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云不动溪桥冷。嫩寒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这词挂在首页好几天了,也不知道有什么好,还是说网站的人员都去休假了,没人撤换掉,索性我就看了看,结果还真没觉得很特别。

  潮湿的云彩凝滞不动,溪桥清冷,轻寒刚刚穿透东风的身影。桥下水流声长久不息,河畔一枝梅花正揉和着月光散发出幽幽暗香。

  人爱花就好似见到了旧友。花与人比较起来该是俊秀清瘦的。独自一人寂寞靠着那小小的栏杆,殊不知夜深时花儿正熬受着寒冷哩!

  苏轼,我们都比较熟悉了,语文课本里的常驻嘉宾,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我不相信东坡肉跟他没关系)。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凡古代仕途不顺的人,都走了文青路线,想来不去研究研究诗词歌赋,平日里的时光也太过漫长无趣,有必要说一说的是,老苏的知识面真的很广,且每一项都研究得很深,有其独特的造诣,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可谓独具风格;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引用了这一段对老苏成就的概论,是因为过会挖诗的时候会用到一点。

  此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冬至。东坡从泗洲(今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过楚州(今江苏省境),登蔡景繁西阁,写了这首词。开头两句,湿漉漉的云层一动不动,这样浓重的压抑状态,连溪桥都是冷的,乍寒初透东风瘦影,小桥下水声绵长,月光下一枝寒梅暗吐幽香,一切静止的景色都活了过来,东风有影,连月光都有了香味。

  古人诗词写景,除却抒情,必然要引出人来,下片就到了情,以花喻人,把旷野月下的寒梅比作旧时老友,然而花又该是比人还要清瘦的。点题的还是最后两句,先前的一切都为了铺垫开这样一种情绪,“莫凭小栏杆,夜深花正寒”。寂寞的人儿独自斜倚栏杆,夜深风急,却不知那花儿正忍受着彻夜的严寒,是可怜料峭寒风中的梅花,还是可怜如花似的佳人呢?

  前面说老苏词开豪放一派,但这首词读上去却并不豪放,反而有婉约派的做派,只是手法上与他作画的风格颇合,本是为了写佳人清苦的,却用大量的词句写了寒夜里的景物,用这些侧面的烘托把佳人之神衬出来。

  说一说词中一个“莫”字,原文注释里说是通假字,同“寞”,寂寞的意思,如此,词末一句才翻译成独自一人寂寞靠着那小小的栏杆,殊不知夜深时花儿正熬受着寒冷。在我看来,这个“莫”不作通假解释也罢,诸如“莫道不消魂”、“莫愁前路无知己”等等,放在这里也很合适。佳人独守寒夜,斜倚栏杆,倍感伤悲,忽而以当事人的身份劝告别人,寒夜里千万不要独倚栏杆空自愁,因为你并不知道那清冷月光下的梅花正忍受着严寒。我第一遍读词的时候就是这样理解的,不知道老苏自己怎么想。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