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战国时的事了。春秋都礼崩乐坏了,战国还存在“礼乐”吗?但仍有“礼”的坚强维护者,秩序的忠实践行者,以此来挽救日益没落的公族世家。曲沃负便是一例,其行可嘉,其义可佩,可果真有用吗?

  此事说的是秦国立魏国的公子政为魏太子,这显然是国将不国了,到了太子都是人家说了算的份儿,国不弱才怪。那是张仪“纵横天下”的时代,魏国作为秦国的邻居,只能事强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魏哀王派使者为太子娶妃子,看见那女子长的美好无匹,就像守财奴看见银子一样,眼睛盯住目标物无法转动,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准备自己享用,纳入宫中。这种情况倒也不是没有先例,春秋时,卫宣公就是娶得儿子媳妇,弄的辈分乱了个不亦乐乎,这还在其次,关键是卫国因此乱了个不亦乐乎,楚国也有这种情况,咱就别一一列举了。

  这件事让魏国大臣如耳的母亲曲沃负听说了,这又是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妇女,她对儿子说:“君王之乱就起于没有上下尊卑之别,你身为大臣怎么不劝诫国君呢?当今世界强者为雄,有义行的才能彰显。如今魏国不能强,君王又无义,这怎么能治理国家呢?君王身在其中,不知道灾祸已经临头了,你若是再不提醒,那魏国的祸患可就免不了了,魏国有了祸患必然累及我家。你谏言以尽忠,忠义以免除祸事,千万不能失去机会啊。”

  但如耳却没时间,他出使齐国去了。

  曲沃负一看,公公娶儿媳的事马上就发生了,结果不仅仅是乱伦的事,而是祸国殃民的事,身为大夫的儿子又不在,总不能眼看着丑剧,更重要是悲剧的发生吧?负女士心急如焚,思来想去,也顾不上男外女内的传统要求,在此关键时刻方显老女英雄本色,儿子没空,老妈亲自上阵!她要面见魏哀王,给他这个不懂礼义廉耻的昏王上一堂政治课,说上就上,负女士来到王宫门前,请求哀王接见:“曲沃一位老妇女,心有所想,想说给大王听。”那魏哀王还真就接见了,并没有因为曲沃负是家庭妇女就拒绝。他的派头比现在的乡长都差,现在见一下乡长你都得通过保安。却说那老妇人早准备好了功课,加上没掉牙口齿清晰,一堂课下来魏王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不仅把太子妃还给了太子,还赏赐了老妇人三十钟粟,而且等老夫人的儿子回来,还给他也加官进爵。魏王自此改邪归正,勤奋治国,摆出一付励精图治的架势,这架势一支,就致使齐楚强秦一时不敢加兵,为魏国留下苟延残喘的时间。从我们从小接受的历史观点讲,老妇人是“倒行逆施”,和荆轲一样,荆轲怎么能阻止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呢,秦王嬴政终归要统一六国实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封建大帝国,但荆轲一直是英雄,当然要除过某一特殊历史时期,老妇人以某种观点讲,当然也是“本位主义”,她只为自己的国家想,她没有站在珠穆朗玛峰上看到历史的车轮往什么方向发展,但对于现实情况的魏国,老妇人功莫大焉。啰嗦了一垃圾筐,到底老妇人说了些什么?且听现在分解。

  “我听说男女之别是国家的大节。一个女人其心智是脆弱的,内心是鄙陋的,不可以引向邪路。因此女子十五就是成年,二十岁就赶紧让她嫁人,早早让她有归宿,这样就安妥了,(否则在家还不知动下什么乱子,弄出些男盗女娼的淫行,让家族脸面无存)有礼聘的就是正式妻子,私奔的那只能是小妾,不登大雅之堂,这样叫开放善行遏制淫行。一个女人在家恪守妇道,然后才能出嫁,夫家亲自来迎娶,然后女子才能跟从,这是一个女子贞顺的标准形象。如今大王本来是为太子求妃,却因其美貌自纳于后宫,这种行为不仅毁了人家女子的贞顺形象,又混乱了男女有别的分寸。大王您怎么会不知道,自古以来圣王必然有端正的妃子以成其好,匹配的好,则因此而兴盛,匹配的不好,则因此而混乱兴起。例子多了去了,咱三皇五帝夏商周慢慢道来。说的太多怕您记不住,干脆就从夏开始,夏的兴起是因为大禹娶了正妃涂山女,夏的灭亡却是因为桀娶了末喜;殷商的兴起是因为商汤娶了有莘,灭亡却是因为纣娶了妲己;周的兴起是因为武王娶了太娰,灭亡却是因为幽王娶了褒姒。还有周康王的夫人,因为康王起迟睡早,专门劝诫,特意写出《关雎》,是说淑女配君子,那关雎之鸟,都是行为有规矩的,并没有乘机乱行。所以男女要兴盛,就要合乎礼仪,这样就会代代相传,君臣相宜,这就是万物的起始。君臣、父子、夫妇三者,天下之大纲纪也。三者治则治,三者乱则乱。如今大王就是乱的人道之始,废弃的是纲纪之务。现在的国际形势是这样的,咱的敌对国家有五六个,南面有楚国竖着,西面有秦国横着,咱们魏国夹在中间,多少国家尽折腰,我们那是硕果仅存的一国啊,大王您不担忧该担忧的大事,却自己乱于男女之别,父子同娶一位女子,我恐怕大王的政府很危险了。”

  你如果是魏王你听劝了吗?这段话放到现在那是太伤女人自尊了,但是你别指望2000多年前的老妇人具有女权思想、男女平等思想等等现代各种主义思想。放到那时的现实,华夏立国所依仗的一整套宗法制度,曾经很有效的维系华夏传承的制度,到了战国早已损失殆尽,所谓“礼崩乐坏”嘛,但在老妇人心里,在孔夫子心里是存在的,这些“纲常”是孔夫子奔波列国一直大力弘扬倡导的,可惜无人喝彩,灰溜溜回家开办私学,留下“纲常”的种子,等待有朝一日能够发扬光大,孔子很可以安慰的,他遗留下的种子比他想象的要光大千倍万倍,我们2000多年就是在他的光影里讨生活。曲沃负老妇人一定是孔夫子的追随者,孔夫子如果在老妇人之后一定会为老妇人击节拍手。


  【原文】

  ◎卷三之十四 魏曲沃负

  曲沃负者,魏大夫如耳母也。秦立魏公子政为魏太子,魏哀王使使者为太子纳妃而美,王将自纳焉。曲沃负谓其子如耳曰:“王乱于无别,汝胡不匡之?方今战国强者为雄,义者显焉。今魏不能强,王又无义,何以持国乎!王中人也,不知其为祸耳。汝不言,则魏必有祸矣。有祸,必及吾家。汝言以尽忠,忠以除祸,不可失也。”

  如耳未遇闲,会使于齐,负因款王门而上书曰:“曲沃之老妇也,心有所怀,愿以闻于王。”王召入。负曰:“妾闻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妇人脆于志,窳于心,不可以邪开也。是故必十五而笄,二十而嫁,早成其号谥,所以就之也。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所以开善遏淫也。节成,然后许嫁,亲迎,然后随从,贞女之义也。今大王为太子求妃,而自纳之于后宫,此毁贞女之行而乱男女之别也。自古圣王必正妃匹妃。匹正则兴,不正则乱。夏之兴也以涂山,亡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莘,亡也以妲己。周之兴也以太姒,亡也以褒姒。周之康王夫人,晏出朝关雎起兴,思得淑女以配君子。夫雎鸠之鸟,犹未尝见乘居而匹处也。夫男女之盛,合之以礼,则父子生焉,君臣成焉,故为万物始。君臣、父子、夫妇三者,天下之大纲纪也。三者治则治,乱则乱。今大王乱人道之始,弃纲纪之务。敌国五六,南有从楚,西有横秦,而魏国居其间,可谓仅存矣。王不忧此而从乱无别,父子同女妾,恐大王之国政危矣。”王曰:“然,寡人不知也。”遂与太子妃,而赐负粟三十锺,如耳还而爵之。

  王勤行自修,劳来国家,而齐楚强秦不敢加兵焉。君子谓魏负知礼。诗云:“敬之敬之,天维显思。”此之谓也。

  颂曰:魏负聪达,非刺哀王,王子纳妃,礼别不明,负报王门,陈列纪纲,王改自修,卒无敌兵。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