司令部第二干休所。从部队进入干休所,这是一个新环境。自己将面临的任务只有一个安度晚年,干休所一切设施和工作,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进行的。

  驻进干休所,我认为最好的、适宜活动的地方是老干部活动室。其中有荣誉室,体育锻炼室,麻将,棋牌室,还是阅览室。室内书刊、报纸齐全。特别是书籍,这些书籍是由军区炮兵机关撤销后,将所有书刊一古脑搬到干休所的。经典著作有《战国策》、《史记》、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汉、唐、宋、明、清、太平天国等各史书,以及大量的文艺、史记、小说等数千册之多。每天都有军、师、团的离休干部和家属光顾这里阅书报,打麻将,下棋,玩健身器械。每逢节假日,一些中小学生也光顾阅览实,读一些文艺作品,总之,每天都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读书看报是我的老习惯,在干休所阅览室里,我如鱼得水,每天下午都要到阅览室对各报刊浏览一遍,自己感到有兴趣的、知识强的文章都细读一下,对成语,各句也抄录备案。最感兴趣的新闻往往要读二三遍,真可谓大开胸怀,兴奋不已。

  写文章是我的弱项,认为高不可攀。说一下我的第一篇短文,1990年9月“济南日报”开展“老人天地”征稿活动。我抱着试试的心情,写了“余年求知乐无穷”拙文,通过大儿子给了报社专刊部,几天后真的登出来,我高兴极了,周围的离退休老同志也为我高兴地说:“写的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动室由于缺乏管理,书刊翻得很乱,纸团、烟头满地都是。看到这种情况,我被责任感所驱使,又加上喜欢翻阅书报的旧癖,毛遂自荐主动请缨管理起老干部活动室,得到所领导的赞同,并给大力支持。随后,增添了座椅、沙发等设施。为提高活动室兴趣气氛,我搜集离休干部的书画作品,根艺等作品布置在室内,自己也编写一些歌词,标语等贴在活动室墙上。活动室大门西侧是橱窗,一侧是卫生所办健康知识讲座,一侧是展览大家写的诗词、书画等新作品。我也动起拙人之手,写了一些拙词拙句。活动室大门上端是:丰富生活情趣乐,养怡心身长寿年 。

  人进入老年后,脑力逐渐退化,尤其是记忆力明显。随之对学习,事物缺乏关心。精力也难以集中,不能持久。但我也要看到,许多年过花甲的人并非都如此。近年来,一些老年科学家们证实:人脑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认为到80-90岁高龄,还能掌握新知识,其条件就是自己要有强烈的要求和欲望。我对这种结论是赞同的。

  其实古人早有格言:“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七十而从心所欲”,都说明人到暮年,身形而日衰,而智能可益发增多。今人也常言:“活到老,学到老”,脑子越用越灵。这些处世良言,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是经验之谈,可见开展积极的脑力锻炼,对老年人延缓智力衰退是非常有益的,对增强健康长寿的作用,不亚于体育锻炼。

  近几年,我有意做些保持记忆力方面的锻炼尝试,觉得“志趣—信心—温故” 途径可行。由于我有要读史籍的旧癖,也想在晚年有限时光里学史学知识,虽然我觉得古典史记如茫茫大海,但也可找些有趣味的内容。开始只是在当前报刊上常引用的古句,名言,典故等,查其出处,翻之原文,理解其意。有人说我在“打游击战”,但也能获得少许知识,这对促进大脑活力,增强知识库的储备,也是可取的。也为以后打“运动战”,“攻坚战”打下了基础。

  读史是要吃苦的,缺乏信心是不行的。特别是开始,遇到很费解的古字、古词,每读一句,就得查一次工具书,看一下注解。每前进一段要用较长时间。有人说我,这是每天同难题打交道,是自找苦吃。而我用“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的古训来激励自己。其中每当读懂一段内容之后,又觉有了新收获,甚为欣慰,也体会到了这种经常性思维活动,确有“脑子越用越灵”之感,又增强了求感知的欲望。

  “温故知新”这是一种向大脑强化转入信息的好方法。对学过的历史知识,现代的新知识,多温习几遍,使大脑形成较牢固的记忆,久而久之,就觉得智力有所提高。在所领导的安排下,我还就健康保健问题,搞了一次脑健康保健讲座。讲述了大脑结构、脑细胞生理功能、感官、运动及相互联系等方面知识;告诉大家用适度的体育运动,可使衰老逐步减缓。有人统计我国从古代到解放前的政治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3088人,在年逾古稀以后,头脑仍非常敏捷,精力充沛,干出许多惊人的事业成就。劝大家多进行脑力运动。多读书看报,学史学,学思想,学书画,学烹调技术,适度的搓麻将,对阵下棋,再结合适度的肌体运动,肯定对心身健康大有益。这一讲座曾受到大家的欢迎。同时,我还利用橱窗,黑板报等,收集史诗、诗词、卫生知识等稿件,在节假日或不定期出刊展示,对所里的重大活动进行报导,有时还送当地报社。我曾先后参加了济南军区老干部文体协会的书法、气功、诗词等组织活动,成为会员,曾被选为军区气功协会常务理事,并指导所里开展练气功活动。我在管理活动室几年间,曾四次被评为“优秀老干部荣誉称号”。

  有一年,《齐鲁晚报》开辟“人生之旅”专栏,我认为这是个机会,便向干休所领导汇报了我的想法,得到所里支持,动员大家积极参与。

  干休所有军、师、团离休干部二百多名老干部,经历了抗日、解放、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等战争。这些老兵,虽然不是人民革命历史进程中有里程碑的人物,也没有惊人的英雄壮举,但他们不少人曾立过大功,二等功,当过模范。其中有不少人保存下来的各种有纪念意义的“老照片、荣誉证”等文物。于是,我开始整理出几份,经大儿子修改后,向《齐鲁晚报》“人生之旅”专栏投了几篇稿件,其中“战地照里有一段温馨的故事”获唯一的“一等奖”。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时,《中共党史资料》、《中华魂》、《统一论坛》等三家期刊编辑部联合主办了“烽火忆抗战”征文活动时,我和大儿子整理出八路军老战士苏佩生老人被日寇抓去当劳工所受的苦难岁月,题目为《劳工血泪》被录入《烽火忆抗战》一书中,该篇稿曾获得证书一张,纪念章一枚,《烽火忆抗战》书一本。

  我和大儿子父子俩人,共同收集了干休所里的军、师、团80多老兵在各次战争年代保存下来的“老照片”,战斗故事材料,编印出版《永不消逝的岁月》一书。其中《劳工血泪》,《鲁中军区第一炮》,《重返豫西战场》,《从敌人到战友》,《中国大尉与朝鲜士兵》,《战地照里有温馨》,《沂蒙老兵刘庭珍》等多篇被军内外报刊采用。

  读史明智,读史需要好的心境,心要专,不畏难。我们祖先自古以来,留下大量的历史书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经典著作,还有后期的“二十四史”,可以说史书非常丰富,其中有典故、名言、佳句······但由于大量的古词、古句、古字,读起来困难太大,很难通读,要知其意,就得依靠工具书。我感悟到读史必有一个好的心态,不畏困难是读史书首要条件。我试读《战国策》、《史记》,开始几乎句句词都难读懂,我于五十年代搞到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凡遇到难懂词句,古字,就翻阅它,从中了解其意。虽然只是皮毛,也略得一点真知,增加了我信心,决心硬着头皮读下去。不过在读《战国策》、《史记》中,也悟出那些纵横外交家们个个都是谋略奇长的人,都是能言善辩之士。

  我还通读了《苟子》、《商君书》、《资治通鉴》;选读了《汉书》中的“纪”和“表”,《论衡》《论语》等篇章。但我不管是通读还是选读,都不是按部就班地读,但对“流言、谗言、贿赂、诡计、诈术等内容,我深深感悟到读史书所具备的条件。一是首先是下功夫读通,读懂,有不畏难的心情啃下去。二是持之以恒,能渐入环境,并有耐心,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古籍中的文言词句,既有工具书帮助理解,也往往把自己难住,要用脑子思索,细琢磨,有的要用较长时间也琢磨不通。我就去书店找相关的“解说”“注解”等白话书刊。在这方面,只要有关做参考专用书刊,不管钱多少,即买回来认真读。我还多次去山东师范大学,山工学院,山东医大等院校借阅相关资料,就是这样,有些古文语词还是不懂,就暂时放一放,持有相似的古文词语,也可以领悟,解开前边遇到的难点,反复思考琢磨,慢慢消化它。三是由探索求知思想,我读史的基本目的就是读史知兴衰。了解各朝各代,兴衰史原因,特别是与谣言、谗言、贿路、诈术方面的原因。我利用两年时间,参阅了《吕氏春秋》,《狂莽传》,及二十四史中有关章节内容;也阅读了近代史和民国史,以及《盗世奸雄希特勒》、《专制魔王墨索里尼》、《现代赌徒东条英机》,还有称为谣言国度的美国资料等。纵观历史,横看世界,深刻感悟了鲁迅先生称为“谣言世家”的时起时伏,大凡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都有野心阴谋家或心存对社会不满的人,为达到某种政治,经济目的,总要举起谣言这个武器,借助它取得效果,或夺取政权,或除掉政敌。历史上有以“谣言毁国”的,也有以“谣言教人”的。更有在官场仕途中奸臣要除掉忠相良将,或对自己仕途中形成威胁的政敌也多用谣言(打小报告),供主子之手除之的以及在市井中某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为达到攻击他人也多编造流言,毁誉他人。总之“谣言世家们”一代一代在重演。

  我读书抄书都是有计划又有目的,这种读法有趣有味,不觉得枯燥,在有限的人生内,以读书为乐,也是最幸福的。总之,读史多以攻智,让思想接千古,知兴衰;览报刊多以宽心,贯通四海,提高思想境界;写作多以快乐,有益心身健康,这是老年最根本的事。

  同时,我还学写诗词,其中“美满营盘骥伏枥,耄耋八十一夜间。解甲归民人未老,教诲儿孙不等闲。神州嬗变历于目,草棚换来新家园。赤帜自有后来人,华夏江山盛世斓。”刊登在军区老干部创刊上。《营院赋》“百种花木营院栽,朵朵花儿竞相开。明媚春光轻抚照,勃勃生机扑面来。草青树绿翠欲滴,花红斗艳芳香起。赏心悦目益人寿,安详幸福志不移。工作人员听党话,尽心尽力服务佳。感激组织感党恩,共建小康快出发。”和《国庆颂》“六五年轮兴国钧,祖国建设日月兴。中华民族承好运,五代领袖又创新。万马奔腾气势雄,一声长啸奔前程。”等小诗,受到大家的赞许。

  正是:

  白发闲居犹壮志

  老兵笔秃仍童心

  与时俱进歌新视

  陶冶情操益健身

  老年之福值千金

  阖家欢乐最温馨

  日久天常无烦恼

  安度晚年也舒心


  结束语

  我的戎马一生没有什么可宣传的英雄事迹,也没有在工作中的模范行动,只是革命路上的一颗小石子,没有被碾碎,幸存下来,享受党的所赐之福,心悦满足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